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情绪核心] 番茄女频火文简析:情绪的重要性


  如何一把抓住读者?

  这问题主要集中在小说开头,对于如何写开头,市面上有很多说法,譬如黄金前三章,节奏要快,立好人设,要给出一个悬念当钩子,等等,相信很多人都看得麻木了。

image.png

  我这里主要针对我擅长的女频文和爱看的女频文来做分析说明,大家可以更准确地感受差异性。

  最近帮朋友看文,他们的开头都有遵循黄金前三章的要求,入题快,人物行动力强,打脸来得又快又准,看起来女主角也是个各方面能力强、能说会道的主。看起来每一个特点,都符合套路式设定:双处、女强、团宠、病娇等等,但故事就是不吸引人,不仅我看的时候感觉无聊,他们的跟读率也起不来,还一直掉。

  为什么照着那些干货规则写,看起来条条都符合要求,就是不吸引人,读者不吃呢?这都跟作者带动读者的情绪的能力,有直接关系。俗称,代入感。 

  人们看故事看小说看影视作品,都是在经历一段情绪。作家的笔正是为人们顺畅地感受这些情绪而创作出一条准确的道路,让人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喜怒哀乐,或者是自己不曾知晓的隐密渴求。

  为什么故事不抓人?大多都是因为这个情绪线没有抓准,无法带领读者进入故事,对后续产生期待感。

  譬如:我早上出门时,路过路口看到有几个早点摊子。有一个专门卖手抓饼兼油条、果子的摊子我经常惠顾,我去买时,他们的高峰期已经过了,老板娘就叫老板去送孩子上学,口气有些不好,因为老板的动作不够利索,老板也没在意老婆的态度,骑上车后交流了两句家常,就离开了。

  在这个片段里,我个人感受到的情绪就是这对做小生意的夫妻生活极不易。我是七点去买早餐,他们的高峰已经过了,炸油条的锅已经收了起来。这会儿,孩子被丢在家里,他们必须忙得差不多了,同时还要瞅准了时间,回去接孩子上学。时间紧张,所以老板娘看到丈夫手脚慢,不利索,口气就变差。老公理解老婆的紧张,也很体贴地没有生气,赶紧整理完了,又跟老婆确定了几个注意事项,立即离开了。而当老板娘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完,回头面对我们这些顾客时,又是语声温柔,耐心体贴,还帮我把油条切成四截,方便我吃。

  这里面有很多情绪,而这些情绪是怎么产生的?我想大家一看就明白,就是通过人物细节的表现,言语,动作等等来传递出了这么一个忙碌的早晨,一家人为了生计奔波的紧张和不易,还有温馨体贴,这些充满生活气息、我们天天在经历、极其接地气的细节,将我们轻松地代入早餐夫妻生活的世界。

  而大家感受到这种情绪,就是通过我对这对夫妻的细节观察,以及准确描述,来感受的。


image.png

  当大家构思一个故事时,首先要思考“你想要给读者传达什么样的情绪”,然后根据这个情绪来设计人物、设计剧情。所以,干货里总说要做大纲、人设,目的就是先要想好,想透,才能写好。只有当你把造成这个情绪的方方面面细节捋顺了,圆融了,没有意外的分岔了,才能将读者代入你想代入的状态里。

image.png

  这里,说说我最近看的一本畅销书《六岁小奶团:七个哥哥亿万团宠》。

  第一章 剧情简介

  小女主吃百家饭,在恶妇门口小心翼翼,察颜观色伏低做小,还是被塞了狗碗,让她吃狗饭。

  生世介绍:小女孩六岁,父母在泥石流中被埋,至今尸骨未寻到,孩子成了孤儿,由村长商量进行全村供养。

  全村人都一个姓,小女主与恶妇多少还沾亲带故,但始终态度恶劣,村民透露长辈间有过结。

  恶妇对小女主动粗,结果自食恶果,小女主被村长带回家,又重展笑颜。

  这短短一章里,最重要的情绪核心就一个:同情小女主。

  当所有的读者都同情小女主时,自然就会产生好奇:女主为什么这么可怜,谁欺负她了,未来她如何脱困?如此,相应的情节和人物、身世介绍,剧情发展,便应孕而生。  

  注意:

  光看剧情简介,相信有很多的作者都能写出来,这也属于这种类型人设的一个套路性操作了。但是为什么作者写的就特别抓人心,让人不自觉地想要跟读呢?

