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三国排行榜之十大评语

  定义:这里说的评语,其实是指对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评价。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深受以《左传》、《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的影响,对于人物刻画多以事件描写和当世之人的评语为主,其中大都是简洁而精辟的语言。因此对一个人的评价,评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家欣赏古典小说时所要注意的一点。《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小说的代表,其人物众多,个性张扬,性情迥异,因此上它的评语都是极其精彩的,有的已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口头语。

  第十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精辟指数:5.5

  第九位:“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精辟指数:6

  第八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精辟指数:6.5

  第七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数:7

  第六位:“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精辟指数:7.5

  第五位:“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数:8

  第四位:“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精辟指数:8.5

  第三位:“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精辟指数:9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精辟指数:9.5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精辟指数:10

  三国十大兄弟排行

  定义: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句话常遭到女权主义者的强烈抨击,但就算是在封建社会,那些重衣服,轻手足的兄弟之间也常常发生“煮豆燃萁”的故事,单三国来说,就有袁谭、袁尚,刘琦、刘琮,曹丕、曹植等例,其它如张肃、张松,辛评、辛毗等同主异梦的兄弟也大有人在,真正做到同心同德,友爱互助的并不好找。

  第十位:袁绍兄弟

  袁绍兄弟在三国里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对。二人出身世家,却在两地分别成为诸侯,一占河北,一霸淮南。讨董卓时,袁绍是盟主,给弟弟安排了个好活;袁术走投无路时,也想着投奔哥哥,让他称帝。虽然二人之间总有一些小矛盾,但始终没有反目成仇,比起刘备、刘璋这对有名无实的兄弟来说,也许要强上一些。同心指数:5.5

  第九位:糜竺兄弟

  糜竺、糜芳自陶谦跟随刘备,也算是蜀汉的元老,而且分别还是刘备的大小舅子。一文一武,一张一驰,配合倒也默契,只可惜糜芳晚节不保,糜竺不知所终。同心指数:6

  第八位:张昭兄弟

  张昭、张紘在东吴的地位不低,而且二人步调一致,共同进退,一起在孙权耳边扇风点火。实在是一支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同心指数:6.5

  第七位:夏侯兄弟

  夏侯敦、夏侯渊也是从曹操发迹的时候就跟着他的。比起东吴的二张,西蜀的二糜,功劳无疑要大一些。关键是他们支撑起庞大的曹氏宗族,才使得曹魏政权统治了大半个中国半世纪之久。同心指数:7

  第六位:马超兄弟

  马岱虽是马超的堂弟,却一直是他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随他转战各地,功不可没。而马超也全仗有这么个兄弟打下手,才能跻身“五虎上将”之列。同心指数:7.5

  第五位:孟获兄弟

  孟获虽是蛮王,却有着一个汉人的姓氏。其弟孟优是他得力的臂膀,这跟马超、马岱差不多。但他们的大哥孟节却帮助诸葛亮平定弟弟发起的叛乱,好像有些兄弟自残的味道,但也可以看作是对走上歧途的兄弟一个特别的爱护吧。同心指数:8

  第四位:诸葛兄弟

  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可谓最风光的家族之一。诸葛亮高居蜀汉相父;诸葛瑾身列东吴重臣,其子诸葛恪还把持了一个阶段的朝政;堂弟诸葛诞在曹魏也是能兴风作浪的人物。后人曰:“蜀得一龙,吴得一虎,魏得一狗(这里不带贬意,指能力较龙虎稍差)。”而孙刘联合多半也是亮、瑾兄弟的功劳。同心指数:8.5

  第三位:孙策兄弟

  一个是梦日而诞,一个是梦月而诞,注定了二人在东吴成就的霸业,可惜月亮落得太早,使得孙权成了三国时活得最长的皇帝,连曹操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之子)鸡犬耳!”其中可能也有对孙权不与哥哥争嫡子之位,而自己的儿子们争来争去的一种无奈吧。同心指数:9

  第二位:司马兄弟

  司马氏发家史和江东孙氏差不多,都是父亲奠基,兄长打拼,弟弟接班。不同的是司马昭将登基称帝的机会让给了儿子。但没有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的基础,大魏的江山岂是他司马炎能够撼动的?同心指数:9.5

  第一位:桃园兄弟

  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没有哪对兄弟比得上这哥仨了,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一般兄弟无法比拟的友情,甚至成了后世黑社会推崇的榜样,这恐怕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同心指数:10

  三国之十大绝杀

  三国通篇,武将之间的战斗发生了无数。此间很多战斗的描写都非常之简单,如某某一枪将某某扎下马来,又如某某一刀将某某砍成两段等等。这些都多的不胜枚举,但对于有些名武将的杀人的着力的描写,却给三国演义带来了无比的乐趣。今天先统计整理了十大绝杀的片段,供大家一娱。

  第十:双挽人头

  原文:次日,李傕军马来迎操兵。操先令许褚、曹仁、典韦领三百铁骑,于傕阵中冲突三遭,方才布阵。阵圆处,李傕侄李暹、李别出马阵前,未及开言,许褚飞马过去,一刀先斩李暹;李别吃了一惊,倒撞下马,褚亦斩之,双挽人头回阵。曹操抚许褚之背曰:"子真吾之樊哙也!"随令夏侯惇领兵左出、曹仁领兵右出,操自领中军冲阵。鼓响一声,三军齐进。贼兵抵敌不住,大败而走。

  操手下的武将勇猛者,除典韦外,当属许褚。先前操称典韦为古之恶来,而此处许褚威风八面,被称为吾之樊哙。可惜后来典韦死的早,只有许褚独撑曹操手下猛将的台面。虎痴许褚,双挽人头,真可属绝杀。

  第九:锦马超

  原文:超潜步入韩遂帐中,只见五将与韩遂密语,只听得杨秋口中说道:"事不宜迟,可速行之!"超大怒,挥剑直入,大喝曰:"群贼焉敢谋害我!"众皆大惊。超一剑望韩遂面门剁去,遂慌以手迎之,左手早被砍落。五将挥刀齐出。超纵步出帐外,五将围绕混杀。超独挥宝剑,力敌五将。剑光明处,鲜血溅飞:砍翻马玩,剁倒梁兴,三将各自逃生。超复入帐中来杀韩遂时,已被左右救去。帐后一把火起,各寨兵皆动。超连忙上马,庞德、马岱亦至,互相混战。

  五虎上将锦马超,曾经和上面的许褚有过一场恶斗,可惜未能分出胜负,不能形成绝杀,容我在以后的经典对战中讨论。此番,马超虽说中了曹操的诡计,但暴怒之下,一点也没有丢失猛将的本色,以一敌五,居然还杀了两个。“剑光明处,鲜血溅飞:砍翻马玩,剁倒梁兴,三将各自逃生。”虽不及子龙力斩五将,但也杀的潇洒之及。

  第八:三八纵横,黄猪遇虎

  原文:渊分军围住对山,大骂挑战。法正在山上举起白旗;任从夏侯渊百般辱骂,黄忠只不出战。午时以后,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后人有诗赞黄忠曰:"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雄声如虎吼,骏马似龙飞。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畿。"

  夏侯渊字妙才,可惜遇到了黄忠就不妙了。虽说他一直没有他兄长夏侯惇这般出名,但他是比夏侯惇更有头脑更有将才地,可惜渊性太刚,中了计。待得锐气堕尽,被黄忠一刀两段。黄忠虽老,却也是五虎之列。以往大家都知道他射得一手好弓箭,却忽略了老黄的刀法。其实老黄的刀,快而且准,一样也是绝杀。

  第七:拨矢啖睛

  原文: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离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夏侯惇既杀曹性,纵马便回。高顺从背后赶来,麾军齐上,曹兵大败。

  照理说,夏侯惇刺死曹性并不算什么,但是,他是在被射中左眼然后连眼球一起把出来之后刺死曹性的。拔出眼球,一口吞下,何等彪悍。那一枪,搠透面门,又是何等勇猛。此等气势,怎的不能算绝杀?

  第六:小霸王

  原文:策正攻城,忽有人报刘繇会合笮融去取牛渚。孙策大怒,自提大军竟奔牛渚。刘繇,笮融二人出马迎敌。孙策曰:"吾今到此,你如何不降?"刘繇背后一人挺枪出马,乃部将于糜也,与策战不三合,被策生擒过去,拨马回阵。繇将樊能,见捉了于糜。挺枪来赶。那枪刚搠到策后心,策阵上军士大叫:"背后有人暗算!"策回头,怨见樊能马到,乃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策到门旗下,将于糜丢下,已被挟死。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说句实话,没有这么孱弱的对手,一点也不能体现出这些名将的厉害。孙策的扬名就是在于这次惊人的发挥。当然,他没有碧眼紫髯的孙权那样的福气,但他的勇猛确实是东吴缺少的。虽说太史慈,甘宁也都是勇冠三军,且兴霸也有过百骑劫营的壮举,可惜他们都没有如小霸王这次的绝杀。不过即使对手孱弱到是个大大的衰丁,能在一霎间挟死一将,喝死一将的,也算是强人了。

  第五 温酒斩华雄

  原文: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作者最着力表现的一个人,所以他的身上作者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如同这次的绝杀,作者大费笔墨,无非就是突出关羽的勇猛。先是描写华雄轻而易举地杀了几个大将,以突出华雄地厉害,作为铺垫,然后也不花笔墨描写关羽与他的一战,只是突出关羽斩他所用的时间之短,声势之大。“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这些言语都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战的激烈程度,也从侧面体现了关羽神勇。温酒斩华雄,是关羽的第一功,也算是成名之战。

  第四:赵子龙力斩五将。

  原文:时有西凉大将韩德,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引西羌诸路兵八万到来;见了夏侯惇,惇重赏之,就遣为先锋。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班。韩德带四子并西羌兵八万,取路至凤鸣山,正遇蜀兵。两阵对圆。韩德出马,四子列于两边。德厉声大骂曰:"反国之贼,安敢犯吾境界!"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肝胆皆裂,先走入阵去。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后人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比起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等其他许许多多的功劳起来,子龙这次力斩五将也不算什么。但子龙这次发威,一来已经年登七旬,实属难得;二来这一战也是酣畅淋漓,杀的潇洒之及。马超当时力敌五将,正直壮年,杀二人,杀散三人,虽亦是绝杀,但仍不及子龙。子龙杀一人后,独战三人。一枪扎死一人,一箭射死一人,此后更是弃枪于地,生擒一人。综观全书,子龙虽杀人无数,壮举不断,仍以此次为绝杀之首。

  第三,长坂桥

  原文: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合、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张飞的勇猛,三国中也许紧有吕布能位其右。但是,作者着力描写张飞的绝杀,似乎也就是这次算是笔墨较重。然而也就是这次描写,就让飞登上了绝杀榜的探花的位置。张飞的厉害,书中一直就渲染着,但是这里却更一次地把张飞的勇猛的渲染推向高潮。一人挡住曹操这么多军队不说,单单大吼三声,便让夏侯家的倒霉蛋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让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虽说有些人发明了狮子吼这样的绝学,但我想老罗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概念来作为杀人的绝招,不知比现在的一些人领先了多少。飞的勇猛,飞的怒吼,让飞的此次绝杀,永远流传下来了。

  第二 斩颜良

  原文:关公领诺而出,提青龙刀,上赤兔马,引从者数人,直至白马来见曹操。操叙说:"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议。"关公曰:"容某观之。"操置酒相待。忽报颜良搦战。操引关公上土山观看。操与关公坐,诸将环立。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第一遍看三国,就深深地被这段文字所吸引;第一百遍看三国,依然为这段文字如痴如醉。本来应该排列第一的,但是此次看三国发现还有一招比他更绝,所以,关羽这次只能得榜眼了。作者对关羽的描写就是有些神化的,所以,关羽才能有这样的美丽的绝杀,让大家陶醉其间。对于关羽这次的绝杀,引用曹操的原话最好不过“将军真神人也!!!”。

  第一: 武乡侯

  原文: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后人有诗赞孔明曰: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臣。

  孔明这次居然占了榜首的位置,主要居功于这段文字实在写的太好了。孔明不是武将,却一样地杀人,用的就是这么一番话。而这段文字,又说的如此之好,让人读了朗朗上口。以文杀人,孔明不止一次,但惟有此次,两军阵前,直接将对方的王郎骂于马下,真可谓高于一切武将的绝杀。

  三国十大武将之名不符实

  1、吕布

  想当年三英战吕布,关羽张飞力战之下,吕布已力不从心。只见这时人群中一员猛将杀

  出,原来是手持双股剑的刘大哥。四人混战片刻,吕布居然越战越勇。为什么呢?众所周

  知,刘备的武力与关张二人不是一个档次,因此两人一边作战,一边还要掩护刘备,实力

  自然大打折扣。吕布之所以能以一敌三的秘诀在此。

  2、关羽

  关羽在街头卖豆子时,曾与张飞产生冲突,两人厮打之际,刘备前来劝架,硬是将两人

  扭打在一起的手扳开,以刘备的武力能做到这一点,关张二人的力气可想而知了。。。

  3、张飞

  同上

  4、赵云

  长坂坡上,曹操有令:“不许放冷箭!”有此优惠政策,想来诸葛亮也能抱着阿斗钻出

  千军万马,赵大哥还因此成就一生英名,羞矣……

  5、马超

  马超大战葭萌关时,曾与张飞打成平手,马超武力可参照张飞,张飞武力据上文分析,

  可参照刘备,就此不提。

  6、许褚

  许褚裸衣战马超,两人不分上下。许褚武力参照马超,以此类推。。。(见5)

  7、典韦

  典韦和许褚刚相识时曾经交手,两人未分出胜负,典韦武力参照许褚,又推……(见6

  )

  8、庞德

  水淹七军时被周仓在水中活捉,武将守则第123条:“会游泳乃保命之本。”可见一个

  不会游泳的武将是不称职的武将,不称职的武将就不是个好武将……

  9、甘宁

  甘宁见到沙摩柯,见他蓬头跣足,不敢交战,拨马便逃,武将守则第232条:“胆子小

  当不了好武将。”胆子小的武将是不称职的武将,不称职的武将不是好武将……

  10、太史慈

  攻打合肥时,见门洞大开,他策马先入,不料中了埋伏,数箭穿身,重伤而亡。武将守

  则第31条:“武将看见城门大开时,应先扔两块砖头投石问路。”不是好武将(省略27字

  )!不过事有例外,建议他去对付诸葛亮的空城计

  三国十大“千古遗恨”

  有感于人们谈论三国常常有“如果...那么...”的感慨,而且最近又开始流行十大,来说说俺眼中的三国“千古遗恨”,抛砖引玉啦。评判着眼于两点:1,历史影响,即有可能对历史进程作出改变的重大程度;2,感情影响,可以理解为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扼腕叹惜和谈论的程度。很显然,前者更多着眼于正史,后者受演义和民间感情影响极大。

  “千古遗恨”第十:吕布命丧白门楼。

  三国最惹眼的武将吕布,公论武力第一,打仗凶猛。分两段来说,一是如果他用良谋惜下属,未必绝路上的这么早,二是被捉后为曹操所用又会怎样...。历史影响5;吕布的为人注定大家对他不会过多同情,感情影响5,遗恨程度5。

  “千古遗恨”第九:小周朗受气早夭。

  说到这个有点麻烦,因为正史中周瑜之死根本不是那么会事,但是不管怎样,“如果周瑜不死,那么...”也是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个人认为周瑜不死也未必能遏制刘备的崛起,历史影响5,感情影响7,遗恨程度6。

