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本书全称《性命双修 万神圭旨》,然无论是著录或称引,多用《性命圭旨》做标目,故我这次整理校点亦以此为书名。


  本书系道、儒、释三家杂陈的上乘气功经典著作,然大旨属于道家。


  气功养生学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与道教、佛教的创立发展一样,有它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古往今来,不仅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气功理论、方法,成为我国传统气功的核心和主流──从帝王将相到社会贤达、从风流名士到黎民百姓,都曾在这一独具特色和风格神奇的光环中沐浴过、修炼过,赢得延年益寿,而且对我国哲学、宗教、医学、科技、天文、地理、文化、艺术、音乐、民俗等都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气功学研究的物件是人。它把人的身体作为考察研究的主体。竭力探索人与宇宙、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係和相互影响,研究人体的本质,把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延年益寿作为研究目的。因此,对于生命存在过程中的新陈代谢、运行机制的种种奥秘,都是气功养生学研究探索的重要命题。两千多年来,气功养生家们历尽艰辛、勇敢探求,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歎为观止的巨大的系统工程。


  他们发现和参破人体生命的奥秘,认为用解剖刀一类的方法,不过是初级阶段的手段,而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弄清人体的秘密,并控制人体内部的运行机制,必须借助辨证思维的方法。于是,养生气功的理论体系便在养生学与哲学的交互作用中蓬勃发展起来,自发地或超前地运用了现代控制论中的理论,建立重人贵生的人生观、形神统一的生命说、性命双修的内炼体系和逆修返原等一整套理论阵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最早揭示人有卓越地位的是老子。他在《道德经》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更为精确地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就是说人在宇宙间具有其他生物所不能有的优异性质和特点。周秦之际,儒家的经典《礼记》更把人奉为“体天之德”、“天地之心”者。汉代之后,学者们基本上继承这一传统,说:“天地人,万事之本也”。这样,重人贵生的心理结构,直接为道教所继承,并加以弘扬。提出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在理论上不断地加深,对实践上做了丰富的论证。东汉时期的《太平经》等道家著作都贯穿这种观点,说是“有身不自念,当念谁乎;有身不自责,当责谁乎?”这种贵人重命观,与释家的缩命论,正好成为反差,显然是一种进步。在这种思想文化环境中,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中国养生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了宋元时期,内丹派这种思想更加显现出扭转乾坤运行规律,支配自然法则的辉煌成果。显现出道家术士们的恢宏气魄和人性的魅力,充分说明道教内丹派并非逃避现实,而是跳出有限的人生“轮迴”,把握自己命运,进入更高人生的光明境界。


  这里说的内丹,就是指人体内的精、气、神三者的混合物。内丹是对外丹的异称。外丹是道士们提炼金石铅汞之属。内丹,其用即精、气、神,其名又称金丹。炼养家以丹象徵日月,比作阴阳、心性、神气。根据他们的实际操作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以至“天人合一”,炼就“金刚不烂之身”,这就是“金丹大道”。


  据记载,历史上这种人是不少的。只要你按一定程序进行修炼,持之以恆,是会成功的。现在广东韶关南华寺,还保存著唐代贞观年间的高僧惠能及其门徒憨山、丹田三尊栩栩如生、形体丰满禅定的肉身慈体。安徽九华山百寿宫也保存一尊明万曆年间的僧人无暇坐化了的肉身慈体,台湾台北市郊一寺庙也保存民国时期一尊肉身僧人的慈体。这些人都长命百寿,保留下来的肉身,巧似金刚不烂,是任何防腐措施都不能企及的。


  性命双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


  性、神是指人的心性、精神、意识、真神、真意、元神等;命、形则指人的形体、生命、元气、元精。性命与形神是两对相通的概念。这里有称谓和本质上的差异,形成并建立了一套博大精深的性命双修的理论体系。方法上也变幻无穷,达到显赫玄妙境界。南宋张伯端提出:“金丹之道,性命双修,是为最上法,故曰金仙。”元代丘处机的《大丹直指》说的更透彻:“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己,性者天也,常潜于顶(泥丸);命者地也,常潜于脐(气海)。顶者,性根也,脐者,命蒂也。一根一蒂, 天地之元也。”道家养生气功就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类比宇宙论的人体生命哲学。它把宇宙看成大天地,把人体看成小天地。唐李筌《阴符经》说:“宇宙生乎手,万物坐乎身。”以人体精、气、神视为三宝,视人体这一小天地与宇宙这一大天地同为一体,同一运行规律,同一生成程式,即类比宇宙论。


  从《锺吕传道集》、《灵宝毕法》看,五代锺离权的修持方法,还是处在修命这个阶段,至吕洞宾、陈抟因受佛教禅宗的影响,才开始倡导性命双修,融儒、释、道三教修炼大法精髓为一炉,这是一种最高的成就,更加神奇玄秘了。以这种修持功法,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大同世界。


