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技巧] 共情的写作技巧

  不在于选择写什么样的情节,而在于想要的情节应该怎样去写。

  会写,一家三口简单吃个饭都会有共鸣感。

  不会写,哪怕一个很极端的情绪拉扯,呈现的效果也只会是“无感”的冷眼旁观。

  ……

  想要输出某种情绪,最起码要让读者能够“相信”这种情绪。

  这个“相信”无关于真假。

  而是结合整个故事的剧情,人物与环境,背景与氛围,让读者能够“认同”这个情绪的存在。

  “了解”→“理解”→“认同”→“代入”→“共鸣”

  任何一个以“情绪”为主导的情节,本身都需要经由这样一个过程,最终才会产生“共鸣”。

  而不是你写了什么东西,“嘭”的一下,所谓共鸣就产生了,那只是种表象。

  ……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网文古早时期有本书叫《坏蛋是怎样练成的》。

  这本书想来许多人都听过,也有不少人看过。

  现在过去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了,你把他翻出来只看开篇前两章,依旧会觉得他是网文中“校园霸凌”这个情节最具有“情绪”的,之一。

  这个开篇的内容并不复杂。

  简单叙述一下就是主角谢文东被同学李爽霸凌,勒索,忍无可忍后决心不再逃避,奋起反杀。

  他不是一个“复杂”情节,读者只需草草看一遍就能理解。

  但作者六道用了大量笔墨去做“细节”处理和交代,进而让读者产生代入,产生认同。

  这就是为什么当主角下决心反抗,那种情绪能够轰然爆发的原因。

  同时也是为什么最后李爽跑回来后认谢文东当老大时,这个结果能够让人顿觉神清气爽的原因。

  小说开头只一句简单交代了时间地点,然后讲几个混混把一个瘦弱少年堵在墙角。

  啪的一巴掌,谢文东被打哭了。

  然后对方勒索,谢文东紧紧攥着口袋,然后被抢,被揍。

  过程中没有任何煽情,客观的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校园霸凌”现场,让读者知道发生了啥。

  紧接着简单交代了双方人物背景,算是给这个场景做了一个补充说明,让读者理解这背后的动机。

  继续往下,主角捡起书包往家走,情绪的引子开始出现。

  但这里的心理描写,并非是“恨”,“怒”,“报仇”之类,而是“委屈”“无助”“质问”。

  回家的路上,谢文东眼睛里都是委屈的泪水,心里不停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他们总是欺负我?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为什么会是我?

  原文里这一段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总是欺负我?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为什么会是我?

  这个很细节的心理描写处理,是“读者”迅速代入故事中的关键,让读者跟着产生了相同的情绪。

  紧接着后面的故事发生了两件事。

  一件是主角回家,不敢说自己被欺负了,跟母亲的简单互动。

  然后介绍了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每当主角想要钱的时候,收入有限父母从来没有委屈过孩子。

  这是个很强烈的“暗示”,将情绪从“委屈”导向“愤怒”。

  很简单的道理,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被李爽抢走的那些钱是主角父母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这些钱不仅仅是他本身的价值,更包含父母的爱。然而这份“爱”被肆意糟践。

  试问,谁能不怒?

  从这时候开始,更为激烈的情绪张力已经开始酝酿。

  第二件事是主角第二天回到学校上课,胖子李爽再次前来勒索,并且这次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这个场景代表着“羞辱”。

  主角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挨了一巴掌,然后周围人肆意嘲笑,嬉戏。

  此时是前桌的女同学站出来帮他,但这种帮助过后的恨铁不成钢,却再次把主角的尊严彻底践踏。

  这个时候“霸凌”已经不简单是“李爽”跟“谢文东”之间的事了。

  同学的旁观与嘲笑更是一种“集体”对“个体”在的霸凌,主角作为人的尊严也完全碎掉了。

  故事到这里为止,“悲”与“怒”的两种情绪都已经到达了顶点,而这种情绪自然也会感染读者。

  后续主角的心理活动,将其归咎于自身的懦弱,性格由此彻底“颠覆”。

  谢文东的反击由此顺理成章,最终在教室里那场见血的冲突中彻底爆发。

  最后李爽出乎意料的服软,被划了一刀后主动跑来认主角做老大,则完全满足了情绪的“幻想”。

  我不仅报仇了,我还完全折服了对手,完美的逆袭。

  这是基于完美的“幻想”,进而产生一种“淋漓尽致的满足感”,这就叫念头通达,这就叫爽文。

  ……

  坏蛋开篇的两章,距今快二十年了,但即便这些年经历了如此多爽文的洗礼,现在看依旧不过时。

  仔细去回想,所有在情绪上真正达成共鸣的作品,现在拿出来看都不会过时。

  所以,情绪的“共鸣”本质上不是一种“有手就行”的写法,他是真正意义上小说创作顶级技巧。

  这里面不仅仅只是笔力的问题,有时候更需要一些着眼于细微处迸发的“灵感”。

  就如同上面例子中的“委屈的质问”“母子对话”“女同学的援手”。

  这些单看起来不起眼,但拿同类型“校园霸凌”的故事与之对比,就会发现这些设计都极为精妙。

  如果一定要说“共鸣”的写法上有哪些关键点,那排在第一位的就应该是“细节的设计”。

  这些细节的设计会带给读者一种“虚幻的真实感”。

  虚幻是因为我们知道小说是编的,我们没经历过,也无法确定真假,但我们又感觉他是“真的”。

  坏蛋这个例子因为属都市背景,所以还不明显。

  记得好多年前还看过一个历史文,讲寒门士子科举的,具体哪个朝代忘掉了。

  那本书开篇用了大概十章的篇幅在写主角家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爷爷,婶婶,叔叔,哥哥之类。

  这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饭,读起来让人觉得,如果历史上真有这么一家人,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

  这种“以假乱真”便是一切“情绪共鸣”的“前提”,意味这读者对故事场景的认同。


上一篇:故事共情的“秘密”
下一篇:共鸣,就离不开”情绪“这个大核心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