  “千古遗恨”第八:曹操痛哭郭奉孝。

  痛定思痛后曹操来这么一哭,也不怕寒了众谋士的心,其实不是说只有奉孝能识破江东之计,而大概是指他能阻止曹操中计吧,一切都未可知,这里显然从演义的角度较多,考虑到奉孝不死也未必能阻止赤壁大败,历史影响6,相信痛惜郭嘉的不在少数,感情影响7,遗恨程度6.5。

  “千古遗恨”第七:庞统惨死落凤坡。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虽然这是演义夸张的说法,但是如果从演义的角度出发来看,庞统不死,诸葛不调走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失荆州,不过有人论证庞统名不副实,确实不好说,感觉历史影响打6总还可以吧。感情影响考虑凤雏大名和一直以来西蜀独尊的影响,8应不为过,遗恨程度7。

  “千古遗恨”第六:马幼常痛失街亭。

  一出歧山,孔明稳扎稳打,节节胜利,凉州已然到手,如果不失街亭,控制治理好了凉州,为以后骑兵东出伐魏创造条件,恐怕历史会改写,但是就象很多人争论假想的那样,为什么孔明明明知道必大将当之的地方却放着魏严、赵云不用而派上个纸上谈兵的马谡,可惜可惜。历史影响7,感情影响8,遗恨程度7.5。

  “千古遗恨”第五:文长兵出子午谷。

  魏严奇兵袭长安能否成功并且使得伐魏成功,相信千百年来不论军事专家还是普通爱好者都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不必赘言,历史影响8,;同情魏严,叹孔明谨慎,遗恨错失良机的当不在少数,感情影响我给8。遗恨程度8。

  “千古遗恨”第四:小霸王英年早逝。

  孙策三千儿郎定江东,正准备大展宏图北伐曹操逐鹿中原之际不幸早夭,使得曹操得以从容与袁绍决战,孙策如果不退出,那么...,历史影响9;小霸王威镇江东,相信不喜欢的人不多,这样优秀的统帅死那么早,感情影响8不算高吧,遗恨程度8.5。

  “千古遗恨”第三:曹孟德兵败赤壁。

  由魏蜀吴三方导演,可以说曹操若胜,中国历史也就没有了三足鼎立一节了,历史影响勿庸置疑,10;赤壁之战从老百姓感情上来讲,更多的是对周郎诸葛的赞美,对曹操的痛惜恐怕不多,但考虑都假定曹操不败的谈论纷纷,以及统一对于百姓的好处,感情影响8,遗恨程度9。

  “千古遗恨”第二:孔明星落五丈原。

  眼见北伐步入正途,渐有成效了,不幸孔明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如果孔明不死,对历史的进程究竟有什么影响,恐怕很难有定论,这里假定孔明不死等于伐魏成功(没办法,本人太喜欢他了:)),历史影响9;从感情上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就是最好的写照,俺虽然不是英雄,可听评书每至此处却已泪流满面(汗~~~),感情影响10,遗恨程度9.5。

  “千古遗恨”第一:关羽大意失荆州。

  由魏蜀吴三方导演,荆州丧失以及后来的夷陵之败对正在蒸蒸日上的蜀国造成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直接改变了三国格局并对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历史影响可达10;“如果荆州不失,那么“隆中对”战略...”,这也是此后千百年人们扼腕遐想的一件事,谈论程度第一当之无愧,另外这又是中华“武圣”关羽的最大和最终的“污点”...。“关羽大意失荆州”甚至已不单单是一个成语,感情影响10。遗恨程度10。

  粗看一下西蜀占的太多,不过这也正常,因为千百年来,人们更多遗憾的确实就是西蜀不能完成重兴汉室的大业,因此用“遗恨”的话,这样排大概还不算过分,本来甚至想将姜维假投降失败弄上去,但是总觉得该给魏蜀吴之外的也来上一个,就选了吕布。呵呵,这十大明显在凑数,见笑了。

  三国十大神箭

  定义: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的攻击力和攻击范围都比近战武器强,因此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同时它的程度成为战斗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射得准,其威力方可体现出来。所以箭法是否高明也成了判定一个武将是否的标准,连张飞没事都拉拉弓,发发洋箭,更何况下面这些神箭手了。

  第十位:魏延

  如果评选蜀汉六虎将,魏延肯定是其中一个,可惜他名字中有个“魏”字,所以只能落榜。其实魏延实力不弱,特别是汉中一战,他一箭射去,使得曹丞相两颗洁白的门牙光荣下岗。不过考虑到魏延的目标应该是头,而非牙齿,这一箭多少有些偏失。精准指数:5.5

  第九位:张合

  张合在铜雀台上大演花样射箭,其难度系数和耍酷系数都要高于曹休等人,因此入选。可惜张合英明一世,最后却被万箭穿心,有失神射手的风采。精准指数:6

  第八位:沙摩柯

  沙摩柯作为少数民话的优秀代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射死了东吴大将甘宁。而且是正中其头,这比起甘宁射乐进未死,张辽射黄盖之胸,丁奉射张辽之腰,马忠射黄忠回营才死来说,更有资格当选第八位。精准指数:6.5

  第七位:夏侯渊

  一块箭靶的红心本就不大,又插上了四支箭,但夏侯渊仍能夺射红心,足显其“妙才”之实力。精准的射法也是其在曹家众将中出类拔萃的原因之一。精准指数:7

  第六位:徐晃

  当夏侯渊也射中红心之时,徐晃已无法再射了,不过公明兄IQ值也颇高,直接就奔着奖品去了。古人将“百步穿杨”作为神箭手的标准,徐晃无疑做到了这一点。精准指数:7.5

  第五位:赵云

  赵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拿诸葛亮借完东风就开溜时来说,被丁奉,徐盛赶上,结果赵云一箭射断帆索,得以脱身。足可见赵云箭法之准,另外赵云在后来也有几次施展箭法的机会。精准指数:8

  第四位:姜维

  在《演义》里,姜维就是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武艺的完美结合。但我一直没明白他为什么九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单说他在有弓无箭的情况下仍能抓住郭淮射来的箭,反过来射死他。这足以证明姜维对箭的熟悉程度。精准指数:8.5

  第三位:太史慈

  太史慈一出场便匹马单弓射死数十黄巾余党,冲出北海之围。归顺孙策后又一箭将一校尉之手反钉在城楼之梁上,难度不小。精准指数:9

  第二位:吕布

  人们常提起吕布的赤兔马,方天画戟,但他的箭法也不容小视。辕门射戟曾使得袁术,刘备两家休战,可以说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抛开这些不论,单说这一箭也是十分精准的,更何况他还有着心理压力,必竞如果射不中也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精准指数:9.5

  第一位:黄忠

  黄忠的箭法举世公认,但其真正施展的机会并不多,可是长沙一战足可见他的功底:一,打的是移动靶,因为赤兔马来回乱窜,想射中也不容易。二是可射的地方太少,万一射死了关羽,那刘备还不得炸了庙了?但黄忠这一箭不偏不正,正好射中关羽头上的红缨,也让他知难而退。这才是真正的“指哪打哪”。精准指数:10

  三国“狙击”手 ——射手榜

  弓箭在古代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一个战将的必修课。感觉就象篮球中的三分球

  一样,永远不是主要手段,但可以是克敌制胜的手段,于是排了三国中的十箭,呵呵

  ,当然,就是个人看法喽。

  10.姜维射郭淮

  姜维没箭,虚拽弓弦,郭淮看出来了,搭弓射箭,被姜维一手接过,反射郭淮,应弦而倒

  。

  其实姜维的弓箭不是非常出色的,比如就在下面他射一个逃跑的人三箭没中,自折其弓。

  把他排上第十主要是姿势太帅了,呵呵~~!当然比孙策要强,孙是被射中面门,拔出来回

  射许贡家客的。

  9.荀恺射卢逊

  钟会攻打阳平关的时候,被连弩杀败,马陷在桥上,卢逊赶来刺,被魏兵中荀恺回身一箭

  。

  可以对比的是立刻钟会抢关,关上的人应有蜀兵在不敢放箭,而荀恺心理素质比较高。

  8.徐晃百步穿杨

  曹操大宴铜雀台的时候徐晃的表演,虽然精彩,不过认为只是娱乐而已,因此排名比较靠

  后。

  7.关兴射大雁

  刘备出征东吴前关兴张苞抢先锋之印,比试箭法,关兴要射一行大雁第三只,应弦而落,

  呵呵,比较精彩哦,但是排名还不是很前,因为个人认为把它排前了有鼓励射杀野生动物

  之嫌~~!

  6.甘宁救凌统

  凌统的马被曹休冷箭所伤,乐进来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甘宁能一箭中乐进,可见其箭

  非常快~~!上榜原因,一个字,快~~!

  5.黄忠射关羽

  长沙之战,情节不用说了吧,黄忠指哪儿射哪儿,不愧百发百中。不过关老二和张三哥不

  太用箭,不知道当初是怎么当上马步弓手的~~!

  4.太史慈攻吴

  一小校在城上毁骂,太史慈说射他左手,果然牢牢定在城上,也是指哪儿射哪儿。这是从

  下往上射,所以难度要比黄大爷那个大点。

  3.吕奉先辕门射戟

  “温侯神射世间稀……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雄兵十万脱征衣”手头没有

  演义,只记得这几句,呵呵。

  2.赵云接诸葛

  孔明七星坛借风让赵云来接,丁奉徐盛来赶,赵云一箭射落徐盛挂帆的绳子,自己扯帆离

  开。相比之下,本来船身就不稳,外加有大风,这个难度应该是最大的。

  1.无名小卒们

  呵呵,名将们中过他们好多箭的,周瑜,关羽,太史慈等等,可以计算一下小卒们射箭的

  本领嘛,草船借箭的时候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之箭,而诸葛得了十万有余,则小卒们的

  命中率有2/3左右,这个命中率很高了,让三国所有的武将来射,我个人觉得到不了2/3的

  命中率,更何况他们是小卒。强烈要求排第一,呵呵。

  当然,战场上还有好多名将因箭而亡,张辽、徐晃、甘宁等等,我认为战场上距离也不

  是很远,但是好象射中哪里的都有,这都是弓术不精湛的表现,张辽射黄盖肩窝,魏延射

  曹操人中,文丑射张辽面门,但如果厉害的,比如黄忠,射夏侯尚,一箭就直奔后心,所

  以战场上的箭,没有点彩头的,个人认为排不上榜。

  偶看三国之十大不解

  1。曹操与十八路诸侯伐董被徐荣击败,身负重伤,马也丢了,此时曹洪将马让给曹操,自

  己拖刀跟马而走,保护曹操。当时就觉得奇怪,曹操此时逃命要紧,当然是策马狂奔了,

  曹洪步行居然能跟上,真是长跑高手了。(跟周仓有的一拚)

  2。孙策之死。孙策骑马上山,遇到许贡三门客,结果竟只杀了一人,自己还身负重伤。想

  小霸王神亭之战何其神勇,就是三国里最不堪的偏将,对付几个小兵也应该是小菜一碟吧

  ,何况他还骑着马,打不过跑总没问题吧,说他死的最窝囊不为过吧。

  3。三顾茅庐。照诸葛亮出师表推断,刘备三顾茅庐应在建安十二年,可刘备建安六年袁绍

  失败前就投靠了刘表,于是刘备竟与诸葛亮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按理,刘备此时声名及

  于天下,他投靠谁,谁都出郊相迎,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刘备;同时,诸葛亮

  的岳父是当地有名的名士,就算刘表不用“时人莫之许”的诸葛亮,刘备也不可能不从荆

  州的大小名士那里知道诸吧,偶想黄承彦的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4。孙权借荆州。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没有全军覆没,但肯定是元气大伤,此后一直休养

  ,直到三年后才有大规模作战的能力(战马超)。刘备的军力战前号称有两万,实际上要

  打点折扣,孙权一口吃掉肯定没问题,然后占荆州击刘璋,实现全据长江的国策与曹操划

  江而治,这时就算曹操缓过气来了,也立足稳定了。这是四不解。

  5。张辽威震逍遥津。说甘宁百骑劫魏营我信,毕竟是偷袭,可张辽可是真刀真枪800vs十

  万,是不是三国志和演义都夸张了点。偶死也不信,800个人是怎样打败十万人的,就算骑

  兵张辽狠,难道孙权连几百人的弓箭手都养不起。

  6。武乡侯骂死王朗。是不是偶脸皮比较厚啊?看了几遍那段文字,觉得也没什么。就是偶

  干出那等事,照样脸不红心不跳,,毕竟更恶劣的人多的去了。

  7。上方谷司马受困。诸葛亮的天气预报咋就不准了呢?没算到会下雨么?

  8。邓士载偷度阴平。这可算夸张的离谱了,演义里邓艾带三万人度阴平,每百里下一寨,

  留三千人,最后过摩天岭的只有2000,而且没有重兵器,虽然马邈投降了,总不会用降兵

  打仗吧,姜伟的军权远不如乃师,所以成都军区好歹也有五六万吧,失败的令人诧异。

  9。挟天子以令诸侯。偶始终看不出挟天子怎么令诸侯,董卓那伙人被天子惹祸上身不说,

  曹操挟天子,有几个军阀听话拉,官渡之战还是要打(郭嘉怎么不把这个算在第十一胜呢

  )。

  10。始终不懂刘备为何不定都在荆州。四方之地,人才又多,而且没有经过大的战乱,在

  这里与孙权修好,北伐用主力攻许,退也可据守长江,成都交给蒋琬费袆去治理,提供物

  资保障。

  三国十大奇女

  以吾国数千年之吃人史,寡妇如黄渤之沙,不可方数,惟取三国一掬,淘珠贝数颗以匡全。

  十、樊氏。赵范之嫂,以范之飨赵云之毕恭毕敬、并其再嫁要兼得之三事观,似是号人物!或又只敝帚自珍而未可知。

  宝贝指数:6

  九、徐母。徐庶之母,老曹为搞到她,可算费尽脑汁,最不济,价值也等同森林一片。可怜新野城外之树木,为之而教刘编席砍个精光!

  宝贝指数:6.5

  八、杜氏。乃秦宜禄之妻,据云模样硬是要得!教关二爷跟阿瞒争个得脸黑耳热的,此时之杜虽未寡,但在曹关眼中,小秦早死得灰飞烟灭!最后还是傍了款腕并大之老板,开今世之先河。

  宝贝指数:7

  七、蔡琰。南匈奴左贤王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诸作品者。曹丞相可是花了真金白银,用璧赎回来的, 又使再嫁董祀。实乃念邕之故情?赏琰之多才?或又只沽名钓誉?不可考矣。

  宝贝指数:7.5

  六、邹氏。张济之妻,丞相请来侍寝,可是花了大价钱:保安队长典韦加长子昂,再搭兵士甲乙丙丁若干!