  西方养生学只是单纯地追求健康长寿,并以此为他们的唯一目的。而不涉及心性与道德的修养,因而他们的学说中仅仅限于对体质与力量的阐述。中国道家养生学与西方不同,他们学说中,不但讲命功──益寿延年的修炼,而且更讲性功──心性、道德的修炼,把性命双修做为一个整体,一大原则来宏扬。道理很简单,比如有一个平时作奸犯科的人,整天忧心衝衝,生怕被员警捕捉。像这样的人怎能做到定、觉、慧,进入气功态,炼出好的体质来呢?中国道家炼养家有稽于此,或从修心起步,或从炼精下手,性功、命功两大法要、双管齐下,步步层进。又以炼心、炼性、炼精、炼气、炼神五大法门,合、虚、静、定四字之要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炼体系,超出生死之道了。


  类比宇宙论的原理认为宇宙的阴阳两仪、四象、五行、五气、五方都象徵著人体的五脏、五膀、六腑等,并认为时辰季节的变化对人体都有影响。最早提出这个原理,是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北宋时,著名的道德理论家陈抟根据这个原理,创作《无极图》,把它发扬光大。形成了“无极生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生化”的宇宙论来解释内炼体系的原理。《无极图》这一最高的成就,被后代的内丹家们誉为是长生秘诀。


  周敦颐根据这个学说,颠倒其序,更易其名,创作《太极图》,附于大易,解释为“以顺生人,故从上而下。”此论更加明瞭,以为儒者之秘传。南宋朱熹又根据《无极图》的生化程序,认为由阳静阴动—→逆炼归元—→五行颠倒—→阴阳混合—→重返混沌未判之太极无极,至结丹修真。《性命圭旨》元集中的《日乌月兔图》即形象地阐明这种功理。


  明、清时期,随著养生学的崛起,传到国外,即推动西方近代的体育革命。英国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技史。道家与道教》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十八世纪时,中国的治疗体操传入欧洲,并在现代的卫生和治疗方法上佔有头等重要的地位。”这一最高的评价,充分说明瞭道家气功养生学的巨大潜力和历史地位。又说:“生命之丹的观念在中国踯躅了几个世纪以上,但确实引起明代几个皇帝的爱好。历史告诉我们,明太祖接见了名家刘渊,并派遣使者在1430年去寻找一个叫张三丰的炼养家,于1459年英宗给张三丰封以‘通微显化真人’称号的荣誉。”这就说明了气功科学在过去确实引起了中外人士的重视。


  道家注重炼养。炼,指的是炼精、炼气;养,则是养性,养神。为此目的,炼养功法,门派纷呈。如占卜、符籙、禁咒、祈禳、静功、动功、外丹、内丹、房中、辟穀、服饵等等。所有这些,统称“道术”,也叫著方术、方伎、方技,道中人也有叫“仙术”的。后来,炼丹家们把这些方术分两大类,叫内丹术和外丹术。前者为丹鼎派所运用,如锺离权、吕洞宾等是也,他们是内丹派的始祖。后者为符炁派,其代表人物汉代的张道陵和金元时期的“正一道”都是属于这一门派。


  内丹派是以道家修炼功夫为核心。以动功、静功、吐纳、房中、服饵等功夫综合发展。在长期修炼过程中,继承、总结了前人修炼成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明代,己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性命圭旨》一书,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脱颖而出。


  《性命圭旨》是明代尹真人的高徒根据他秘旨写成的。全书分元、亨、利、贞四个部分。其内容包括涵养术源,救护命宝;安神祖窍,翕聚先天;蛰藏气穴,众妙归根;天人合发,採药归壶;乾坤交媾,去矿留金;灵丹入鼎,长养圣胎;婴儿现形,出离苦海;移神内院,端拱冥心;本体虚空,超出三界等秘诀。所载三乘九转功法,层层揭秘,为后之炼养者指明下手处,确属内炼者最上乘功理功法。炼者出神入化,气象万千,一觉圆明,六通顿开。曆史上仅是在一些高级知识份子传习。当今一些最有成就气功师如严新等人也密炼此法。


  尹真人继承、总结了道家丹鼎派修炼的功理功法,把炼养功夫分为“三乘九转”,以四个步骤进行修持: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道家借释家“三乘”这一用语,称声闻、缘觉、菩萨为三个不同层次,叫著“三乘妙言”,或叫“三乘秘法”。三乘秘法分为大乘、中乘、小乘。大乘,即神仙抱一之道。在尹真人看来:抱一,是人身修持之根本。这里讲的“一”,即道,就是真水。


