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我们常讲“理性抗日”,说要反对右翼军国主义分子,广大日本人民是善良的。究竟应该肯定谁?在我脑海里,始终很模糊!现在,我想本着明晰这个概念的目的,简单回顾一下日本左翼的发展历史。

  日本左翼早期以日共为主,后来进步政党、工会、农协、学联及其他民间团体的成立充实了这一力量。

  一、 左翼力量溯源

  明治维新后,各种西方思潮不断涌入。特别是当时最先进的国际工运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日本学术界、工农群众中影响极为广泛。片山潜就是当时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一。1898年,片山潜、辛德秋水等人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寻求日本的发展之路。

  十月革命后,国际共运、日本工运农运蓬勃发展。1922年7月,日本共产党在东京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日本工运的开展。1918年因物价飞涨爆发了“米骚动”,1921年爆发了日本战前最大的罢工斗争——三菱、川崎造船厂三万人大罢工。

  1927年日共开始学习中国经验,准备暴力推翻天皇制和垄断财阀的统治。但因共产国际的武断干涉和日共自身的不成熟,再加上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政府内部的膨胀,1920年代末开始工农运动数次被武装镇压,像1928年“三·一五”、1929年的“四·一六”。日共组织被严重破坏,骨干被捕,工农运动受到了极大挫折,革命形势走向低谷。到1934年底,日共的活动基本停止,机关报《赤旗》被迫停刊。

  尽管如此,1935年到日本战败,被捕日共党员在狱中坚持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并且党员和群众在地下还举行了多次反抗活动,示威群众高呼“即时释放共产主义者”、“反对侵略战争”等口号。据统计,1938-44年,劳资纠纷420 多次;1942-45 年反天皇、反战反军等斗争达466起。

  二、战后初期的发展

  日本战败后,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日本诸岛,当时日本民众普遍认为盟军是“解放军”,推动日本实现和平民主。日共组织恢复,并呼吁建立“民主人民战线”,但因党派间矛盾而未果。各民主党派团体陆续成立,如社会党(1945.11.2成立)、日本工会总同盟(1946.1.17成立)等等。

  当然美国控制下也成立了右翼政党:自由党(1945.11.9成立,源自战前法西斯政友会)、进步党(1945.11.16 成立,源自战前法西斯民政党)。1946年劳动节二百万民众游行,要求成立民主人民政府,但是日管会美国代表表示拒绝,甚至提出不许“暴民化”的警告。尽管左翼政党、工会组织了一系列反美军基地化、要求民族独立、要求罢工自由等运动,但都被强行镇压。直到1947年“二?一”大罢工被强行取消后,建立民主人民政府的希望最终破灭,激起了民众强烈的反美情绪。

  1948年中国解放战争进入总反攻阶段,美军方正式声明将日本变为其“反共堡垒”和“远东兵工厂”。芦田、吉田内阁全面按照美国的训诫,实行取消游行示威权、解散旅日朝侨联盟、重组垄断资本、强化美军基地等措施,甘愿沦为美反共基地,为美军侵朝做准备。

  朝鲜战争爆发后,各界群众反战爱国情绪高涨,有倾向日共的征兆。政府即刻强力镇压,甚至制造事端反诬日共所为。这并没有吓倒日本人民,因国际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斗争变得更加白热化。

  1951年,日共中央认为应当进行占领下的暴力革命,组织工会、农协实施中国式的农村武装夺取政权。同时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绳回归”和反战运动。“盟军”和国内垄断财团的竭力“围剿”,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接着就是全面“肃共”,工农群众革命意志趋于低落。50年代中期,宫本显治等进入日共领导层,日共开始批判“极左冒险主义”,成为日后分裂的先兆。如:反对派黑田宽一等脱离日共组成革命共产主义同盟(革共同)。

  1955年,左翼政党社会党在国会中成为第一大党,这使美日联盟极为慌张。于是右翼政党自由党和民主党(原进步党)合并成为自民党,在国会中占据了绝对优势,揭开了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的序幕,史称“五五年体制”形成。同时,日本六大垄断财团(三菱、三井、富士、住友、第一和三和)也开始复兴。

  到石桥、岸内阁时,日本引进外资发展重化工业,国民经济飞速增长,但社会结构也极度不平等化,矛盾在酝酿、军国主义在“成长”。“原战犯”岸首相欲修改《安保条约》,要扩充自卫队、巩固日美联合防御,引起了日本各界群众的强烈不满,1960年示威运动达到高潮,甚至一天之内全国游行人数达580万。

  三、左翼力量的分裂

  60年代初,中苏矛盾尖锐化,日本左翼逐渐分裂为中立派、亲华派和亲苏派。但一般保持中立,仅日共例外,1963年开始“站在中国立场上,认为苏共是现代修正主义”。1961年日共八大召开,提出“争取‘和平革命’”的“61纲领”,确立了之后日共发展的总体方向。反对派大量脱离日共,或被开除出党,成立了许多亲苏党派。典型的如亲苏派志贺义雄脱党后,成立“日共(日本之声)”。同时期,社会党内部围绕“结构改革论”产生分裂,派系斗争激烈。社会党本来就包括容共反美的最左派,到和自民党一样的右派,它既接受工会的捐助,又接受大垄断资本捐款。青年团体革共同于1963年分裂为“革马派”和“中核派”。这时,日本左翼第一次分裂。