  宝贝指数:7.5

  五、甄氏。袁熙之妻,(啊,又提前把熙当死人了:)魏明帝曹睿之生母。天下间还有什么让曹氏父子争先恐后?连老头都给赢了,难怪丕才是当皇帝的料。又传植亦为之颠倒,作洛神赋。

  宝贝指数:8

  四、大乔。孙策之妇,风华绝代,据说足可教三军尽卸甲,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大伙尽可回乡下耕田。阿瞒已放话:筑铜雀台养之。

  宝贝指数:8.5

  三、吴国太。孙坚之妻,老太太可曾一手捏了刘皇叔之性命,周公谨、孙仲谋何等人物,还给训得歪头耷脑,大气不敢吐。

  宝贝指数:9

  二、吴氏。刘瑁妻、吴懿妹、刘焉媳、汉昭烈帝之正皇后。法正这小子居然出此主意,为皇帝荐个寡妇,还是亲上加亲!也得啃了,同对失节人,娶得旧人安旧臣,无奈啊,还得靠蜀中故员故吏为老子卖命。

  宝贝指数:9.5

  一、何太后。灵帝之妻,何进、十常侍之必争。众人邀宠何太后以令天下,方到曹操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太后朱唇轻启:宣何进入宫!遂开三国演义之大门。

  宝贝指数:10

  (注:貂蝉、小乔寡前是宝贝,寡后不成宝贝,故未上榜)

  自古红颜薄命,昭君远卖,肥环受缢,绿珠坠楼,莺莺遭弃,英台化虫,…及至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无不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间或有熬成宝贝的,却早作了寡,悲乎!强颜欢笑时,还带辛酸泪,尤有我等之把人伤疤作玩笑者,愧乎!

  三国十大美女

  1、貂蝉:所谓“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女中貂蝉”,将她列为三国十大美女之首,实在是毫无意外,也毫无新意。貂蝉能杀入中华美眉top4,恐怕很大程度上是虚名所致。有几分资色且和政治人物有一腿的女人,成名总是特别快,那位白宫实习生莱小姐想来是没有多少人会认为她是绝色佳人的。

  2、小乔:她与周郎实为三国里第一佳配。根据猪哥的说法,曹操对乔公的二女也颇有想法。曹子建赋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电视剧里那个小乔端庄贤惠,看似远胜貂蝉。唉,此生若能得妻如小乔,复何求哉。猪哥三气周郎,为小乔乎?

  3、大乔:孙策之妻。英姿勃发的孙伯符自不会娶恐龙为妻。大乔在三国里虽没怎么被提起,不过以小乔论,姐姐的素质也不会差。

  4、邹氏:张济之妻,张绣之婶。此女正是应了“红颜祸水”一说。曹操好色,得了张绣的宛城后,便问左右有无***(现在当领导的,即使有这个想法,也不敢这么张狂),皮条客曹安民居然把邹氏给拉来了。而曹操也真敢消受,于是就出事了,宛城失了,典韦死了。真是色字头上一把刀,各位看客,前车之鉴啊。

  5、甄氏:袁绍儿媳,袁熙之妻。上梁不正下梁歪,曹操这一家人好像都不太重视德行。曹军破冀州城后,世子曹丕闯入袁绍府中抄家,发现一女蓬头垢面,拖近擦干净脸一看,哟,是个美女。这甄氏就这样做为战利品被曹丕占有了。后来因后宫嫔妃争宠,而被曹丕赐死。不过即位的魏明帝曹睿却是甄氏所生。据说曹子建《洛神赋》中的洛水之神,就是这位嫂嫂甄氏。

  6、樊氏:又是一位寡妇。此乃桂阳太守赵范之嫂也。刘备攻打荆南四郡时,赵子龙取了桂阳,赵范投降,并与赵云结拜为兄弟。赵范想着子龙乃是当世英雄,又是本家兼老乡,便想把这择偶要求甚高的貌美寡嫂配与赵云。哪知赵云一听异常生气,认为是乱伦。于是两赵翻脸,重新再打。这段美事也就落空,我们的白马英雄子龙依旧孑然一人,转战四方,直至益州。

  7、甘夫人:刘备的偏房太太。皮肤甚好,据说刘备喜欢在夜晚把她与一座羊脂玉做的人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一生跟随刘备东奔西走,四处逃亡,未享寸福。刘备这人对弟兄虽极讲义气,老婆却是乱丢乱扔,打仗输掉只顾自己逃命,以至于甘夫人数次被曹操、吕布抢走。至于曹、吕有没有也把她做羊脂美人看,就不得而知了。甘夫人真是红颜薄命,赤壁之战后不久,刘备刚刚安顿下来,她就香消玉殒。却由此引出了下面这段“甘露寺”的故事。

  8、孙尚香:孙坚之女,孙策、孙权的同父异母妹妹,也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里的女主角。本来小孙MM是被他哥哥孙权作为香饵(典型的亲情诚可贵,江山价更高),以诱中年丧妻的刘备到东吴为质,换回荆州。不想,吴国太却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加上乔国老受了刘备的好处,也在旁边煽风点火,这假戏最后真做了。49岁的刘备征战半生,忽得此美娇娘,自是心花怒放,乐不思荆(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子不教,父之过”的遗传因素)。幸亏诸葛半仙料事如神,事先留下三个锦囊妙计给赵云,才使刘备顺利返回荆州。否则刘备说不准就成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情圣了。

  9、步夫人:孙权众多夫人之中最漂亮的一个,这个人最大的优点是不爱吃醋。她不但不与众粉黛争宠,反而经常介绍女孩子给孙权认识。孙权也因此最宠幸她,后追封其为皇后。其实男人真的是很好骗的,你把他看得死死的,他也不待正眼瞧你;你若偶尔让她吃吃野食,哄骗哄骗,他反而觉得野花不如家花香了。

  10、吴氏:这最后一位也是寡妇。她是吴懿的妹妹,原先吴懿事刘璋的时候,她给刘璋做了儿媳。后来刘备打入成都,便把她拿来做了自己的老婆,这一招颇得曹丕的功夫。刘备称帝后,吴氏被册封为皇后。吴懿在蜀汉的官阶挺高,恐怕有国舅爷的这层关系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的十大系列 2

  三国的十大色狼

  1曹操为了邹氏差点被张秀灭了,还配上了儿子和典韦.赤壁不长记性,有惦记大乔小乔

  想给周瑜扣绿帽子.结果被人烧回来了

  2刘备好几十岁人了还拐骗孙尚香小姑娘,为老不羞

  3吕布酒色伤身,活活毁掉了一代豪杰

  4董卓愣把自己干儿子的女朋友强*了,这不找死吗

  5曹丕跟他爸一个德行,入城时直奔袁府,硬吧甄氏从他老爸手里抢出来,占了大便宜了

  6曹植一天到晚琢磨它嫂子,写了洛神赋等几首淫词滥调,典型的暗恋

  7诸葛亮黄氏那么丑的人都.......三国时代的登徒子

  8周瑜利用职权之便把小乔骗到手了,还和孙权扯上了裙带关系

  9弥衡暴露狂呀,当众赤身露体

  10司马懿和曹真打赌就是穿女装,诸葛亮深知其个人爱好,不远千里寄一套女装给他

  三国十大倒霉蛋

  1.鲁肃,挺老实的一个小孩,被诸葛亮欺负的一愣一愣的,回去还挨周瑜的骂, 不容易呀?

  2.张颌诸葛亮明明给司马懿设的套,让他抢着钻了,这不倒霉催的吗?

  3.王朗那么大岁数了,非上前线锃命去,活活让孔明给骂死了,何苦!

  4.小乔,年纪轻轻老公就被人气死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5.许攸,好不容易在曹操这找到铁饭碗了,你说你惹许褚干吗,结果被人干死了

  6.张松长成这副德行就够对不起群众的了,投奔曹操还被打一顿。跟刘备混的挺熟,

  还没等到入川就先被宰了,命苦呀

  7.弥衡,一天到晚撮死,结果终于如愿以偿了

  8.魏延挺有出息的孩子,就是被孔明排挤,一辈子没出头,临了还是被孔明算计死了

  9.华陀 医不自医,一辈子做好事不得好报,可惜了的

  10.邮督(姓名不祥)好不容易出一次场,还没亮相报名呢,就被张飞抽了一顿,从台上打到台下

  三国十大全能型选手(转)

  一代枭雄 —— 曹操

  论综合能力,孟德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翘楚。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拥有政治、军事、智略、文学诸方面的全才。当然,残忍和好色是他性格中的负面因素。但并不影响他的英雄气质。

  综合评价:97

  绝世儒将 —— 周瑜

  公瑾儒雅风流,是绝代儒将。身为赤壁之役的全场导演,军事才能足列三甲。公瑾的人格魅力非同一般。不说江南女子的“曲有误、周郎顾”,单看老将程普的前踞后恭,一句“与公瑾交,如饮醇酒,不觉自醉”就足以说明一切。不过《演义》极力渲染夸张诸葛,对公瑾有莫大丑化之嫌。同样受此歧视待遇的还有鲁肃、魏延等。

  综合评价:95

  大众情人 —— 赵云

  人格魅力最完美、综合素质最优秀的武将。一直以来,赵子龙都是我们心目中完美武将的典范。其卓越的个人素质和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令其在东瀛和本土都拥有无数拥虿。

  综合评价:95

  英年早逝的霸王 —— 孙策

  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然仲谋区区一守户之犬,又如何能与其兄伯符相提并论。孙策当年狂飙突进,一统江东后,向曹操求封大将军不成,便时有袭许昌之心,足见其野心之大。可叹天妒伯符令其英年早逝,否则以其天生军事才能加上骨子里的好战血液,必将与阿瞒逐鹿中原一争霸主,又怎会坐困长江天险惟求自保!

  综合评价:92

  一代名臣 —— 诸葛亮

  诸葛一生惟谨慎。各方面才能都很优秀。不过鞠躬尽瘁的他还是未能完成玄德公遗志。正所谓“千古一叹失空斩,老泪纵横望祁山”。论人格魅力,高于司马,逊于周瑜。论军事才能,可能不及两者。不过内政和外交方面颇多建树。另外,诸葛在用人方面让人不敢恭维。观蜀后期人才凋零可知大概。

  综合评价:91

  三国第一阴谋家 —— 司马懿

  魏司马、蜀诸葛、吴周瑜,论综合素质其实很难分出轩轾。仲达军事方面令诸葛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在政治上也有非常人之谋,实为三国第一阴谋家。人格魅力就差些了,不过忍功一流。诸葛当年用妇人衣物羞辱他时尚且能面带微笑,实非常人能及。绝代枭雄也。

  综合评价:90

  东吴的擎天玉柱 —— 陆逊

  陆逊书生拜大将,文武全才,与周郎堪称东吴双璧。在军事上智谋足备,措置裕如;在政治上又能忍辱负重,是第一流人物。这一点金庸先生曾经深刻的指出过。

  综合评价:90

  不可一世的美髯公 —— 关羽

  关某威镇华夏,自始至终都是刘备最得力的股肱。其军事才能之优秀,直匹曹操。武勇也是一时之冠。但心胸狭窄,无容人之度。傲慢骄矜且刚愎自用,这些性格中的负面因素最终促使他走向败亡。从而也是蜀汉败亡的开始。

  综合评价:88

  文武双全的典范 —— 姜维

  诸葛的嫡系传人,武勇不亚赵云,谋略伯仲邓艾,确实堪称文武双全的典范。但过于穷兵黩武,疏于内政。九伐中原导致蜀汉国力衰退。其人格魅力也远不及诸葛。

  综合评价:88

  可怕的军事激进派 —— 吕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年的吴下阿蒙实力不可小觑,堪称东吴四大栋梁之一。白衣渡江击破关羽的干脆利落,实在叫人拍案击节,心驰神往。可惜同样早逝,否则一旦时机成熟,吕蒙这种军事激进派必北抗魏而西拒蜀,三国的好戏还在后头。

  综合评价:87

  奇才天纵的邓艾

  邓士载之于姜维,正如诸葛之于仲达(或曰如樱木之于流川^_^),所谓天生对手,将遇良才。偷度阴平一役,冒古今之奇险,一战成功而破蜀。其过人胆色与智谋足以彪炳史册。

  综合评价:86

  大器晚成的张辽

  曹操麾下最出类拔萃的武将。早已跟赵云一样成了智勇双全的代名词。各方面几乎都能匹敌不可一世的关羽。逍遥津一役,更使文远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一代名将。

  综合评价:85

  三国TOP10大假设

  no.10 假设典韦不死

  局面:许储的重要性就不会那么突出,赵云\马超等就不会那么nb,曹操也不会受到那么多的惊吓。但是最重要的是曹操的色心更是肆无忌惮,说不定真要去和大、小乔偷情。造成曹乔风流史实。还有,曹操的儿子将会成比例增长,到时候做皇帝的不准是谁呢!

  影响指数:6

  no.9假设刘阿斗的性格如曹操

  局面:诸葛亮就不会掌控这么多大权,那么蜀汉的局面会在刘备死后陷入死水斑斓。重要的是姜维更加没有发挥的空间。阿斗也不会乐不思蜀的言语发生,就不会安享晚年。刘阿斗要么是一个极度聪明的人物,要么极度弱智。如果弱智的话也难怪,年纪小小的就被赵云放在怀里,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发育迟缓。从小缺乏母爱的滋润,在船上被截江夺斗事件搞的神经兮兮。究竟是赵云救了阿斗,还是阿斗成全了赵云,很难说。

  影响指数:6.5

  no.8 假设周瑜不这么早身亡

  局面:荆洲争夺战就会永无宁日,最大的收益者当然是曹操。重要的是刘备不会这么容易的把西川和东川占为己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会形成。关羽也不会死,因为有诸葛在。但是诸葛也只能说能制住周瑜。如果诸葛去攻打西川,则荆洲不保。曹操的势力会急速增长,到时候会把孙刘一网打尽。其实周瑜不是不明白道理,只是他咽不下这口气:智力不如诸葛倒还罢了,就是看不惯刘备吃白食的行为。

  影响指数:7

  no.7 假设庞统不走落凤坡

  局面:卧龙和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但是刘备啊,你只知道他们都厉害,怎么就不想想水镜先生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呢。没有水镜先生,你刘备一样可以知道诸葛,得到诸葛。他就是提醒你有一个就够拉,如果两人都要,反尔会坏事。凭庞统的实力,怎么也是一个正军师的角儿,是人才的都喜欢独当一面的。所以诸葛才会叫庞统不要和他一起,叫他去单独见刘备,在战西川的立场上也分开。就是为了让庞统没有做副的感觉的。话说回来,如果刘备走落凤坡,那么结果是刘备完结。然后关羽做老大,必定大起兵为刘备报仇。然后蜀汉生灵涂炭。庞统也没有翻身的日子。

  影响指数:7.5

  no.6 假设董卓活着

  局面:董卓是什么人物啊。为什么游戏中设置的他的政治和统率以及智力这么低呢。着个家伙就是文采不如曹操。其他方面一点都不比曹操差的。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不就是跟董卓学的么。董卓说的:我为什么要当皇帝,皇帝还受我管呢,当皇帝有什么好的。多么有头脑的人啊,董卓是有霸气的人。吕布,仅仅是为了一匹马和金银珠宝投靠曹操的么。董卓爱惜人才的本事也是书中描写了的。至于后来,实在是因为貂禅长的太好了,英雄总是要不过美人关的。相比刘备的假惺惺、孙权的前步后趋,曹胚的迫不及待。董卓的老谋深算是老辣的。曹操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也是董卓行为的翻版。可以说,那个年代,董卓是非常适应的品种!在十八路诸侯举义的情况下,作出迁都的决定也是军事家的远见。我不喜欢董卓,但是董卓的能力我是认可的。假设董卓不死,天下三分根本不可能。