  中乘,即安民富国之法。内丹派有谓“九江四海”的说法,都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穴位。而“七珍八宝”则是喻人体精、气、神一类的生存物质。精、气、神又称“三宝”、“三奇”。而所谓“六贼”又称“六尸”、“六尘”,是指修炼者炼功过程中自己遇到的魔障。中乘阶段是要断魔障,护三宝。此皆为释家用语。


  小乘,为强兵战胜之术。道家认为,人如果修炼到三乘功法,就能变殃褐为福寿。修行者首要是常持清淨为本根这种大法。


  一般说来,修行者都要从小乘开始筑基,做为下手功夫,先收心、存心、内视、入静、调神、调息、调精。丹法每步具体操作皆有秘诀,各种丹诀均有奥妙玄机。


  本书中对每一种丹诀的玄妙真机,都做了详尽论述和揭秘。如对《安神祖窍。翕住先天》一章,著重教修行者要特别重视祖窍穴的修炼。所谓祖窍,道家称众妙之门、玄关窍、紫丸宫、泥丸宫,释家称鼻端、自在、目莲,儒家称瑶池、真际,医家称上丹田,约四十多种隐讳名词。作者开章明义指出:“祖窍真际,举世罕知,不得师传,俨似暗中射垛。盖祖窍者,乃老子所谓玄牝之门也。《悟真篇》云:‘要得穀神长不死,需凭玄牝立根基’。”这是因为意念守在“玄牝一窍,而採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至此结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守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一而万事毕者是也”。由此,可见玄关一窍在内丹修炼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价值。


  在这里,当代气功大师张宏堡作了精深的探索和论述…现代医学在人体解剖过程中发现,玄关窍,在人体的脑部,具体位置,在两耳尖上方大约一寸的部位,两眉中心上方半寸的部位,插进去的三点连结处,有一颗很小的粒子,形状象松树的果实,定名为松果体,或叫黍珠。发现了这个松果体有退化了的视网膜,进一步发现它有成像的能力,然后再进一步发现有抑制性成素的作用。这一重大发现,证实了人类确有过三隻眼睛,为从事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力的科学依据。它的表现形态和成象方法,犹如动物的辅眼,也很象蝙蝠的接收系统。道教里杨二郎、张天师等都有三隻眼睛,佛教里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虽然属于形象的塑造,都是属于有特异功能,都是自修炼,达到启动了玄关窍里的辅眼,并用这只眼睛观察事物,叫天目开,又叫天眼通的。


  天眼通,就其表现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内视、透视、遥视、微视四种功能。内视—可以看到自己五脏六腑、骨骼等,又出现四个规律:意、能、光、向;透视—人体透视、地下隐蔽物透视、隔牆隔物透视;遥视——是透视的延伸,即看到远距离的东西,古人把它叫著“千里眼”,其根本原理,不受时空的限制;微视——用人体的天眼功能,观察微观世界的规律及其变化运动,其表现形态恰似现代电视机的成像发展过程,即由模糊到清晰成像等等。天眼通的人,古代有,现代也有,像严新、张宏堡等。


  现在有很多人修炼眼功时,儘管意守上丹田,守玄关窍,搞的头晕脑涨。究其原因,或身体素质差,或筑基不牢,或学习的东西太机械了。他们以为天眼功能出现,萤幕效应一定出在这儿,其实不然。而应因人而异,有的人看东西腋下看,有的人则是看手上,或拿一面镜子看,图像就出现了。只要你修炼到特异功能出现时,眼睛稍闭,意念定在一部位上,成像的部位就在这儿。由此可见,不弄清楚玄关一窍,修炼必然落空,就不能登堂入室了。


  本书是系丹术的重要著作,讲究道、儒、释三教合一,性命双修,介绍内炼理论及具体功法,层层揭秘,均图文相配,把师授秘传,和盘托出,以呈徕后之有缘。其行文则骈四骊六、洋洋洒洒,旁徵博引,必说明而后止。虽三教杂陈,而大旨属于道教。其图绘製精工,佈局优美,线条古朴,气韵生动,为历来道书所不及,故《道藏精华录提要》推崇备至。清代著名文学家尤侗在其《性命圭旨序》指出:“至其精要尤在《真意》一说。盖人身真意,是为真土。动极而静,此意属阴,是为己土;静极而动,此意属阳,是为戊土。炼己土者,得离日之汞;炼戊土者,得坎月之铅。铅汞己归,金丹自结。戊己者,重土之象也。斯其有取于《圭旨》者乎。”是以《圭旨》能显《周易参同契》、《黄庭经》、《悟真篇》之微旨,而尤氏又能发《圭旨》之精蕴也。


  本书取《道藏精华》为底本,参照“扫叶山房石印本”等进行整理校点,改掉少数一些错别字。由于水平限制,不当之处,请明达指正。


上一篇:道藏
下一篇:道典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