  1964年越战开始,日本进入自民党执政的黄金时代,加速了重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但也激化了民众对战争的恐惧,反战力量从反美军基地化、反军国主义化到反《日韩条约》,从政党学联、群众团体到工会农协,日益蓬勃发展。返日战犯组成的中归联(1957.9成立)还与《朝日新闻》合作利用媒体力量反战。这给日美联盟战线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1966年中国文革爆发,对日本左翼势力一定影响,也激起了日本国内反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垄断集团的高潮。1966 年,日共十大确立了宫本显治领导权,与中共断绝关系,虽支持“一个中国”,坚持反霸斗争,但攻击我内政外交,否定反霸合约,反诬中国为“帝国主义”。这引起其内部严重分裂。大批党员脱党,成立许多亲中共党派。如:1966 年福田正义等成立日共(左派)、1 9 7 3 年板井庄等成立日本劳动者党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上述左翼团体“中归联”也于1 9 6 9 年分裂为“中联”和亲中共的“中归联(正统)”。当然, 也成立了一些新的左翼组织,如:日共(左派)神奈川委员会和革共同(赤军派)联合组成联合赤军,主张冲破“日美联合对华包围圈”,武装反对美帝和国内垄断资本势力;1969 年青年团体革命的劳动者协会(革劳协)成立;同年全国“全共斗联合”成立,组成马克思主义学生同盟中核派、社会主义学生同盟统一派、社会主义青年同盟解放派等“新左翼”八派的统一战线,作出反对大学立法( 限制自由)、阻止佐藤首相访美的决议;……日本左翼第二次分裂。

  70年代初,因物价飞涨、限制罢工权、失业率暴增,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上百万人的集会游行不断,自民党执政进入中落时期。尽管如此,中美、中日邦交逐渐正常化,引起日本左翼力量有所衰退。日共虽坚持反霸政策和国际共产主义,但却武断攻击中共“向美帝国主义妥协”,其内部也继续分裂,毛派(坚持毛泽东路线)的组织逐渐增多。社会党内部派系林立。71年初佐藤内阁大肆搜捕联合赤军,使其组织大部被破坏;最后,日本赤军被迫转移至国外(如朝鲜、中东等地)坚持反帝斗争。

  四、日本左翼的衰落

  1976年中国文革的结束、78年的改革开放和79年的中美建交直至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的严重分裂,对日本左翼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党中,1977年反对派大量脱党,江田三郎等成立社会市民联合,田英夫等成立社会民主联合。它们大多提倡成立各政党联合政府。而且包括社会党自身、民社党在内的这些政党,不断放弃“中立”政策,主张和自民党联合执政。1990年社会党宣布“与马列主义诀别”。

  日共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与美建交,是向资本主义投降、倒退,是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背叛。1978年日共表示反对急于缔结中日友好条约。当然,日共自己在国内由于中立政党的右转而生存空间受到压缩,迫于压力访问了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不久又恢复了日苏两党的关系。尽管如此,苏联解体前,日共仍认为戈尔巴乔夫是“列宁之后最大的机会主义者”,预言了这一结果。其他日共(左派)的组织人数和群众基础也明显下降。

  左翼群众团体在群众中的影响减弱,内部派系斗争更加激化。1986 年中归联统一,放弃了以前改造资本主义的原则。1981年革劳协分裂为狭间派和劳动派,1988 年永井派等分裂,1991年西原派等分裂,1999年木元派分裂。

  同时,自民党执政自中落时期(1972-78)进入再兴时期(1978-87)。垄断资本进一步发展、失业率不断上升、罢工权被剥夺,工农群众明显体会到社会的不公,工人运动不断,但仅限于自身生活、社会福利。1983年中曾根首相访美期间表示“日本列岛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次年又参拜靖国神社,成为战后首次以官方名义参拜的首相。日本民众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普遍趋于失望,同时“中立”党派的右转使得右翼势力更加强大,日共的生存空间一落千丈,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市场更广了。1991年至,日本对海湾战争提供100亿美元捐助,外加自卫队运输机。

  五 日本左翼的现状

  1992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了一些复杂的社会矛盾。这对日共影响比较大。

  政治上,自60年代初实行“争取和平革命”以来,日共认为日本国情决定国家必须走“人民议会主义”道路,在我看来,有“迎合选民心理以赢得选票”之嫌,这中间必然放弃一些思想上的原则性问题(如,“具有盲目性的群众如何自觉自愿地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在群众中的先进性体现在何处?”等),在1992年之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因为日共在社会整体性右倾的同时,却成为了“众议院第一大党”。经济上,1994年日共二十大首次将“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并在2004年二十三大时进一步改为“通过市场经济迈向社会主义,是适应日本条件的社会主义规律的发展方向”,这一变化很难说不是别无选择。

  当然,9·11后,许多日本学者又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寻求主权对立、反对美帝的道路。日共(左派)、劳动党、工人党等等力量还在民间存在。很多主张中日友好的民间团体尽管成员老龄化严重,但在反省侵华战争和推动去军国主义化等问题上还起着很大作用。日本赤军,2003年美国公布的77个恐怖组织上榜上有名,还在国际上坚持反帝反霸斗争。

  从历史来看,日本左翼力量经过千万重磨难,顽强地坚持了下来,烈火不灭,精神可敬。在军国主义势力的影响下,尽管对于我们来说日本普通民众是捉摸不定的,但这股左翼势力,始终充当着日本国内正义力量的中流砥柱。应该说,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并非所谓的“民族劣根性”使然,而是与其国内外顽固势力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一定得搞清楚。我坚信,正义的希望是存在的,关键在于人。

  参考文献:(日)井上清著《昭和五十年》、《战后日本史》;(日)今井清一著《日本近现代史》;赫赤等著《日本政治概况》;姜孝若等编《战后日本政治经济大事纪要》;袁韶莹等编著《从人到鬼 从鬼到人——日本“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研究》;曹天禄著《日本共产党“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



上一篇:国破参考旧
下一篇:516化学武器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