  影响指数:8

  no.5 假设华容道曹操被抓

  局面:叫关羽放曹操是诸葛战略上最NB的的地方。那时候的曹操,即使派寻常将领也手到擒来。如果曹操被抓,则会让天下再次大乱,以刘备当时的实力。肯定无法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占得什么便宜。倒是孙权,周瑜,会把刘备蚕食。这是一个杠杆原理,去掉谁都不行,因为相互的制约关系。另外,让关羽还了曹操一个人情,以后在战场上也更加可以从容不迫。

  影响指数:8.5

  no.4 假设白帝城刘备没有这句话

  局面:假设刘备不说让诸葛代之这句话会怎么样?刘备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其实刘备早就不想活了。他的目的是让诸葛再去拼命。诸葛自己肯定不想当皇帝的,但是他是否会继续辅佐刘阿斗则很难说。早在南阳,诸葛的思想便很明确,就是要三足鼎立。但是刘备啊,我好不容易策划好,并且局面刚刚好一点,就被你破坏了几年的基业。刘备则知道当时是三顾茅庐才请的你,这次伐吴的问题又闹的很不开心,我儿子又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家伙,所以只有拿言语挤兑到你,让你继续。诸葛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打魏国。还不是担心别人认为他忘了先主的嘱咐,不尽力去做的。不然,大可以养兵蓄锐。攻打的可能性不大,但自保总绰绰有余的。因此,假设刘备不说这句话,诸葛的思路很难说会采取怎么样的行动。

  影响指数:9

  no3 假设郭嘉不英年早逝

  局面:郭嘉的智力体现在大局感的全面和细致。在他死后,什么贾诩、程栗、杨修等都缺乏这样的谋略。论出谋划策,这几个人不差,并且在创意和技巧上还有相当的优势和表现。关键是老曹只听的进去郭嘉的建议,他也愿意听。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有才,所以他的要求更高。因此,他才会在庞统来的时候屁颠屁颠。采纳人的建议首先要信赖人,而郭嘉如果存在,曹操也就不会急病乱投医。郭嘉如果在反间和连环计上随便提醒一下,曹操不会这么惨败。当然,如果郭嘉在,诸葛和周瑜也许会有另外的计策出现。另外,不要忽视徐庶这个人,如果郭嘉在,徐庶也许就不会被邀请过来,那么诸葛也许就没有机会出山了。

  影响指数:9.5

  no2 假设白门楼吕布的命运改变

  局面:如果吕布不被杀。那么有两种局面:一直跟着曹操;跟着不久反曹操。无论是哪种局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第一种,吕布跟着曹操,象颜良、文丑、以及赵云、马超这些大将就不在话下。特别是,我们可以欣赏到这几位高手的直接对话,多爽拉!还有,吕布死之后,他的赤兔给了关羽,关羽没有赤兔,能斩颜良么。那么也许关羽的一生都将为之改变,武圣名号也不复存在。因此,吕布的早死,是三国武将迷的心结哈!

  影响指数:10

  no.1 假设没有罗贯中

  局面: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三国迷;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三国争论;论坛人气肯定没有现在旺;肯定没有这么多的三国游戏;肯定有很多人失业。呵呵~~~

  影响指数:10.5

  三国排行之十大领袖

  1)曹操:他老人家名列榜首,应该没有争议吧,白手起家,南征北战,最后十分天下而有其七,各方面的才华都令人叹为观止。业余爱好:除了十九世纪之后的新发明以外,只要你会的,他都会,而且水平肯定比你强。

  2)司马炎:一手结束了分裂局面,中国历史上最为仁慈的开国之君,颇有民主和人权观念,终生没有处死过一位大臣,反而屡次容忍大臣们在他面前的恶言恶语。才略都很出色,治国有方,使得“天下无穷人”。但是眼光不够长远,晋朝又缺乏天命(占卜说只能传一代,他果然是晋朝唯一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帝),对于后来的神州陆沉负有间接的责任。业余爱好:和女孩子们卿卿我我。

  3)司马懿:死后被追谥为晋宣帝,三国时期政治斗争中最杰出的人才,一生经历了无数小负和大胜。用人如神,重视农业,工作扎实,擅长审时夺势,使天下最终归心于司马家族。业余爱好:与人斗,其乐无穷。

  4)曹叡:魏明帝,在生前已经给自己选好了庙号烈祖,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不仅仪表堂堂,而且天生就具有领袖的素质,以少年即位,极其擅长决断,其远见卓识使曹操时代的功臣们都佩服不已。在他手下,司马懿老老实实做人,一刻夺权篡位的念头都没起过。后期生活有些奢侈,但无伤大雅。可惜英年早逝,没有儿子,曹家别的年轻人也都不争气,魏被晋所废,他应该没有什么责任。业余爱好:土木工程设计。

  5)孙权:当他上台时,他的父兄已经给他打下了一大片基业,又笼络了一大批人才,所以孙权的工作相对轻松些。但是曹孟德说了:“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这个继承人也不是好当的。为人极聪明,喜欢学习,打下了荆州南部和交州,把东吴的领土扩张了一倍多。但后来刚愎自用,把张昭、陆逊、虞翻等一大批人才都浪费了,决策也多次错误,比如救公孙渊,赔了钱粮又折兵。业余爱好:喝酒和打老虎。

  6)刘备:坑蒙拐骗的千古奇才,擅长靠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为大事不顾家庭,颇有乃祖刘邦之风。但为人虚伪做作,感召力有限,因此张鲁等人不肯投降他。有相当的谋略,武艺和口才都不错,学问则一般,算是个*雄,但没有统一乱世的才干。业余爱好:制造手工艺品。

  7)袁绍:三国时期数得着的美男子,人缘好得不能再好,感召力极强,曾经三分天下有其一。可惜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后代又不争气。业余爱好:时装设计和自我美容。

  8)曹丕:中国历史上最为暴劣的开国之君,虽然拥有多方面的才干,但是心地狭窄,恶毒残忍,滥杀功臣,离间骨肉,多次违反传统礼法。即位后甚至还背叛曹操的遗嘱,像个匈奴人一样和后母们同房,气得生母卞氏不肯参加他的葬礼。任城王曹彰和甄皇后的惨死,也说明了他的品德如何。司马光所讲:“才胜于德谓之小人”,不就是在说他吗?业余爱好:曹操会的他基本都会,而且比曹操还多会一样──弹棋,据说是天下第二高手。文笔绝佳,武术、马术和足球水平好像也不错。

  9)刘禅:蜀汉能以一州之地长期和大魏抗衡,虽然有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但他也不是像演义里所说的那样无所事事。此人性格忠厚诚实(这可不等于弱智,假如他想有所作为,还能活那么长吗?),爱民如子,体贴大臣,是个合格的统治者。其水平与齐桓公差不多,中等智力,碰上诸葛亮(管仲)国家就可以蒸蒸日上,碰上黄皓(易牙,竖刁)就土崩瓦解。业余爱好:观赏歌舞表演。

  10)刘表:让危机四伏的荆州过上了很长时间的太平日子,但有抱负而无才干,错失夺取天下的良机。更要命的是,他的后代比袁绍的还不争气。业余爱好:建设模范农场,可能对遗传学有研究,所养的牛重达上千斤,个头比正常的要大出三倍多。

  三国十佳遗言

  1.董卓 <最可爱的遗言>

  卓衷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曰:“吾儿奉先何在?”

  **怎奈此言刚出,就被“他儿奉先”一刀宰了,很具有讽刺意味!如何不可爱呢?

  有诗云: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湄坞方成已灭亡。

  2.吕布 <最可憎的遗言>

  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

  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

  **之后,吕布又唧唧歪歪的叫刘备帮他求情,实在太没有骨气,为人所不齿!

  有诗云: 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

  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3.审配 <最可悲的遗言>

  审配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

  **典型的愚忠,但毕竟十分气概,难怪人说:河北多义士!何其可悲!

  有诗云: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

  贪。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4.太史慈 <最可叹的遗言>

  太史慈病重;权使张昭等问安,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

  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太史慈遗言,道出了作为武将的生平志愿,功未成而身先死,确实不甘,可叹!

  有诗云: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5.周瑜 <最经典的遗言>

  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最经典的遗言!道尽了周瑜的心事,慨叹天道人世,何其悲哀,何其苍凉!!!

  有诗云: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6.关羽 <最傲气的遗言>

  关公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

  贼为伍耶!我今误中*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一生高傲,视死如归,不必多评!

  有诗云: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

  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7.马谡 <最动情的遗言>

  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

  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惜晚亦!

  有诗云: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8.孔明 <最无奈&最感人的遗言>

  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

  。”孔

  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

  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

  视之,已薨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何不感人? 最后几句,也恰暗示了蜀国无人,不久将亡!可怜

  孔明为何定要每事躬亲,却不注重培养接班人?

  有诗云: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

  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9.魏延 <最可怜的遗言>

  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

  **三国中最有气概的一句,但随之而来的结局恰好是对此句的最大反讽!却也委实可怜!

  有诗云: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10.姜维 <最悲凉的遗言>

  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

  **有点像楚霸王,一语道尽了无限的无奈与悲凉!令读者不免扼腕!

  有诗云: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三国十大帅哥

  第十位:崔琰。

  入选理由:眉目疏朗,鬚長八尺(想一想很可怕,那他怎么吃饭呀?),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畏焉(不禁想起杨莲亭)对于此人三国演义里无直接描写,主要依据《世说新语》。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曹操让他代替自己接待外宾,想来此人相貌不错。不过匈奴人的审美观真是怪异,竟然觉得曹操不错。曹操十分感动,结果杀了他。

  类型:知识分子风度,三国志里的头像是个大胡子。

  最具魅力的部分:气质

  推荐指数6

  第九位:关羽

  入选理由: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唯一的缺点,喜欢戴绿颜色的帽子。关羽的肤色比较深,可能是早年卖枣时吃得太多了,但比张飞还要好一些。

  类型:猛男型,身强力壮,属于少妇杀手。难怪刘备的两位夫人对他好。

  最具魅力的部分:胡须,在他的两位兄弟分别被称作大耳贼和环眼贼的时候,他却被称为美髯公,曹操还为他订做过胡子套。他本人也经常做做的故意展示自己的胡子。

  推荐指数6

  第八名:陆逊

  入选理由:身长八尺,面如美玉,长得像小孩子,所以年纪一大把还被人称为小儿。他与周瑜堪称江东双壁,他的后代,陆机、陆云全都仪表不凡,估计他也不会太差。

  类型:青春可爱型。我不是恋童癖哟!

  最具魅力部分:机智

  推荐指数:6.5

  第七名:何宴

  入选理由:玄学家,地地道道的文人。何宴是曹操的假子,因为从小长得漂亮,比较得宠,曹丕很嫉妒。长得白,别人以为他擦了粉,用手帕在他脸上抹。后来被匈奴人抓住,匈奴人觉得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人,不忍心用刀杀他,就推倒一面墙把他压死了。此人“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有自恋狂的倾向。

  类型:人妖,据说他喜欢男人。

  最具魅力部分:皮肤

  推荐指数:7

  第六名:赵云

  入选理由:许多玩《赵云传》的朋友,一定支持赵云,不过阿云没有日本人画得那么出色。赵云长得白,骑白马,所以给人印象比较好,而且作为刘备的贴身保镖,也不至于面目可憎,估计也就是那种浓眉大眼的农村小伙子形象。而且也面嫩,年纪一把还被称为小将。“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也就是说他还有点双下巴。不过罗冠中写外貌的语言还真是贫乏,都是威风凛凛。

  类型:朴实无华型,不过这种类型现在吃不开。漫画家只好改变了赵云的形象。

  最具魅力部分:眼睛

  推荐指数:7

  第五名:孙策

  入选理由:“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策时年少,虽有位号,使人乐呼为孙郎,问孙郎至,皆若失魂魄”我的天,简直就是万人瞩目的天王巨星出场,堪比麦克尔杰克逊东京演唱会的盛况。可惜死得太早,没有充分发挥,不过娶了个大乔也算般配。不过说实话,电视剧《三国演义》太损毁他的形象了。

  类型:阳光男孩型,少女最爱!

  最具魅力部分:微笑

  推荐指数:7.5

  第四名:吕布

  入选理由“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貂蝉一见倾心的人,显然不凡“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不过吕布终究是个粗人。不过它具备帅哥的两个重要素质——多情而且运动神经发达。吕布的长处是善于修饰外表,会化妆。

  类型:喜欢打扮,头脑简单的运动型帅哥。

  最具魅力部分:肌肉

  推荐指数:8

  第三名:马超

  入选理由: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人称锦马超,长得白,眼睛会放电,又有西凉血统,传说中马超的部队和古罗马有联系,行军作战是罗马式的打法,马超也穿罗马式的铠甲——银铠高髦。亚美尼亚可能还有马超的后裔。简直就是意大利美男子嘛。

  类型:白马王子型。绝对是你心中的西格弗里得

  最具魅力部分:眼睛

  推荐指数8.5

  第二名:周瑜

  入选理由:分明就是帅哥的招牌,女性缘极佳,把小乔迷的五迷三到的。江南俗谚“曲有误,周郎顾”,于是就有许多女生“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抚弦”周郎不但雄姿英发,而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长,简直就是个万人迷。

  类型:奶油小生+风流才子

  最具魅力部分:到处都迷人

  推荐指数:9

  第一名:诸葛亮

  入选理由:

  第一,周瑜嫉妒他的相貌,说“既生瑜,何生亮”。

  第二,刘备这个变态,见到庞统理也不理,见到诸葛亮一见钟情。可见有几分姿色。

  第三,老婆奇丑,符合“帅哥恐龙配成对”的原则。

  第四,以上三点摆出来,容貌就不用形容了

  类型:恐龙杀手

  最具魅力部分:忍耐力,竟然能和恐龙生活几十年,也难怪他南征北战的不回家。

  推荐指数10

  三国十大“坏分子”

  第十名:司马懿

  劣迹:和曹真打赌就是穿女装,诸葛亮深知其个人爱好,不远千里寄一套女装给他。他竟然当众炫耀。当初英国媒体爆炒贝克汉姆穿辣妹的内裤,贝克汉姆百口莫辩,司马先生却洋洋自得,好生令人佩服。

  问题性质:性心理分裂。

  第九名:弥衡

  劣迹:击鼓骂曹时,当众脱光衣服裸奔,有碍观瞻。当年美国女足的队员罚点球时一脱成名,弥衡也颇类似。

  问题性质:裸露狂。

  第八名:周瑜

  诸葛亮背了一句“览二桥于东南兮”,他理解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可见此人心里多猥亵。就像当年老干部看时装表演,非说人家是“脱衣舞”。说到家还是自己脑子里有问题。

  问题性质:自我性暗示。

  第七名:曹植

  劣迹:一天到晚琢磨他嫂子,写了洛神赋等几首淫词滥调,典型的暗恋。叔嫂关系,历来难处。所以现在第一胎生了男孩的人家,很少生二胎。

  问题性质:性幻想。

  第六名:曹丕

  劣迹:有其父必有其子,入城时直奔袁府,硬把甄氏从他老爸手里抢出来,占了大便宜了,演了一出周公娶妲己的闹剧。

  问题性质:性乱。

  第五名:诸葛亮

  劣迹:黄氏那么丑的人都.……生了那么多孩子。三国时期的登徒子。

  问题性质:饥渴。

  第四名:董卓

  劣迹:淫乱宫闱。强*自己干儿子的女朋友。

  问题性质:禽兽。

  第三名:吕布

  劣迹:其实也没什么劣迹,只是打架越来越力不从心(被淘空了)