  重点就在于作者抓住的人物细节描写,准确,细腻,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直接勾起同情心。

  以下节选片断:

  五岁的小丫头刘乐萱,蹑手蹑脚的走到刘二麻子家门口。
  他老婆李桂香是全村出了名的泼妇,早饭和午饭她没敢过来吃,肚子早饿得前胸帖后背了。
  吓得小乐萱脖子一缩,想转身跑掉。

  三岁多的小萱宝成了她家唯一的幸存者。

  小乐萱咽了咽口水,满眼期待着热腾腾的白米饭。

  小乐萱认识这碗,这是麻子叔家狗吃饭的碗,小半碗饭菜黑乎乎的,很脏,一看就是狗吃剩下的。她看了眼碗里的东西,本能地抬起头来看着李桂,按照辈分,她得喊二婶,全村多少都有点血缘的。

  不过她没吃,而是端着狗饭拔腿就跑,往隔壁村长爷爷家跑去。

  小乐萱缩着脖子瑟瑟发抖,摔的不轻,更被吓懵了。

  村长见小丫头眼睛红了,咬着小嘴唇,硬没哭出来,吃了两年的百家饭,被人欺负了知道没爹妈疼了,不敢哭。

  本来还红着眼睛的小乐萱都被逗笑了。  

  大家看看作者挑出的这些细节,都体现出了一个小姑娘的不易,不自觉就被勾出同情心,开始关注她的命运。这一章里,小丫头笑了,是因为恶妇自己摔了一跤遭了报应,这是作者的戏剧化安排,也适当地缓解了读者对恶人的情绪,实现了一个“爽”点。

  有时候,并不需要刻意安排我们的主角大杀天下,曰天曰地,就一个同情的情绪点,便可以吸引他们跟读。

image.png

  人们看故事看小说看影视作品,都是一段情绪经历。

  所以大家如果多观察畅销书,就会发现,其实不需要多么严谨,也不需要多么内涵,更不需要起承转合之后达到什么了不起的升华,只要抓住人们一个浅层的需求,或兴奋点(拥有了金手指),就能让他们想看下去,并且一直追追追。  

  愤怒的香蕉:网文更在乎读者的需求和感受,事实上大多数的读者并不在意被满足的需求是浅层还是深层,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往往更加有助于普通的读者去尝试着接受作品。

  写网文的常常有一个很大误区就是会认为这个需求是别人的,我们是在讨好别人,这会让作品看起来变得媚俗,但事实上,感动别人的本质,是从自我出发的,文学的本质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我们要认知自我,感动自我,才能感动别人。  

  首先可以从欲望入手,说是读者的欲望,实际上是我们的欲望,我们有时候会避讳自己的欲望,不愿意去想,不愿意承认,但写书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这里有一个关于乔布斯的小故事:乔布斯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他在苹果的任务就是做出一款产品让用户离不开。曾经他反复折磨设计师,来回五六次出成品后,乔布斯看了都说“不行”,最后把设计师逼走了。后来终于遇到一位设计师,问他到底想要什么?

  乔布斯表示,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你设计什么,但是我知道你设计出来的东西,如果我不喜欢不想用,那么这玩艺儿就别想讨好其他用户。

  乔布斯的这个案例,就很好的阐述了产品设计大师们的天赋:用户们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直到我们把它做出来。

  乔布斯的天赋就是,他能感受到用户的需求和渴望,准确地判断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更受用户喜欢,所以他为苹果公司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并且一度拯救了快要破产的苹果。

