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综合导航
小说教程
大纲素材
世界架构
人物资料
描写用语
操作说明
常用网址
登录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本版
首页
精简一套
签约引导
创作流程
大纲详解
题材参考
情节创作
世界素材
写好人物
人物素材
文笔描写
描写素材
学海无涯
免费赠品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
浏览历史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首页
›
数据整理
›
遗忘之地
›
零基础(隐藏)
›
查看内容
搜索
搜索
[零学习]
小说新手入门
©
108 人收藏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习、共进步
仅供交流学习
一、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万能公式
小说就是讲故事。在所有小说理论中最经典的麦基的《故事》中提到,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故事都通用一个公式——故事=目的+障碍+行动+结局。
传统的小说结构是目的、障碍、行动、结局。
首先,主人公一开始就要有目的,人物的目的最常见的是复仇、保护、拯救、获得四种。然而主人公的目的,注定会在小说中遇到障碍,然后主人公采取行动,产生结果,一个障碍被克服,又可能产生新的障碍,一直循环,直到目的达成。这就是小说的一般过程。
那么,主人公的目的从哪里来呢?
事实上,往往是因为一个变故(激励事件)打破了主人公原本的生活,侵犯了主人公的生存(包括安全)、自由(本质是人能操纵自己命运)、尊严(社会地位、权力等,本质是外界对其的认可)或情感(亲情、爱情、友情、恩情、同情),从而产生动机。
这个变故,一般就被视作故事的开始。
读者对动机(生存、自由、尊严、情感)的认同就是代入感。
不废话,举例子——
西游记中,唐僧的目的是要西天取经,导致西天取经的动机是求取真理和普度众生,激励事件是观音告知其有大乘佛法,遇到的阻碍是路途中的妖魔鬼怪,采取行动依靠孙悟空等降妖除魔,结局取得真经。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目的是兴复汉室,导致其北伐的动机是实现报复的理想和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障碍则是魏国和吴国,采取行动北伐,结果没有成功。
二、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人物、情节,这是所有人都学过的,但很少有人说清楚过这三要素怎么用。下面通过三要素对小说进行一个整体说明。
三、环境(世界)
分为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通常用于渲染情感,也就是表现人物的主观感受。比如——
路明非默默地看着下方,铁龙般的新干线列车在夜幕下奔驰,是谁搭乘着这样的夜班列车,去向什么样的远方?——江南《龙族3·黑月之潮》
以夜色下的新干线衬路明非的孤独。
因此写自然环境一定要有【情感基调】,或喜或怒,或哀或伤。不能为写而写。
那么怎么样去描写自然环境呢?有三点:
(1)多角度描写
即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去描写。
【1】视觉,即从运动(长宽高三重维度)、颜色(尤其是颜色的鲜明对比,如白与黑、红与蓝等)、光线(教堂艺术最擅长运用的就是光线)去做描写。关于这三者的运用,可以参照电影、动画中的镜头处理,尤其是动画的op(比如《EVA》老版的开头)
比如——
黑马踏着优雅的步子,去向圣三一学园。车轮把曼珠沙华娇嫩的花瓣碾入石缝中,鲜红如血,肆意淋漓。——江南《荆棘王座》
【2】听觉,则是从声音上去做描写。
比如——
铁门外,本就少有行人的街道显得更加空旷。植在道路两旁的古枫在雨幕中飘摇,散落地面的枫叶统统被街边流动着的积水冲进下水道中。
偶尔会有路过的车辆用灯光刺破黑暗,溅起路面的积水呼啸而过。但那只是短短的几秒钟,接着,整条街又会恢复暴雨降临之夜的平静。
【3】嗅觉。不多说。
【4】触觉。强调的是质感。
比如——
雨水沿着长枪滑落到手上,钻进手甲的缝隙中。引以为骄傲的防具此时变成了沉重的束缚,熟铁的甲胄内都是水,头盔压着湿透的长发。漫天都是水,可是水囊已经干了,武士们将剑鞘里蓄积的雨水倒进嘴里,水中满是铁锈的涩味。不光是剑,铠甲也久未上油了,湿透的甲片互相刮擦的声音让人觉得牙齿发寒。——江南《铁甲》
(2)意象
大家都在古诗词中学过“意象“这个词”。其实意象,某种意义上就是带有情绪象征的某种物体。
比如提到猿声就能联想到悲哀,提到柳就能联想到留恋,提到大雪便是浪漫、悲哀。
最好写实用的意象是雨。因为雨本身承载着负面悲哀的情绪,同时,雨又与光线、运动、声音乃至质感等密切相关。写雨,就有了
情绪、光线、运动、声音、质感。
2.文化环境
人与人存在的地方就有社会,就有社会文化。这一点无须多言,多读历史(不是泛泛而读,而是了解其人文风情)。