  问题性质:纵欲过渡。

  第二名:曹操

  劣迹:为了邹氏差点被张秀灭了,还搭上了儿子和典韦,赤壁不长记性,惦记大乔小乔,想给周瑜扣绿帽子,结果被人烧回来了。死后经还要求老婆们定期化了妆来给他烧香。真是至死不悟。

  问题性质:流氓成性。

  第一名:刘备

  劣迹: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一生都在玩弄女性,妻子想扔就扔,想娶就娶,老牛吃嫩草,拣破鞋,无恶不作。“妻子如衣服”说白了就是把女人当“工具”。真是色中的恶魔

  问题性质:无话可说。

  三国十大传奇

  十大传奇之十:血战宛城

  小学时候会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后面还有一大堆。这就是我最早接触的三国武力排行。典韦是其中最奇怪的一个,当时非常纳闷这家伙没什么经典战例,跟谁都没怎么打过排名怎么这么高。看看排名靠前的,吕布,谁都知道最厉害,当之无愧的第一,赵云,超级偶像派武将(幸亏那时没有F4),排名比他低的关羽马超,一个是武圣,一个逮谁跟谁掐还没输过,怎么就让典韦这厮占了这么高的位置。

  后来听袁阔成的评书,典韦在宛城为曹操泡妞护驾,张绣欲夜袭曹操又忌惮典韦,于是派人偷了他的双戟。夜袭时典韦断后,因没有趁手兵器随便捡了两把单刀,刀砍的卷刃了又抓了两个死人来抡,最后力战而亡。那时候文艺作品还没有这么多色情暴力的说,典韦于是很容易地凭借他的凶悍确立了他的偶像位置,从此一吕二赵三典韦念的更加理直气壮,平时拼棍时偶尔也用用双戟了。

  后来看了三国演义,发现宛城一战与评书的说法大体相同。典韦在曹军中的地位与赵云类似,是曹操的警卫队长,救过曹操几次,也曾和许储打成平手,可对这些总不如宛城之战那样印象深刻。想起典韦,总是浑身是血独守辕门的形象。

  宛城让典韦一战成名。

  十大传奇之九:六出祁山

  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去年看康熙大帝里面,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

  大概是因为*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电视里权臣这东西可不是好玩的。对于皇上来说,好歹江山还是他们家的,得考虑子孙的皇位,不能太过为所欲为。对于权臣来说,可劲儿造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必然的选择方向,这就是所谓权利不被约束的结果。

  但在三国时代,偏偏有这么一个鲜明的例外,那就是大权独揽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我想,我的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大半也是来自于他的。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了半辈子江山,白帝城受托孤后继承先帝遗志,念念不忘北伐,六出祁山终于无功而亡。这些本身就已经非常传奇了,再加上老罗的偏心,这一段更显得神乎其神。

  我理解所谓传奇者,是一些人为的非常神奇的事情,跟神话传说不同。所以,在此我们摒弃关于诸葛丞相的一些装神弄鬼的事迹,来说说可信一些的事实。

  蜀国国力不强,但有险可守,励精图治、不以卵击石应该是比较明智的,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也大可当个几十年太平宰相。但诸葛亮为了实现对刘备的承诺,选择了置自己和万民于水火,企图凭一己之力北伐。在这样一个敌强我弱的前提下,就要求蜀方不能有一点点失误,就象我们后来看到的,任何不利都会导致蜀国退兵,因为他们的本钱实在太有限了。所以诸葛亮不听魏延的劝说,因为他知道,魏延的作法成功了,至多能加快出祁山的进程,失败则会直接导致退兵。

  诸葛亮并不是不懂得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但是他输不起,所以他必须保证不败,所以诸葛用兵一生谨慎,所以当他遇上司马懿这样旗鼓相当的对手时,不行险就是对方不涉险,不败就意味着不胜。偶然的败因因为丞相输不起屡屡成为必然,必败的命运成就了六出祁山的传奇。

  我总觉得,诸葛丞相比我更早知道他的命运,六出祁山是他的有所必为。(前段时间论坛里争论诸葛亮,我打算写为诸葛亮辩护的文章,但不是这篇。)

  十大传奇之八:赤壁之战

  曹军先采用压服策略,同时迅速组建了强大的水军,可以说尽占优势。唯一的失误在于没有考虑到周瑜全面反攻的可能,而周瑜抓住了对方的弱点,通过周密的布置,一举击溃曹军,奠定了自己的千古美名,纵有百气周瑜也不足以撼动。

  赤壁之战,论其知名度可谓千古一战。但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以弱胜强的战役不胜枚举,其中也有很多对中国当时局势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独有赤壁之战能得到这样的殊遇?苏轼一语道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是的,赤壁之战既是三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更是三国豪杰们一个最大的舞台。

  在赤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敌进我退之类的战术思想,更有三国豪杰们为了各自的目标所做的努力和坚持。每一个战术步骤的实现,都是双方谋臣猛将殚精竭力的结果。在这个舞台上,周瑜,孙权,张昭,鲁肃,黄盖,甘宁,刘备,孔明,赵云,曹操,徐庶,庞统,甚至蒋干,茅介,于禁轮番出演,共同演绎了这一传奇。

  英雄们的传奇让人拍案,自然容易成为百姓的谈资,但赤壁的经典和传奇还不止这些,我认为,赤壁之战向我们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一场战争的经过与得失。

  实际上,曹操在接受连环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样做会为魏军带来什么弱点,但由于对周瑜全面反击的力度和时间严重估计不足,接受了这个建议。周瑜对火烧赤壁的准备则相当充分,有步骤的提高了部队的士气,又赶上蒋干和黄盖所起的作用,成功的实施了火计。火计最大最大限度的打击曹军的士气和决心,士气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吴军从而一鼓作气击溃了曹军。

  由于把握住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又通过双方将领的行动表明了胜负的天平倾斜的过程,赤壁之战才成为了现在的经典。

  十大传奇之七:长板坡

  演义中有为数众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单挑。光荣的三国志系列好像从3代开始吧,就有了单挑系统,而信长之野望系列做了有10代了,还从来没有单挑出现。可见单挑是三国的一个特点。但单挑的结果为什么能对战局产生这么大影响,既然能产生这么大影响,曹安民之流为什么还要去跟吕布单挑这类问题则非常令人费解。

  高中时我曾经对此有这么一个用来说服自己的解释:三国时士兵编制不正规,都是强制农民改编的,说投降就投降,说逃跑就逃跑,所以常有一战俘虏10万之众,所以兵们一看主将败了就跑。

  这个解释漏洞百出,现在我可以说的更客观一些:其实真正的单挑是不多见的。它通常只出现在象太史慈和孙策那种对骂之后,同阵营的武将练武时以及许储和马超的那样下了战书的情况。武将们之间的决斗其实常是在乱军之中发生,而不是两阵对圆之后。

  说了半天我就是要说,其实长板坡赵云所做的,才是一个猛将(not 主将)的日常工作。可能老罗觉得骑着一匹大马在步兵中冲个来回并不是太困难,才多以单挑来刻画武将,直到长板。

  冲一个来回不太困难,冲七个来回大概也就是比较困难,但如我们所知,赵云在这七个来回里是带着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找到并与简雍等人对话,根据对话最终找到一个叫阿斗的过关条件,触发靡夫人跳井事件后与张飞对话才能过关。天幸赵云不用找我媳妇对话问路,否则肯定被我媳妇东南西北乱指一通,就有100条命也搁在长板坡了。

  简雍、靡竺等虽然必是指路天才,这种大海捞针的任务也未免太过分了些。但赵云硬是完成了这样一个mission impossible,顺利的见到了张飞,八扇屏里张飞说:“有某家在此,料也无妨”,于是回头面对追兵扬起的滚滚烟尘,赵云于是居然也就放心的去见刘备了。曹军的83万人马,51员上将对兄弟二人来说似乎只是两个数字而已,是的,在赵云的骁勇,张飞的气概面前,他们不过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布景。

  十大传奇之六:关羽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注定成为一个传奇。作者为了成就这个传奇,为关羽做了许多特殊的安排。华雄出来,关羽上去就给砍了,等吕布出来的时候,却从来都是张飞上去挑。长板坡摆明了是不胜之仗,关羽于是就去借兵去了,没赶上。所以所谓的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实在大谬,真正常胜的唯有关云长。那种叫什么鸟来得,没有腿,一出生就不停的飞,他落下的时候就是他死的时候。关羽也是这样,他上场就横扫一切,白衣渡江写的不是他的败,而是他的死。

  关于关羽的种种传奇这里也就不说了,我只提两点有趣的地方。

  1,曹操作为三国第一反派,死的实在是值。先是被武力第一的吕布拍了一下,拍出个隐患。最后被武力不知道比不比吕布差的武圣关羽吓了一下,引发了隐患致死。被两大高手联手灭掉,这也够传奇的。

  2,封五虎上将后,关羽脾气来了,说什么张飞吾弟也云云,意思是张赵马黄论实力没人能跟他并提,论关系勉强张赵马还凑合。诸葛亮看了后居然回信说君候威震华夏云云,意思是您说的确实是对,真是挺逗的。然后关羽还将诸葛亮的信遍示宾客,生怕别人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潜台词是关羽这么说话,蜀国没人会说个不字,人家就是这个范儿。

  我对关羽没有任何反面意见,对于白衣渡江的污点我也有站在他的立场的看法。但我想说,关2成为估计全世界香火最盛的神灵,证明华人一直在丧失忠义之心,这是我们的悲哀。可谁知道呢,祭神如神在,还望关老爷看在我给他排这么高的份上,保佑我发财,阿门。

  十大传奇之五:曹操

  有个叫谢灵运的笨蛋,制造了才高八斗这么个成语,用以形容空有那么点急智和文采,却欠缺灵感的曹值。其实魏晋时期若论文采风流(“英雄割据久已矣 文采风流今尚存”杜甫的的一首马屁诗,英雄割据、文采风流说的都是曹操),曹操不做第二人想。

  那句话怎么说来得,诗歌来源于生活。帝王将相,特别是帝王常擅长作诗,就是因为他们具备其他诗人很难得到的生活体验,其诗往往长于气势--连流氓刘邦都能写出大风歌。

  辛弃疾的“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极尽构思之巧,不但在辛词中独树一帜,在众多写愁的词中也显得非常出色。李煜却只一句平铺直叙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立时流传千古,令后世写愁的词作再无能出其右者。李煜凭借的就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先天优势:谁能比他愁呢?

  但曹操的诗作完全摆脱了帝王的窠臼,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丝暴发户的骄矜。“对酒当戈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可以看出,曹操的诗,完全是以一个诗人的态度来写的,抒发的是诗人曹操复杂的内心,而不是权相曹操的帝王情怀。

  其用典之巧也令人赞叹。宋代以前诗词中的用典常是诗人对前辈的敬礼,比如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就比较典型,特别是汉代,诗作或从诗经(乐府),或从楚辞(赋),这种对前辈的敬礼与膜拜比比皆是。而曹操这里的“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用典不着痕迹,立意完全超越了前辈,可以说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演义中曹操在江北战船之上,手执短戈,吟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个形象(pose?),是曹操极富传奇色彩的才华和人生的一个漂亮的缩影:仿佛置身事外,却又身在其中。

  十大传奇之四:隆中对

  三国时期南阳系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炒作的结果是曹操颇为所动,孙权不置可否,刘备心向往之。

  后来心怀天下的刘备排除万难见到了年轻的诸葛亮。此时的孔明先生与后来一生不行险的诸葛丞相并不一样,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样,心情激动的他自然的产生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的想法(他后半生对此的坚持当然更不易)。

  可以想像,忐忑过去之后,君臣之间的寒暄是何等相见恨晚。我不倾向于认为三分天下形势图早有准备,我总试图认为,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间提出了隆中对。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隆中对中虽然有足够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却是理想主义色彩,主席的“指点江山”想必就是借此有感而发。

  鲁迅说三国把诸葛亮过于神话了,我觉得他说的对,如果老罗按照我的想像来描述君臣间的这次对话,诸葛亮的形象将鲜活的多,同时,也可爱无比,对,无比。

  不管怎么说,隆中对出现了,鱼和水相遇了(刘备的这个比方为刘备加分不少),君臣从此开始一步步的实现他们对天下的规划。隆中对,视天下英雄如无物,是刘备孔明的豪情。

  十大传奇之三:百骑劫曹营

  传奇这个词大概属于现代语中和古文中意思大相径庭那种。古文中也有这么一个词,感觉意思重在“奇”,是以所谓唐人传奇多为神鬼妖狐,什么奇写什么。到了明清小说更常将历史上的人物搞得神乎其神,不足为信。

  所以与国外不同,我们的英雄虽也有丰功伟绩,却少有具体的传奇--比如林肯捡硬币那类,那种短而具体,传神而有力度的人生片断。

  百骑劫曹营多多少少有些象外国的故事。主人公甘宁可信又不可思议地创造了这个传奇。家里以前有那么一套三国的小人书,这个章节有那么几幅画,士兵个个头顶插根白色的羽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有一种想把百骑劫曹营排在第一的冲动,甘宁先验的向属下发放了羽毛,使这个传奇具有了直达人心的力量,堪称传奇中的传奇。

  十大传奇之二:威震逍遥津

  张辽,有武勇,有将略,有忠义,有作说客的才能,是三国第一狂--关羽的好友。对逍遥津:

  王歆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张辽这一段,我是当信史来看的。其中唯一不太可信的,就是“贼来乃发”这个曹操的锦囊妙计。不过,即使有这个锦囊,曹操也只是划定了这么一个以攻为守的方向,谁知张辽直接以突袭退敌,这样的结果恐怕是曹操也始料不及的。

  王歆说“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也只一笑而已。

  与赵云的冲阵相比,一个是劣中求胜,一个是败中求存,张辽占了上风。

  威震逍遥津是名将的传奇,壮哉文远,三国第一名将。

  十大传奇之首:桃园三结义

  当然是桃园三结义。一个草编手工艺者,一个杀人犯,一个屠户,横向联合起来做什么合适呢?比较客观的说是人肉馅粽子(肉馅的粽子应该叫肉鸡吧),刘关张兄弟三人却心比天高,他们的理想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这段三国的阅读体验不同寻常,因为几乎没有人在读桃园三结义一段时不知道在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先验的我们清楚从此天下将为三兄弟而变色,也明了这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厚重。所以,即使这个桥段被碌碌无为的唱成“长矛?举 欧欧 刀剑生辉 欧欧 看我弟兄 迎着风烟大步来”,也同样能令我们心潮澎湃。

  可以设想,此后的岁月里,刘关张兄弟每次回想起桃园结义之时,都会想提一坛好酒,将兄弟三人聚齐,共谋一醉,我甚至可以看到杯盏之间兄弟眼角的泪花。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他们越来越明白当初的承诺有多么沉重,也越来越感激上苍赐给他们这样的兄弟。

  桃园三结义是一个终结性的传奇,整个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个传奇的注脚。这个传奇也为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一种新的关系,虽然两千年后有个叫古龙的说兄弟是用来出卖的。

  三国十大以少胜多战役

  三国十大以少胜多战役

  第十: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在自身粮草不足的情况下,以精兵7万大破袁绍70万雄兵,是三国演义中第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而且当时袁绍虽无严良文丑,但手下名将名臣优秀人才还有不少,粮草军备十分的充足,并一度占居上风,要不是曹操抓住机会火烧乌巢,同时袁绍又一连犯下多处错误,历史可能被改写。