  我们写一部小说,也是在创造一件产品,如何把产品做得让用户一见钟情、无法拒绝,只想拥有,就要学会捕捉人的情绪和需求,通过自己的笔将之准确地还原给我们的读者。

  愤怒的香蕉:欲望其实就是需求,只是欲望更能刺激大家的极端想象,方便入手。这个世界其实是建立在需求上的,不劳而获,我们抨击的其实是不劳,不是而获。

  早有人提过要抓住读者,就得抓读者的欲望。人类的欲望,在马斯洛需求理论里,有五个层面,基本上囊括了人类所有的欲望。

image.png

  从这五大需求里,可以找到色欲、财欲、权利欲,这些最常在故事里的体现元素。

  然而,人的情绪是非常复杂,且丰富的,在《六岁小奶团》里,开头似乎没有这3类欲望,为什么吸引人呢?这就是物伤其类的同理心,再说物伤其类的底层逻辑,可以放在“安全需求”、“归属需求”里。小奶包被欺负被打骂,不安全;小奶包是孤儿,缺乏归宿感。

  重要的是,为了成功引起人们的这些需求和欲望,必须要找准情绪的核心,才能正确引导读者情绪。

  而在《小奶包》里,打恶妇的爽和乐,来自于她对小奶包的恶劣手段,尖酸刻薄的言语,自私自利的性格体现,所以对“恶妇”的塑造也在推动“同情”这个情绪,当达到顶点时,恶妇对小奶包动手动脚时,结果没让小奶包受大伤,自己摔了一跤,便是大快人心。村民们大呼出:罪有应得时,读者也会觉得爽,终于出了口恶气啊!

  愤怒的香蕉: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精确把握情绪在脑子里形成的过程,我们可能根本不需要研究手法,脑子里的情绪本身是自带镜头的,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带着某种音乐的旋律,走向一个呼之欲出的高潮情节,你照着写出来,自然而然就能找到最好的手法。

  香蕉大大这个总结,精准点出了情绪的重要性。有朋友老跟我抱怨,看不进去那些畅销书,太小白啦什么什么的。其实,这些书就是抓住了“那一类读者”最关注的点,把人吸引进去了。而你刚好对这个点不感冒,所以没吸引。以我自己的经验,平台上咱们不可能看着本本都喜欢,只要有一本喜欢的能看下去,也能说明这网站有同你一样偏好的读者,那么你进行自己的创作,写自己的感受,将之准确传达给“你的读者”,就能让他们留下来。只要网站流量大,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这种偏好的读者被你吸引过来。任何一种情绪和需求,天花板都高,都足以养活一个普通作者了。

  写故事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想好,写好。

  操作方法:做大纲,做人设,做故事框架。

  那些被人说烂了的各种操作技巧,什么黄金前三章,倒叙插叙顺叙,开头必须注意这几点,小说好看的6个要素等等,这些卖干货和技巧的,归根结底不过是在为“创造情绪”服务的工具。

  做大纲,人设、故事框架,其实就是提前在我们的大脑里预演一段情感经历,TA是谁,TA来自哪里,TA要去哪儿?当你把人物想像成一个活生生的人,TA要经历哪些喜怒哀乐,有什么情绪和需求,那么很多动人的细节也会应孕而生。

  就像烹饪美食一样,古代没有现在这样好的烤箱,但是古人却能把面包和蛋糕都做出来。

  大家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要囿于工具(譬如文笔)的束缚,应该牢牢抓紧“情绪”这个核心点,思考如何将自己感受到的情绪准确地传递给读者,如此创造出的情节,即能抓人,更有推陈出新的可能,也就是某些人所说的“创新”。

  人们看小说故事其实是在进行一场情绪体验之旅,多多观摹每一种情绪产生的方式,寻找更多丰富的细节表现方式,就可以让人物活起来。所以老艺术家常说要“观察生活”,会组织“采风”,直接去农村体验生活、去部队参加训练,都是为了进入“主角”世界,去经历角色们的所有情绪历程。只有真正深入了每一个角色,才会更接地气,一眼就吸引到读者。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环境里,会有共性的体现,也有个性的表现,这些共性和个性组成一个真实而特别的人,吸引着偏好TA的读者,来关注TA的生活。


上一篇:浅谈网文小说的满足感
下一篇:如何基于人物的情绪内核来写好网络小说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