四、人物
1.人物的设置
(1)立体
所谓立体,就是人物的内心是要有多重冲突的。小说即冲突。
什么叫多重冲突?就是人物有多个目的,而这些目的之间形成矛盾,实现一个就必须要放弃要牺牲另一个;或者人物之间同时存在多种性格要素,比如又善又恶。
举例子说明,比如鲁鲁修,有复仇和保护妹妹两个目的。两者之间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就会让人物痛苦,挣扎,在内心中不断斗争。哈姆莱特也一样,在复仇和完成重整乾坤的大业与自己的懦弱之间不断冲突,于是他才会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龙族》里,楚子航和夏弥有感情,但是又是敌人,于是不得不刀兵相向,简称相爱相杀。楚子航的内心中,爱人与敌人同是一人,这就是内心冲突。
再举一个例子,孙悟空视人命如草芥(还吃过人),但同时又嫉恶如仇。反映人的两面,这就是人物的立体,人物的深度。
怎样来形成这种内心冲突呢?来讲一些技巧——
【1】错位法
这是人物设置中最好用的方法。
所谓错位法,即人物具有两种矛盾的目的、情感。
最常见的错位法,是将两种矛盾的身份放在一起。比如即是小偷又是警察。比如鲁鲁修即是皇子又是帝国的反叛者。《暗杀教室》里的杀老师既是要毁灭地球的外星生物又是老师。
【2】洗白法
动漫中一个反派角色往往在结局时都会洗白,比如蓝染。这就是在角色恶的因素里面加入善,通常用的是幡然悔悟和动机解释两种方法。
幡然悔悟比如佩恩被鸣人的嘴炮说动。
而动机解释比如电视剧版《宝莲灯》中,杨戬刚开始是阻止沉香的反派,最后却解释了他之前的行为是为了磨砺沉香,用心良苦,一下子由反派变成了正面人物。
【3】抉择
人物面对艰难的抉择时的痛苦挣扎,比如老妈和老婆同时掉水里了这种问题。
举正经例子,比如《命运石之门》里主角在拯救真有理、助手和世界间的痛苦挣扎。
【4】表里不一
有句话叫“大奸似忠”,人物所表现出的面貌和他内心的面貌可能是两样。比如《大明王朝1566》里的严世藩,义正言辞,正气凛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反面人物可以把他写的像正面人物一样,正面人物也可以写的反面人物一样,只是在关键的时刻才表现出他们的本性。
(2)发展
人物的性格可以随着事件不断发展,这种发展被称为人物弧,一般是三段式。
(3)性格
人物的追求,喜好,观念,导致喜好和观念的经历,推测别人和预测未来的思维方式,达到目的的手段,表达情感的方式。
(4)能力
2.人物的受喜欢的要素
漂亮、聪明(智慧)、强大、善良。
强大,比如王者归来,瞬间扭转局势,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比如《钢炼fa》大总统归来。
塑造人物善良的方法,即救善良的弱者,简称“救猫咪”。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反过来,塑造恶人就虐猫咪、杀猫咪。
除此之外,人物背后隐藏的秘密、充满情感爆发点的过去和小缺陷(比如傲娇、毒舌)也会使得人物具有魅力。
3.人物受厌恨的要素
反派不等于站在主角的对立面,站在主角对立面的也未必是反派。
反派令人可恨的“七大罪”是:嫉妒、无聊、愚蠢、阻碍主角、践踏尊严(比如歧视、排斥、霸凌等)、破坏幸福(情感、理想)、威胁集体利益。
4.塑造人物
主要通过语言、细节、反应等。
下面会有专门的部分说一说对话的写法。
五、情节
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中最复杂套路最强的,这里仅就几个要点说一说。
情节的要点有——
悬念、冲突、转折、危机、情感爆发点。
1.悬念
其实悬念,就是把重要且读者想不到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然后告诉这个读者怎么怎么重要。
如果写一个公式,那么就是悬念=五要素缺失(人物、动机目的、手段、(因果关系)、结果中的一个或几个不告诉读者)+带来危险+不断逼近缺失要素
在实际操作中,最常用的悬念有三种——
(1)反常悬念
就是不合逻辑却又真实发生的东西,读者渴求知道合理的解释(内在的逻辑是什么)。比如柯南中的密室杀人,只能从里面打开的封闭房间里只有被害者一个人,可被害者是被别人杀死的,那么凶手是怎么杀死被害者后从密室逃脱的(一般不外乎时间差、伪造密室和利用机关)。
(2)背景悬念
背景悬念:两套故事,让人猜测谁是谁,他们之前有什么关系。埋各种伏笔。
(3)手段悬念。
角色被逼到了绝境,读者完全想不出怎么克服,那么角色(不论角色表现出其有方法还是表现出其暂时没有放克服)接下来将采取怎样的手段去克服危机。这是最常见的悬念。
2.冲突
人物间的冲突碰撞推动着剧情发展,冲突解决完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冲突分三种,人物内心的冲突,人际间冲突和人与社会的冲突。
(1)人物内心的冲突:错位法(最主要的是身份错位,比如鲁鲁修)、抉择(命运石之门)、表里不一
错位法,即同时具备两种矛盾的身份,如帝国的皇子与帝国的反叛者。
抉择是两种乃至更多欲望间的取舍。
(2)人际间冲突:双子星(两个主角间的互补,如鲁鲁修与朱雀)、相爱相杀、对决。通常分为人物的性格冲突、观念冲突、利益冲突、情感冲突。