  难度指数:7

  实力悬殊指数:5

  综合指数:6

  第九:火烧博望

  作为诸葛亮出山指挥的第一场战役,当时刘备“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对方却是夏侯敦所率领的10万精兵,总兵力比是1比100。但是夏侯敦的才智和用兵有怎是诸葛亮的对手,再加之过于轻敌,最终几乎全军覆灭,成了“火神”诸葛亮的第一个牺牲品。

  难度指数:5

  实力悬殊指数:8

  综合指数:6.5

  第八:火烧新野

  诸葛亮的第二把大火,这次曹军还是10万,但主帅换成了文武双全的张辽,张辽可不像夏侯敦那样容易上当,但诸葛亮牺牲了一座新野城,火攻之中还加上水淹,曹军败得更惨,从此曹军对诸葛亮处处小心,生怕再上当。

  难度指数:6

  实力悬殊指数:7.5

  综合指数:7

  第七:逍遥津之战

  张辽威震逍遥津,使得江东小儿夜里都不敢啼哭。这一战东吴10万大军却被张辽的几千人杀的尸横遍野。张辽异常勇猛,但孙权太过轻敌是战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说张辽当时只率领几百人,但只凭几百人是不可能引开甘宁吕蒙同时拆断小师桥,再回来截杀孙权的)

  难度指数:7

  实力悬殊指数:7

  综合指数:7

  第六:火烧赤壁

  又是一把大火,烧得还是曹军,所不同的是这回放火的是周瑜,诸葛亮只是在旁边帮了点忙(不过好处捞了不少),这一战孙刘联军以几万之众,杀的曹军83万只逃走了几十人。但这一战并不轻松,曹操自己就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手下兵多将广人才济济,要不是诸葛亮、周瑜、庞统三大智囊联手,再加上老黄盖挨的那顿打,想获胜还真是不易。

  难度指数:8

  实力悬殊指数:7

  综合指数:7.5

  第五:火烧连营

  刘备军75万,又是为关张报仇,所以士气高昂。东吴才3万人马,而且初战失利,折去大将数员(甘宁、潘璋、马忠)士气低落,然而素有“小周郎”之称的陆逊却非等闲之辈,一把火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一生孤穷,好不容易存了点儿家当,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陆逊这一仗胜得漂亮,但也胜的很险。首先诸葛亮没有跟来,如果诸葛亮在的话,在诸葛亮面前用火攻和“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门前买三字经”没啥区别。再者即使没有诸葛亮,刘备本人也不好对付,要不是他急于报仇,以至头脑发昏扎下连营,摆好了架子让陆逊烧一回,东吴早就被灭了。

  难度指数:8.5

  实力悬殊指数:8

  综合指数:8

  第四:空城计

  几个老军扫马路,两个小童两边站,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就吓跑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当然埋伏在山里的几千疑兵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是冒着得相当大的风险,毕竟手上无兵无将,要独自面对15万大军,这时候万一有那个性子急的魏军,不管进不进城,先朝城楼上放上两箭诸葛亮就有送命的危险。

  难度指数:9.5

  实力悬殊指数:9

  综合指数:9

  第三:当阳桥

  张飞独挡当阳桥,喝退曹兵百万。事实上张飞之所以可以吓退83万曹兵,原因有三:第一,张飞命几十名军校在树林后仰起尘土,故使曹操疑心有伏兵在后,而且曹操又十分担心诸葛亮是否还有什么诡计;第二,赵云在曹军营中七进七出已使曹军胆寒,如今又有个号称“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张飞挡路,谁敢过去送死;第三,张飞在曹军犹豫不决的时候大喝三声,不管是不是真的吓死一员曹将,但都足已吓得曹军魂飞魄散,曹军早无战心经这一吓,当然是全军后撤。

  难度指数:9

  实力悬殊指数:10

  综合指数:9.5

  第二:甘兴霸百骑劫曹营

  用一百骑兵劫几十万人的曹军大营,杀的曹军人仰马翻,而且不伤一人一骑,这恐怕连吕布、关羽这样的超强武将也办不到,可甘宁办到了。甘兴霸的确厉害,但要不是曹军立足未稳,他又是深夜偷袭,并且没有恋战(逃得快),再加上运气特别好(没人掉进陷马坑,曹军弓箭手也没来得及放箭,也没遇上曹军几个大将,不然曹将打不过你甘宁,杀你几个小兵总可以吧)。要不然别说不伤一人一骑,就是出不出的了曹营都是问题。(当然如果那一百个小兵个个都是赵云的徒弟,那也出得来)

  难度指数:9.5

  实力悬殊指数:9.5

  综合指数:9.5

  第一:长板坡

  赵云赵子龙单枪匹马杀入83万曹军之中,七近七出,砍倒大道旗两面,夺朔三条,抢挑五十多员上将。虽有徐庶暗中相助,加之曹操有爱将之心,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赵云的本领和胆量,何况双方人数比是1比830000,所以让常山赵子龙排名第一并不是没有道理。

  难度指数:10

  实力悬殊指数:10

  综合指数:10

  三国十大妙答

  作者:天狼欧阳杉

  定义:所谓妙答,原是指在辩论过程中巧妙地回答对手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这些回答都是当场即兴发挥的,所以最能表现出人物的知识存储和临场应变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国时期是继东周列国之后又一个乱世,正是这种思维敏捷之人发挥的舞台。在《演义》里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妙答。

  第十位:张松的“无敌之对”

  张松访曹,本是弱国向强国求援,但曹操过于傲慢,于是张松很是杀了杀他的锐气,先是施展过目不忘的本领使得曹丞相辛辛苦苦写成的《孟德新书》付之一炬。然后又在曹操夸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时大浇而特浇了一盆凉水,历数了曹操在濮阳,宛城,赤壁,华容,潼关的种种惨状,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此皆无敌于天下也!”差点没将曹操气得背过气去。将众多事实串联起来讽刺对手的谬论,此诚绝妙之答。唯一不足的地方是虽然嘴上痛快了,却险些引来杀身之祸。因此排在第十位。巧妙指数:5.5

  第九位:陈登的“虎鹰之对”

  陈登和他爹都是见风使舵之辈,然而能在乱世之中保持其“双重间谍”的身份倒也实属不易。比如他趁吕布有意降曹时在曹操那里拿了好处费,还得回来向吕布解释为什么没有他的份就要用一些智慧了。他巧妙地运用了两个比喻,说饥鹰饿虎只有空着肚子时才会伤人,如果吃饱了就会不思进取。也赶上吕布是个白痴,就被他简简单单地骗过去了。巧妙指数:6

  第八位:刘备的“失匙之对”

  刘皇叔不愧当世袅雄也!在曹操这只老狐狸的眼皮底下要想一点破绽不露是难而又难的。把闻言而失匙推说成闻雷而失匙,打消了曹操的戒心。刘备之对贵在借坡下驴,对得自然,对得机警。巧妙指数:6.5

  第七位:诸葛恪的“劝酒之对”

  诸葛恪怎么看怎么不象是愚腐木讷的诸葛瑾的儿子,倒颇有乃叔之风,小小年纪就知道往家里倒腾牲口。特别是在劝老顽固张昭喝酒时,紧紧抓住老家伙虚伪,要面子的心理,因张昭说喝酒非养生之道,指出姜子牙八十多岁仍指挥打仗,而张昭在打仗时在后,宴席时在前,何谈养之道。气得张昭无话可说,只得强饮。巧妙指数:7

  第六位:钟会的“出汗之对”

  钟会出身于文化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也不错,在其幼时面见魏帝时就表现出他不同于常人的气质。其兄是“战战傈傈,汗出如浆”,而他却回答“战战傈傈,汗不敢出”,充分显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巧妙指数:7.5

  第五位:贾诩的“立嗣之对”

  在曹操的所有谋士之中,除了郭嘉就属贾诩了。在回答曹操立谁为嗣时先运用了欲擒故纵的办法,密而不答,然后巧妙地说了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因为袁绍,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灭亡,这样既避开了立嗣这个敏感的话题,又使曹操更好地理会自己的观点,实在是一举两得。巧妙指数:8

  第四位:孔融的“了了之对”

  孔融仿佛成了天才儿童的代名词,在有人认为他只不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时候,极切合时机地反击道:“君之幼时,想必了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其人极为下不来台。巧妙指数:8.5

  第三位:邓艾的“凤兮之对”

  又一个天才儿童,虽然因为口吃“艾艾”地被人瞧不起,但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司马懿曾开玩笑地问他:“卿曰艾艾,实是几艾?”邓艾能马上回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运用了《论语》里的句子类比,贵在其知识的合理运用。巧妙指数:9

  第二位:杨修的“一合之对”

  要说杨修不物正业,真是一点也没冤枉他:没什么事干什么要找领导的麻烦?曹丞相不过是写错个字嘛,也犯不着“一人一口”把他的点心给吃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回答真是巧妙之极。巧妙指数:9.5

  第一位:秦宓的“天辩之对”

  秦宓和张温的“天辩”在整部《演义》里是最精彩的辩论,我感觉要超过舌战群儒。因为舌战群儒中的诸葛亮多是以气质和强辩取胜,而秦宓则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巧妙地将对手的无理之问化解,解答了天头,天耳,天足,天姓几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化解的同时维护己方的利场,最后再来个绝妙的反击,完成了这场精彩的辩论。巧妙指数:10

  (张昭问: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

  孔明答:

  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赢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

  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段,问的淋漓,答得尽心,痛快痛快!)

  前三国十大忠诚排行榜TOP10

  忠诚(faithfulness),在三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

  因为难得,所以可贵。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在每个人都岌岌可危,自身难保的局势中,忠诚的英雄豪杰成了后辈景仰的对象。

  忠诚,是一种特质的骨髓和血液。本排行榜仅仅列出了其中的十位人选,并且是一家之言。根据参照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前八十回。

  PS:本文不光指对后汉,包括对魏、吴、蜀忠诚。

  NO10 董承

  董承受血衣带诏,在曹操剿灭吕布,权势正大的时候临危受命,组织“七义灭曹组”,最终事情败露,慷慨就义。但他时任车骑大将军,理应出头。何况他是为献帝召唤,主动性欠佳。

  董承忠诚指数:9.1

  NO9 关羽

  忠义的偶像啊关君侯。降汗不降曹,五关投兄,麦城被俘。但是俺的感觉,他在曹操处待着几个月总是不能释怀。他在白马并不是死战最后被俘,感觉不爽。最后,孙权的劝降,主要是关羽骨子的高傲,不因为高傲,他会死的晚些。总的说来,关羽还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至于威武不能屈么,嘿嘿~~~~

  关云长忠诚指数:9.2

  NO8 周泰

  濡须坞大战,孙权危急,东吴众多大将中只有作为三朝元老的周泰三冲曹营,救主于水火。最可敬的是身上伤“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根遍体”。这完全需要一种强大的忠诚意志力支撑。

  周泰忠诚指数:9.3

  NO7 张任

  枪祖宗张任被逮雁荡桥,最后在刘备和诸葛的(许以重用)苦劝下,依然不降。在蜀中大势已去,将领皆降,尤其是严颜这样的老功臣为榜样,张任对刘樟确实忠心到了极至。

  张任忠诚指数:9.4

  NO6 吉平 祢衡

  一个最具太医品质,一个最具侠客秉性。祢衡的博学多才让人倾倒,特别是击鼓骂曹让人觉得痛快淋漓,而这句“吾乃汉朝之臣,不作曹瞒之党,安得无头?”表示他的忠心,否者,以他的才干,可在杨祖德之辈之上。吉太医则更是备受残酷刑罚,依然不肯出卖盟友同志,最后撞阶,英勇就义。

  吉平,祢衡忠诚指数:9.5

  NO5 典韦

  英勇的典韦,力匹项羽的典韦,为了曹操的“性趣”,中了*计,死的最为悲壮。他对曹操的死心踏地,令曹操在后来的日子,经常在大众中无视屡次救他性命的曹洪、许楮之流,感叹典韦早死。可见典韦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典韦忠诚指数:9.6

  NO4 张飞

  张飞对刘备是极其忠诚的,他也最把忠诚挂在嘴里。吕布被他发明的“三姓家奴”羞辱,而在张飞的心目中,只要有不忠诚的现象,他就会马上翻脸。比如古城关羽,长板张飞。所以从张飞平时的心态、性格及表现,张飞的忠诚虽然没有体现的鲜血淋漓或者可歌可泣,但极具真实。张飞若不是心伤关羽之死,也不会死的如此冤枉!

  张飞忠诚指数:9.7

  NO3 周公谨

  这个可能争议很大。但是周瑜对孙氏家族可谓真是忠心耿耿。他陷害诸葛,一半原因可谓是嫉妒,但是也是为了孙吴的大业着想。诸葛要干掉他的原因,也是因为周瑜的忠心和才华。周瑜在东风未起时吐血,并且一直有吐血症状。这个症状一直都有,可见他自小就为了孙策乃至孙权,达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了。周瑜的忠心,是值得学习的。

  周瑜忠诚指数:9.8

  NO2 王累

  忠诚做到这样,不是被俘虏而死,也不是忠心护主而死,而是劝谏不成而自杀。王累比起黄权、田丰更是忠诚。因为君主并不信任他,他还能做到以死相谏。并且,他的死在当时,得不到刘樟的认可,不仅没有丝毫荣誉,说不定还被刘樟认为愚蠢,死后也没有好的安顿。王累,忠!诗证:“倒挂城门捧谏章,拚将一死报刘璋。黄权折齿终降备,矢节何如王累刚!”

  王累忠诚指数:9.9

  NO1 孔明

  不知道该怎么说,诸葛放弃山野的悠闲出来帮助刘备创业,到五丈原的尽瘁。从第一道出师表看,诸葛,确实也是够意思了。明知道一些人力不可为的事情,依然为了先祖、先帝的遗愿去努力。从功劳、奉献、索取、清廉等诸多方面分析,难为孔明了。并且,他死之前还不放心,安排了人事、行政、军事、经济等诸项安排,使蜀汉能够在国家支柱倒下之后坚持了这么久,实在没有话说了!

  孔明的忠诚指数:10。

  其实还有象赵云、黄盖甚至伏皇后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表了!

