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九一八事变令人匪夷所思。坐拥数十万大军的少帅张学良,居然不战而放弃东北家乡。其实,九一八不抵抗的伏笔,早在两年前既已埋下。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张学良的热血,令他对国民政府的强硬外交彻底失望。

争夺路权,事变发端

甲午战争后,沙俄势力深入东北,修建了纵贯东三省的「东清铁路」。

经过日俄战争,俄国仅控制长春以北路段,即「中东铁路」。十月革命后,这段铁路由中苏合办,权益共享,但实际以苏方为主,商务、总务、机务、会计,全部由俄国人担任。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谋求收回路权。

1929年,在东北当局要求下,苏方把原来俄国人担任的大量要职交予中方。但是,年轻气盛的少帅不满足于此。

5月初,他派军警强行搜查苏联驻哈尔滨总使馆。7月,中方以武力手段接管中东路事务,逮捕和驱逐了大批苏联职员,同时还封锁了一大批苏联贸易公司。

张学良对苏联如此强硬,底气在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1928年底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南京与东北理论上已经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蒋介石坚决主张收回中东路。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蒋介石立即表态:「我们当然要抵抗到底,誓死要达到我们收回主权的目的!」国民党宣传部门严正声明,事件责任在苏方,而且这是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第一步。

东北当局和国民政府的态度,令苏联大为愤慨,宣布断绝外交关系,召回在华人员。

面对苏联绝交,蒋介石过于乐观,认为苏联不敢出兵,「即用兵,余必以全力赴之」。国民党宣传部火上浇油,一口气颁布十八条反苏宣传标语,如「收回中东路」、「打倒破坏国际交通的赤色帝国主义」等等。

南京许诺,全力支援

然而,斯大林并不只是打嘴仗。加伦将军被任命为远东军总指挥,这位将军此前曾担任广州国民政府军事总顾问,手把手带出了国民革命军。

眼看苏军磨刀霍霍,张学良态度迅速软化,电告南京:「但有避免纷争之术,总以避免为宜。」东北方面与苏联外交官会谈,双方商定大体恢复冲突前的状态。

此时,蒋介石却一再给张学良打气。蒋介石坚信战争不会爆发,信心十足地列出多项理由:美国国务卿希望和平解决;日本外相推测俄国不致拒绝中国提议;据苏联官方报纸消息,苏联人民反对战争,等等。

上述理由没一个可靠,但蒋介石却自信可以强力收回中东路,令苏联接受苦涩的和平。他批评张学良等人的妥协「摇动中央方针」,「失策之至」。在此情况下,东北当局尊重国民政府意见,原先谈判条件遭到否决。

苏联极其不满,终止了外交努力。国民政府却继续硬碰硬,8月10日发布《告东北将士书》,鼓励他们保卫边疆,不惜一战。

蒋介石拟定增援计划,准备抽调九师集中于平津,作为东北战事的预备队。他还转告张学良,「战费当由中央准备,必不容辞」,「政府当竭东南之兵力、财力,尽量供给我东北军」。

8月中旬,苏联开始军事行动。张学良受蒋介石激励,增派6万大军防守。苏远东军则陆续集结4-5万人,依托飞机、军舰、重炮掩护,进攻东北边疆,中东路外交纠纷上升为局部战争。



上一篇:揭秘三位英国友人助力中国人送交日本侵华罪证
下一篇:课本里的长征:哪位将军的回忆成《七根火柴》原型?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