人际间除了冲突以外,还有可能是人物间关系的促进,但这多半是为接下来的冲突做准备的。
(3)人与世界的冲突:人与命运的冲突、势力间冲突。
(4)冲突的解决方式
不仅要设置冲突,更要设置冲突的解决方式。冲突的解决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是战斗,可分为策略战和暴力战。
策略战比如战争中双方将领的谋划、游戏(比如围棋)、黑客大战等。
暴力战比如刀战、枪战、搏斗、咒术战等,当然,里面也有玩策略的。
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榨干里面的冲突点。
3.转折
(1)人物的转折
黑化:背叛、威胁、攻击。
洗白:动机上的认同。
(2)剧情的转折
逆写:陷入绝境后反杀,大功即将告成时功亏一篑。
真相揭露:如《魔法少女小圆》。
转折之前需要铺垫。
4.危机
即能够给主角带来肉体、社会、心理上的死亡的事件,或者说使主角目的不能达成的障碍。
通常公式为:遇见危机——采取行动——手段悬念——结局。
5.情感爆发点
故事的最终结果往往有一个情绪爆发,需要通过渲染、反差来写。比如以美写悲,以热闹写孤独,以滔天大浪写平静。
情绪放大的技巧
①悲伤——反衬
多重现实和期望的反差瞬间引爆
②燃——呼告、反复递进的正衬
(1)宣战(《死亡笔记》第2集结尾)、出征(王者归来)、冲锋(虽千万人吾往矣,《fatezero》第二十三集)、控诉。
(2)振作燃点。突破自我,展示勇气。挫折(悲、愤)+振作。
《天元突破》第8、9、10集
激将法——友方:拿住不愿面对的弱点嘲讽。
敌方:步步紧逼,忍无可忍。
(3)坚强燃点。濒临绝境,不屈不挠。困境+不屈不挠。
《九缥2》姬野比枪片段。
《九缥3》姬野对阵威武王失败后。
这种燃点可能引发泪点。经历强弱间绝望的反差与弱者挣扎获得希望后燃起的斗志。
《三体1》《三体2》结局。
(4)正面对决。
(5)天诛、弱者反杀。替天行道,以道义降下惩罚。
③紧张——时间限制+悬崖→逼入绝境
渲染紧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时间限制,比如定时炸弹,炸弹在倒计时,主角必须在时间内解决炸弹。一种是空间逼近,比如偷偷潜入对方家里拷贝资料,结果对方马上就要回家了,
一旦被发现主角死定了。
还有一种,那就是生死完全系于主角的行动,比如走钢丝,再比如前面说到的炸弹,主角要决定剪红线还是剪蓝线。
缓笔。在急的时候,一定要遇到一个缓的因素,从而使得急上加急。当然,要用的有分寸。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最危急的时候,突然切换场景,到一个相对较缓的场景去。
④双关
⑤留白
包括静场、未说完的话。
无限放大情感。
⑥逆写
希望之后必是绝望,绝望之后必是希望。
铺垫的作用是让读者产生预测,之后再反转。
主人公看的比正常人远,知道的信息比读者多(包括从已知事件中推出信息),欲望与正常人不一样。
⑦搞笑——人物陷入窘境的反应
⑧惊奇——意料之外的转折
⑨委屈——原本应该得到的东西却没有得到
⑩感动——遭受委屈之后,又获得满足
孤独——寒冷,不再有的温暖
悲伤延迟——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通常不会使人感到悲伤,而真正会让你感到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那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萝、那安静折叠在床上的绒被,还有那深夜里洗衣机传来的阵阵喧哗
讽喻
【实用技巧】
1.对比反衬
如果说比喻是修辞之王,那么反衬就是小说写作之王。
通过反衬,可以塑造人物,可以将情感突出放大。
大抵是这样——
头顶,仿佛唱起了来自天国的弥撒曲。
而眼前,却是一片教堂倾塌,世界崩灭的火海。
塑造人物如先抑后扬,以及网文中的打脸。
而将情感突出放大,比如前面说过的悲的渲染,是将期望与现实加以对比,如《鲁鲁修》,如《龙族3》结局,以周围的热闹和昔日的幸福(音容犹在)衬孤独和欲保护而不得的无力。
《龙族2》高潮也是以美衬悲。
这个技巧也可以融入到公文或者议论文的写作之中——
一是城市更大了,但服务群众的距离远了。
二是人口更密集了,但引导群众的本领小了。
三是社会更多元了,但凝聚群众的能力弱了。
先写正面,然后加个“但”,再写反面。
也可以反过来,先写反面,再写正面。
2.动词
大家都知道炼字,炼“字”炼的主要是动词,是在关键场合下的冲击力和表现力。
比如——
雨水落在水泥灌注的防波堤上。
雨水打在水泥灌注的防波堤上。
“落”和“打”两者间的速度和力量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中小雨,后者是暴雨。
上一篇:
语言逻辑
下一篇:
提高写作能力
评分
参与人数
3
免费豆
+3
收起
理由
柯柯呀
+ 1
wslrh
+ 1
赞一个!
萌王一生之敌
+ 1
查看全部评分
收藏
回复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羽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