  欢迎各位网友指正!谢谢。

  诸葛亮10大接班人

  蒋琬

  第一位介绍的,是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承人蒋琬。诸葛亮连年用兵,但蒋琬总能够足食足兵地供给诸葛亮的需要。难怪诸葛亮每与人语,便称赞道;“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病重时,诸葛亮更秘密奏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付蒋琬”充分显示,诸葛亮已视蒋琬为排名第一的接班人了。诸葛亮去世后,蒋琬几乎掌握了蜀汉军政大权。总帅诸葛亮新逝.蜀汉朝廷内外呈现严重不稳状态。承担高责任的蒋琬,冷静如昔,既无威容,也无喜色,一切行止和平日无异逐渐获得群臣的信任。蒋琬个性温和,思考力冷峻,从不情绪化,协调能力极佳,是一流的弱势领导者。其审慎、温良、谦恭的一面,比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驻扎汉中期间,他数度派遣姜维北伐,但均无功而返。蒋仔细评估诸葛亮以来的北伐战事,认为之所以没有进展,主要在于道路险恶、运输很,困.因此认为不如由水路东下,进行水战,由汉江。河水袭击魏兴及上庸。却因宿疾复发,无法全力工作,乃派遣姜维为凉州刺史,负责西北区战事,自己到达东方的涪城附近,认真评估东向的可能性,不幸病情转剧,逝于涪城富乐山。

  费伟

  承续蒋碗的是诸葛亮指派的第二接班人费伟。这时候,诸葛亮已去世十一年。而后主刘弹及蜀汉重臣们仍依诸葛亮生前相命,任命费伟为蒋之继承人,由此可见蜀汉君臣对诸葛亮的敬重程度。在和东吴的谈判上,他所建立的功绩,更超越邓芝,连孙权都颇为折服,当场表示:“先生真是天下淑德,日后必成为。蜀国朝廷防股.恐怕以后不能常来我国。”井以手中常持的宝剑赠之。随诸葛亮北征,魏廷和杨仪交恶,连诸葛亮都束手无策,专靠费伟从中协调,使不致影响军机大事。诸葛亮死后,费伟任后军,不久便代替蒋用出任尚书令。蒋病重时,推荐费伟升任大将军,井录尚书事,作好接棒的准备。费伟记忆力甚强,把能过目不忘,因此工作效率极佳。军事大事虽多.但费伟却应付得很轻松,仍有空间和宾客饮酒值戏,从不耽误公事。有阵子,费伟公事出差,由董允代为尚书令,欲学费伟作民,十日内,竟然公事堆积如山,董允不禁感叹:”人的能力相差竟然如此悬殊,费公的能力实在远非我所及,三无拼着个工作,也得不到半日清闲呢!”费伟性谦恭朴素,家中从不植财,两袖清风,儿子皆布衣素食。出人常不跟随军骑,和一般小官员无异。延熙十一年,驻扎汉中前线,但他仍能有效控制成都军政大事。延熙十五年,正式开的,成为众臣之首,想不到正要发挥其才华、为国尽力之际,竟在一次宴会中酒醉,被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而死。”

  董允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曾写道:侍中郭攸之、费伟、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创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伟、允之任也……苦无与德之言,则责莜之、讳、允等之但,以用其咎。这位诸葛亮眼中贤臣的过允,也是蜀汉后期的主要重臣之一。诸葛亮北伐时,后主刘禅还过分年轻,判断力不成熟,使以做事一向公正严明的董允,协助后主摒除*邪、并升迁为传中,领虎资中郎将,统率亲卫兵。郭攸之和费伟,性格较温和,故进谏纳言的工作,几乎全由董允负责,连后主刘禅都畏惧他三分。蒋琬进驻汉中后,成都军政大事由费伟负责,董允成为费伟最好的助手。刘禅宠爱宦官黄皓,黄皓陪慧反应灵敏 常会卖弄小聪明,唯一治得了他的便是董允。终董允之世,黄皓之地位不过黄门丞,发挥不了影响力。

  杨仪

  诸葛亮病逝前线,对于驻守五文原的蜀汉大军而言,是个空前危机。主将去世全军士气势必低落,是否能安全地从敌军的监视下,脱险而退,便是诸葛亮临死前最为忧虑担心的事了。魏延气盖三军,姜维智勇双全,王平经验老到,费讳协调力佳,但诸葛亮认为他们可能都无力掌握大局撤兵的规划,需要审慎紧密的思考及行政能力,诸葛亮左思古想,最后仍然选定备受争议、人缘不佳的行政高手——首席参谋杨仪。在北伐前线中,诸葛亮最需要的两个人,便是杨仪和魏延了。这一文一武之才几乎、是蜀汉北征军之宝,偏偏这两个人都情才做物,彼此争执得非常厉害。五丈原病重时,诸葛亮在衡量各方面得失利害后,仍派杨仪指挥共监督撤军工作,果然杨仪发挥了过人天才.领导蜀汉大军迅速脱离险既不过,也因而发生魏廷不服命令,兵败被杀的悲剧。但诸葛亮生前,对杨仪个性猖狭、与人不和的毛病深为头痛。他深知这种人只是高明的幕僚,但绝非优秀的领导人。因此他途命中安排的继承人,是个性豁达的蒋现。当他知道诸葛亮同意的继承人是蒋琬时,大为不悦,不但公开蔑视蒋琬,更为自己未拥实权,强烈地表达对诸葛亮的不满。杨仪的激烈反弹,立刻造成蜀汉新政权的不稳,蒋琬在无可奈何下,只好派遣和杨仪交情较好的费伟前往安慰。想不到杨仪见到费伟,感触更多,甚至目出恶言,略带威胁和埋怨表示:“当时丞相(诸葛亮)去世时,我如果举军投降曹魏;反而将会得到大功劳绝不会像现在一般的落寞;真是让人悔恨的结果呀厂费伟大惊,不敢隐瞒,立刻向朝廷密告。蒋藐琬惜杨仪功劳于建兴十三年。免其死罪,仅废为庶人,流放汉嘉郡。。想不到杨仪却认为是奇耻大辱,决心赴死,他变本加厉,上书公然指责朝廷不公平,词意相当强悍而不驯,蒋琬不得己之下,命郡令逮捕杨仪,杨仪在狱中自杀而死。

  姜维

  蒋琬和费伟虽前后出任大将军、大司马,但这两个人均为文官出身,又不像诸葛亮般的有第一线作战经验,所以严格上来讲,他们仅是蜀汉大军的名义统帅而已。因此,真正在后诸葛亮时代统领军队和曹魏大军拼战的,是和诸葛亮有正式师生之谊、也是诸葛亮兵法上继承人的姜维。在和诸葛亮深谈后,姜维大为感动,决心为光复汉室的大志而努力。‘诸葛亮北任期间,姜维是参谋本部地位仅次于杨仪的要员,由于他文武兼备,在战术规模上承担了更重要的任务.诸葛亮病逝后的撤军行动中,负责抵挡司马懿追兵断后重任的便是姜维。返回成都后,姜维受任右监军辅汉将军,实际统领诸军,进封为平襄侯。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进驻汉中,姜维随传在侧,实际指挥军事作战,不久,蒋琬升迁大司马,姜维也以司马职衔,参与军政决策,井数度由祁山西战线,领军北伐。延熙六年,蒋防表姜维任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严然成为蜀汉北伐军团的总军头。这段期间,蒋碗和姜维配合甚佳,也是姜维最得心应手的时刻。蒋碗去世后,姜维迁升卫将军,和大将军费伟共录尚书事。姜维连败波山平原夷人、沈大将军郭准军团,声势大振。但费伟却以连年征战,蜀汉国力大损.反对大现模用军。姜维虽数度计划由凉州大军北伐,费伟常只批准一万以下的兵员而已,让姜维无法发挥实力。延熙十六年,费伟遇刺逝世,鹰派立刻掌有实权.连续三年,姜维三次对曹魏用兵,虽有小胜,但都因粮食运输困难,不得不撤军。十九年,姜维升为大将军,和镇西大将军胡济会师于土邦,共同北伐。不幸胡济迟至,致使姜维大军为魏将邓艾所败,死伤惨重,这是姜维北方用兵,首度严重挫折。隔年,姜维趁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叛,由秦川率军北征响应,曹魏大将军司马望和邓艾联手对抗,姜维力战无效,后闻诸葛诞败亡,乃领军退回成都。景耀元年,宦官黄皓专政,朝风败坏,人人自危。加上姜维经年出战,功绩不立。黄皓煽动后主刘掸,有意以右大将军间宇代替姜维.姜维乃长期驻扎汉中,坚守剑阁,对付曹魏南征军团的主力邓义及钟会军用。不久,邓艾果然为钟会所害,姜维更煽动钟会以益州牧名义,据守蜀中发动叛变但曹魏南征军团将领不支持,双方在成都发生争战,钟会和姜维双双遇害。据说姜维为乱兵所杀,对方剖解其尸体,见其胆大如“斗”,皆甚奇之。姜维之妻子家人,也同时遇害。

  王平

  街亭之役,是诸葛亮平生最大的一次疏忽,除了主将马遇处死以谢罪外,所有相关将领,包括诸葛亮、赵云、魏廷等都受到贬职处分。只有一名偏将,却因特殊战功而受到重用,那便是行伍出身。大字不识十个的王平。街亭大战,王平率领千余人马,鸣鼓自持,制造兵,张颌不敢逼,让蜀汉大军得以安全撤退汉中。王平以特殊军功,在一片贬职声中,加拜为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建兴九年,诸葛亮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师围祁山。司马懿派张颌领大军攻打王平孤军,但王平率领南方少数民族组成的无当飞军,个个誓死如归,张恰猛攻不下,无功而返。诸葛亮能在和司马懿第一次对阵时,取得相当优势,王平以少数军力,牵制住曹魏猛将张颌的军团,居功厥伟。建共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五大原,在撤军行动中魏延作乱,奉命击质魏延军团的便是王平。王平以此功劳,迁升为后典军、安汉将军,不久更须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进封安汉候,代替原驻守汉中的副车骑将军吴在,成为蜀汉前线军团的总指挥蒋流进驻汉中时,以王平为北征的前锋军团。延熙六年,蒋防率军退回港城时,拜王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成为蜀汉汉中驻守军团的总司令。延熙七年,曹魏大将军曹莫率步骑混合组成十万大军,攻击汉中。蜀汉前线军团各将领陷人恐慌,只有王平镇静如常,指挥若定。费伟也由成部车大军来援,曹组无功而退。当时,王平在北方,邓芝在东方,马忠在南方,同时成为蜀汉政权的“铁卫”。王平是士兵行伍出身,无法写字,识字不超过十个,但口述作书时,却思维敏捷,颇有条理。他常令幕僚为他诵读《史记》和《汉书》,和别人讨沦时,也能知其大义。王平个性严谨,不苟言笑,经常从明到夕,彻日端坐,颇有耐性,而没有一般行伍出身将领的浮躁。只是用嫌小心眼,缺乏豁然大度的大将之风,可能与其学识不足有关。王平于延熙十一年,病逝于军旅中。

  马忠

  承续诸葛亮南中远征的战果,驻扎南方最有效、成为蜀汉南方国防铁卫的便是当年南征军团的统帅之——马忠。马忠以政治手腕代替军事行动,使南中的稳定有了很大的进、诸葛亮之后世,南中再也没有重大的叛乱事件。延熙五年,奉命还朝,和大将军蒋共议军团大事,井加封为镇南大将军。延熙七年,大将军费伟北征,马忠以尚书事.留守成都,费伟回朝后,马忠再度回南中。十二年,病死于驻守营区内。马忠为人宽济而有度量,喜欢讲笑话,忿怒不形于色,处事上却果决能断。恩威并立,南中少数民族无不畏而爱之。马忠去世后,少数民族自动各依习俗为之家相流涕尽哀井为之大庙奉祀。

  邓芝

  诸葛亮执政后,蜀汉政权和东吴长期保持稳定性的和平,可谓东线无战事。不过,这个“无为而治”的功劳,应属蜀汉东战线防军团总司令——邓芝。刘备去世后,奉命和孙和谈的第一个外交使节使是邓芝。由于他的诚意和机答,很快地解除了吴蜀间的敌意.孙权写信给诸葛亮表示:“和合二国,唯有邓生”。诸葛亮数度北伐期间,邓芝是厂重要治询意见的军团领柏之一,受任为中监军、扬武将军。诸葛亮去世后,邓芝迁开前军师前将军,领克州刺史。并接续李丰督守江州,和孙权有相当亲密的交往延熙六年,升为车骑将军,十四年病逝于东方前线。邓芝为将领前后二十余年,赏罚明晰,善恤卒伍,生活非常俭朴。一身之衣食均由官方薪给供用,终生不治私产,妻子有时都不免于饥寒,死时中全无余财。邓芝性刚直,不摆排场,很少主动和同烧来往,因此在官场上问显孤单.朋友不多,但他一点也不在意,我行我素,尽其职责在蜀汉官员中,只和姜维豪气和投,相互敬重。

  张嶷

  在王平、马忠、邓芝等第二代战将纷纷去世之后,和姜维共同撑掌蜀汉,主要是张嶷和张翼。张嶷协助南方少数民族耕种、畜牧、经营盐铁,改善其生活,对南中地区的进步和开发贡献良多,后主刘禅加封张嶷为抚戎将军。张嶷思虑周密,颇具见识,他曾劝大将军费伟,勿疏忽身边防卫,费伟不听,日后果然遇刺殒命。东吴太傅诸葛信(诸葛瑾之子)北伐曹魏,声势浩大,张嶷劝他谨慎,切勿骄纵,诸葛洛不听.不久便遭到夷族的惨祸。张嶷在南中长达15年,调回成都时,夷人依依不舍,挟谷泣涕,邑民率领随张嶷朝贡者百余人,朝廷加封为落寇将军。跟随卫将军姜维北征.以少数兵力,和月将余质交锋,虽歼灭了人多数统军,张嶷自己却因重伤,死于沙场上。南方越属郡夷人,闻张嶷死汛,无不悲位,并为之文庙祭祀。

  张翼

  张翼生性严峻,一板一眼,因此不得少数民族欢心,刘胃叛乱时,张翼虽有心严加惩罚,由于得不到地方长老支持,反而使乱事扩大。诸葛亮不得已,只好调马忠前来替换。马忠尚未到任时.情况日益恶化,部属劝张翼放弃职守,直接返回成现。但张翼正色表示:‘仪今天被调职,是因为自己缺乏力.怎能怨恨朝廷?如今代替者未至,更应严加守备、加强粮林应才对用!怎可因个人情绪耽误国家大事?”。马忠日后能轻易击溃刘胄,张翼充分的准备,也是主要原因。诸葛亮去世后,张翼更拜封前将军,爵关内侯。延熙元年,人为尚书,进封都亭候、征西大将军。张翼和姜维在军路看法上,有很大差异。姜维主张进取,急着季大军深人敌境;张翼较重稳健战术,反对过分轻进。双方还有争执,但姜维仍非常倚重张翼,常借其同往,张翼亦不得已而跟随之。蜀汉灭亡时涨翼和姜维奇于剑阁,不久,参与策反钟会之阴谋,却死于乱军之中。

  三国十个第一

  三国十个第一

  汉末三国第一个大阴谋家、大军阀,要推刘焉,若说乱世一半是他造成的,也不为过。刘焉原为幽州刺史,看到乱相渐萌,就想到了篡权(他是宗室,有资格),连续做了三件别人不敢做的事情。第一件,他上书请求改州刺史为州牧。刺史是什么东西?不过中央监察官员,秩六百石,而当时一个太守就秩两千石。州牧是什么东西?地方行政、财政、军事全部一把抓,比现在的省长权力还大,除了由朝廷任命不世袭外,就等同于割据一方的诸侯王,而且秩万石或比公。按照后世的排法,就是一下子由从六品跳到了正一品!这不是开割据动乱之先吗?刘焉做的第二件事,是找个看风水的给他算命,那个骗子说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是说后来的刘备吧),他立码贿赂宦官,请求改官益州。第三件事,是到了益州以后,他派张鲁等人北上攻杀汉中太守,然后就让张鲁呆在汉中。张鲁什么东西?那是邪教五斗米道的主教,那个道的性质和张角的太平道没什么两样。张鲁一在汉中施行他的道法,成立独立王国,刘焉就有词了,说“米贼拦路”,从此不向朝廷进贡,而且天高皇帝远,他公然在成都用起天子仪仗来。真是个大野心家,除了没称帝号,他才是当时第一个僭位的大*雄!而且刘焉不光有野心,也真的有本事,把四川整治得沃野千里,各方士人来归,真是乱世中一方净土。可惜他的儿子多被朝廷宰了,唯独留下一个刘璋,又是软心肠、老好人,被阴狠无二的刘备夺了基业。刘焉父子手下的名臣,在刘备入川时候殉死的就不算了,光看刘备重用了哪些人,就知道人材有多多了——法正、李严、黄权、刘巴、彭羕、吴懿、张翼、张嶷、严颜……

  可惜刘焉起步早,死得早,否则别说刘备,就是曹操也未必不敢正眼看他的益州!

  汉末三国唯一一个白手起家的,不是刘备是刘表。刘表是当时的大名士,“八俊”之一。时逢荆州大乱,袁术屯鲁阳、苏代领长沙、贝羽为华容长,各地宗帅群起割据。孙坚北上,先借口军士闹事,砍了刺史王睿(不是晋朝的王濬,濬是浚的异体字)。在这种局面下,刘表临危受命,单骑进了宜城,然后听了名士蒯越的建议,请五十五名宗帅来吃饭,一口气砍下五十五颗人头,荆襄悉平。这种胆魄和见识,真是百代少有!然后刘景升南抚夷越,东拒孙氏,北和袁曹,当起了他的土皇帝。为什么大家一看三国,荆州的人才那么多呢?很大一个原因,因为刘表会治理,路不拾遗,而且他本身是文化人,注重学术气息,所以连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都跑了去南阳躬耕。刘表手下人材济济,蒯越、蒯良、蔡瑁、张允,都是高才名将。谁说蔡张是垃圾?如果是垃圾,为什么周瑜着急要除了他们。刘表唯一的失策,就是文人气太甚,重感情,把个发小儿黄祖摆在江夏要冲上,黄祖一介老兵,要勇无勇,要智无智。刘表没有野心,也不想取天下,只想家族地方安康,所以错失了官渡大战的好时机,没能北伐,否则够曹操喝一壶的。刘表到了老年,更是因为两个儿子的家务事搞到头晕眼花,早早嗝屁了。如果他还在,我想曹操没那么方便拿到荆襄的!

  汉末三国第一勇将是吕布,“马中赤兔,人中吕布”,那不是盖的。说吕布有勇无谋,其实历朝历代,为将者智勇要兼备,哪有光凭一杆戟就能闯天下的?吕布的智谋比起曹操来当然是小菜,可是比起其它豪杰来,就很了不起了。终究曹操打来打去,对磕过那么多势力,放眼天下,能被他当成真正敌手的实在不多。吕布是北方人,会玩儿骑兵,所以他被擒以后,对曹操说:“布将骑兵,公将步兵,天下可定也。”连曹操都犹豫。可刘备不是东西,想曹操再添个羽翼,哪还有我混的?就搬出丁原、董卓的旧事来,害得吕布掉了脑袋。其实丁原、董卓、袁绍、袁术驾驭不了吕布,曹操未必驾驭不了。曹操如果真的驾驭不了吕布,估计刘备不会说那种话。

  吕布手下名将也多,第一是高顺,本来和陈宫同列,因为屡次犯颜直谏才被抹下去。成廉、魏续、侯成、曹性是勇将;张辽、臧霸是大将,后来入了曹营,都担当方面重任的。倒是陈宫不是东西,最早是叛了曹操,到了吕布麾下,又勾结郝萌想造反——这是史有明文的。陈宫的能力也值得怀疑,起码被陈珪、陈登父子玩弄于股掌之上,这父子两个那叫一个强!总之,吕奉先是大将,设天下无曹操,也许他纵横一辈子,没人能拦(除非“小霸王”孙策,也许还有点戏)。可是他没有战略眼光,没有民政之才,没有天下的野心,所以也不过豪杰而已,不算英雄,起码不算大英雄。

  汉末三国第一大狠人是刘备。有出苏州评弹讲张松献地图,说到刘备送张松回川,那个恭敬啊,张松很想把地图献给刘备,可是不好开口,刘备心知肚明,就是不肯先当恶人,非逼得张松卖主不可,这时候说书人就评论:“天下狠人很多,狠到刘备这样的,还不是太多。”刘备是真正的三姓家奴,先在公孙瓒手下,被派救援陶谦,陶谦感激不尽,请他留下,他一看此处薪水较高,就坦尔然之的呆了下来。后来陶谦死他有了徐州,收留吕布为爪牙,结果被吕布主客易势,悲悲戚戚投了曹操。曹操待他够好的了,得机会他又斩车胄反叛,打败后北投袁绍。袁绍对他也不错,可是他一看形势不妙,诡称骚扰曹操后方,逃到豫州去了。再被打败,再投刘表,刘表完蛋,依靠孙权,借了荆襄六郡,坚决不还。还什么“不夺同宗基业”,那都是小说里面瞎编的,其实他来劲着呢。益州有了,孙权索还荆州,差点火并也不肯给。你说这家伙狠不狠?

  刘备治政一般,打仗不行,戎马毕生,就混个“老革”(老兵游子)的评价。可他最大的长处,一是识人,拔魏延、任黄权、托李严、论马谡,招子亮着哪;二是倔脾气——曹操够势大吧,本事也大,天下莫当,只有刘备一个不服,屡败屡叛,就是不服!历史上的刘备不会哭,史书评价他喜怒不形于色,大家想象一下看。

  汉末三国排得上号第一个造反的是韩遂。他本是西凉名士,被湟中胡人李文侯、北宫伯玉胁裹了起兵的时候,才刚黄巾覆灭那年的冬天。没两年,他就玩儿阴谋宰了李文侯、北宫伯玉,以及和他一起被胁裹当领袖的边章,公然拥兵十余万,进占陇西,又破汉阳。韩遂有人撑腰,那就是陇西的各部羌人,当时纵横关西,真是好威风好煞气。他还联合了同样造反的马腾,推个傀儡王国为主,向长安进军,结果被董卓打败,一怒之下废了王国,又打马腾。董卓霸了朝纲,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只好空头支票招安了事,让他依旧当自己的羌汉土皇帝。曹操上台以后,马腾站不住脚,凄凄惶惶逃到内地,韩遂就策动马腾的傻儿子马超和关西各乱党合兵内犯。曹操可不是董卓,毫不惧怕,先宰马腾,再破马超。韩遂收缩回老巢,以为可以继续嚣张了,却被曹营骑兵第一的大将夏侯渊打了个半死。夏侯渊兵少,韩遂有众十万,洋洋自得地等对方上门送死,可是妙才果有妙才,先抄了羌兵的老窝,羌人思归,反倒带动韩遂前往曹军预定的战场决战。三十年的基业,夏侯渊数月平定,韩遂倒也得其所哉,被干掉的时候足有七十岁,所谓七十老贼古来稀是也。

  汉末三国第一英雄变熊包的典型,是公孙瓒。公孙瓒年青的时候,有情有义有勇有谋,转战幽州各地,靠着完全一手组织起来的军队,与鲜卑、乌丸等悍战,胡人见之便怕。这家伙喜欢骑白马,还挑了三千英伟小伙儿,编成一色白马的亲卫骑兵,名为“白马义从”——赵云原本就出身在那里。朝廷派刘虞主掌幽州,公孙瓒反感自己这个顶头上司,一个劲儿明争暗斗,因为刘虞结连袁术,他也就派堂弟公孙越南下。结果阿越跟着袁术,和袁绍打仗的时候丢了性命。公孙瓒迁怒于袁绍,发兵磐河——那么大个袁绍都害怕了,马上把自己的渤海太守印信送给公孙瓒另外一个堂弟公孙范,可公孙范干脆带了渤海兵回头来打。公孙势力迅速膨胀,差点整锅端了冀、青、兖三州,袁绍没有办法,被逼到界桥决战。北方白花花的骑兵冲杀过来,那气势实足惊人,却被袁将麴义用牌兵轻轻巧巧破了。公孙瓒大败,从此头脑就开始发晕,一头缩进易京,造起高高的内城,铸上大铁门,把所有将领、谋士一律赶到外面去,里面只留侍女婢妾,外界传来的信件都装篮用绳索拉上城头。他说这是自己人生的退路,可以等到天下太平了再出来。这、这、这种愚行连普通的田舍翁都干不出来……最后被袁绍重重包围,他求来救兵以点火为号,袁绍先点火,结果公孙大败,自杀了帐。

  从来自留退路也就是自掘坟墓,董卓就犯这错误,公孙瓒到临死前,连董卓都不如。

  汉末三国第一个大野心家,要算袁绍。袁绍是四世三公的高门子弟,年青时候飞鹰走马、强抢民女,无所不为。灵帝驾崩,他作为大将军何进的第一亲信幕僚,出馊主意召董卓、丁原等进京诛杀宦官,结果是——何进被砍了头,青琐门被烧毁,宦官被杀光,董卓进京废立天子,大汉天下闹得一团糟。朝堂之上,袁绍大义凛然,横剑和董卓对吹。一个说:“汝以为我剑不利乎?”一个说:“天下健者,岂止董公!”于是他因为自己的门第、声望,以及敢和董卓叫板,成为天下士大夫景仰的偶像,做诸侯盟主起兵讨董卓。董卓是没有讨掉,他先大杀盟友,夺了冀、青、幽、并四州。这种前后智愚大相径庭的行为,除了说他别有用心,存心要天下大乱,还能怎么解释?想当时坐镇邺城,号令天下,连天子在手的曹操都让他三分的气势,可有多威风。如果不是捧玉玺来投的袁术让刘备痛扁一顿,说不定他就公然改朝称帝了。

  不过袁绍有野心,有本事,可是立场站错了。他本身是门阀贵族,靠的门阀贵族起家,结果却受门阀贵族所制。沮授文武全才,是他麾下第一人物,可是为了分权,拉个郭图、淳于琼和沮授并列——那是一个伪君子和一个大草包!他也就敢杀杀麴义,杀杀田丰,真正高门第的审配、辛评、郭图,即使一班废物,也一个都不敢动,闹到最后官渡战败,加上诸子纷争,把个大好基业败掉了。可惜了为他战死和殉死的一批人才——颜良、文丑、蒋义渠、高干、沮授……还是张郃、高览是聪明人,及早抽身投了曹操,成为魏国大将,青史传名。

  汉末三国第一大逆贼,是为袁术。其实僭号称尊,不把大汉朝放在眼里的,满草莽都是,早在灵帝时代,句章许生就号过阳明皇帝(眨眼就被孙坚剿了)。更嚣张是宋建在陇上,竟然自称“河首平汉王”,足足三十多年,才被上陇击韩遂的夏侯渊捎带手平掉。可是真正汉朝公卿官吏出身,僭号不成到处奔蹿的,大概只有袁术公路一个。史书上说,袁术少年时候“以侠气闻”,似乎是个很有前途的公子哥儿。他是真正高门袁家大少,比起婢女生养、过继大宗的袁绍,总感觉有很大优越感,因此兄弟俩一直不和。董卓乱政,袁术跑到南阳,刚赶上南阳太守张咨被北上的孙坚剁掉了,袁术就占了南阳,有了根据地,再进军鲁阳,配合各路诸侯讨董。于是袁术长时间霸着南阳,让刘表老也统一不了荆州。袁绍为了对付这个不听话的堂弟,南结刘表;袁术的因应策略却是——北连公孙瓒。你看这哥儿俩闹的!

  袁术和孙坚关系很好,半盟友半上下级关系。袁术还派孙坚打刘表,结果文台中伏丟了性命。袁术收留孙坚的家小,他很看得起孙策这小伙子,并且委以重任,可有一样,从来不给伯符实际地盘。从这点上来说,他看人还是蛮有眼光的。后来袁术想北上陈留,立刻捅了马蜂窝,被曹操、袁绍联手,把他赶到了九江。明明自己实力在弱化,他却偏想到了僭号称帝,或者以为这样可以收拢人心吧。可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先后被吕布、曹操打败,孙策时已收江东,不救;他往投部曲雷薄、陈兰,不纳;被迫欲归帝号于袁绍,哀求收容,没走到地头就OVER了;妻子家小往依“故吏庐江太守刘勋”——也不知道这个刘勋当袁术惨兮兮到处逃的时候在干什么。不过袁术虽然很惨,后代却很幸福。孙策破刘勋,收容了那批孤儿寡妇,袁术女后来入孙权宫当了妃子,儿子袁耀仕吴为郎中,耀女则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奋。

  汉末三国第一个讲义气的诸侯,要算鲍信。史称鲍信“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沈毅有谋”。大将军何进派他个骑都尉的差事,让他回老家募兵,他一下子就拉起来千余人,可是才走到成皋,就听到了何进的死讯。他劝袁绍杀了刚进京的董卓,袁绍求稳健,不听他的,他就回乡,再振臂一呼,兵马云集,足足两万步卒,七百骑兵,辎重五千车。正好曹操起兵于己吾,鲍信就和弟弟鲍韬联络响应。当时大家可都看好袁绍,只有鲍氏兄弟认为曹操才是真英雄,只有他才能平定天下,“苟非其人,虽强必毙”。诸侯讨董,鲍信在汴水遭遇董卓主力,大败,鲍韬阵亡。袁绍等忙着内部火拼的时候,只有鲍信、曹操老老实实在地方上“合理”地发展势力。鲍信当时被表为济北相,大股黄巾入界,州牧刘岱不听他的话与战,败死,鲍信和陈宫等迎曹操入兖。曹操亲统千人,以身诱敌,不巧遭逢了敌军主力,鲍信拼死恶战,救了曹操,自己却横尸荒野。曹操惋惜得不得了,加上爱其才,念其德,对他的家属关怀备至。信子勋后来仕魏为名臣,《三国志》中有其传记。

  当然啦,汉末三国第一个英雄人物,当属曹操。曹操真不是盖的,集天才的政治、军事、文学能力于一身。自古一代君主,而文人习气仍然浓厚的,唯有他和他儿子曹丕二人而已。至于李后主、孟昶之流,本身根本没有当帝王的素质,而乾隆别看留下的诗歌数量几乎是世界之最,质量可三流也排不上。挥动数十万大军南下,眼看天下已在囊中,还能吟出“月明星稀,乌雀南飞”这样的感伤句子,这种悲秋伤怀的文人习气,似乎和其雄才大略背道而驰,而又自然混合得天衣无缝。“建安七子”的领袖是曹丕,后台老板可是曹操,而且那帮家伙合起来,文学成就也比不上曹操。

  曹操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很强的,有个成长过程。想当初诸侯讨董,他为了振奋诸侯士气,冒死冲锋在前,结果被徐荣打得差点挂掉,回来一看,袁绍等人置酒高会,根本没被他感动。从此他就看透了这票贵族子弟,干脆分道扬镳,自己回老家陈留重起炉灶。可是此后不久又头脑发热,为了给老爹报仇而攻打徐州,被吕布偷袭了后方,险险连根据地兖州全部丢了。就在这个时候,救星出现了,改变曹操一生的两个人中的第一个——荀彧,献上了行霸道的良策。

  荀彧是士家大族出身,想扶助曹操成齐桓之业,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最终在曹操打击士家大族的风潮中被干掉。因为曹操那时候已经用不着他了,曹操认识了董昭——改变他人生的第二个人。董昭劝曹操成王业,他说:“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从此曹操从丞相往魏公、魏王去一路攀升,终于传给曹丕一个水到渠成的建国局面。




上一篇:三国演义与正史
下一篇:三国三百二十三处战斗场面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