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春秋战国] 不想知道越国是怎么来的, 只想知道越国是怎么没的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历史研究的问题颇多,有很多争议甚至直到今天都无法明确,因此本文只是笔者个人对于越国历史的大致梳理,不保证绝对正确性,先作这个说明。众所周知,越国的巅峰是于春秋末期灭掉吴国,越王勾践跻身最后一位春秋霸主。然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此后的越国就没了下文,似乎不知道怎么地就消失在了历史烟波中。

  其实越国的“霸业”仍然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是战国初期不可忽视的“大国”之一,在当时的国际上也举足轻重,甚至有过不少高光表现。

  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震撼世界就不说了,之后越国开始在中原琅琊之地(我认为是在今天的连云港境内)建设都城,并于前468年正式迁都。

  这一重大举动不仅凸显越国北上发展、经营中原的决心,也是勾践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决策。有意思的是,勾践之所以做出这一决策,居然与夫差和吴国大有关联。我们之前已经说过,虽然越国和吴国是死敌,但它俩是同等性质的“水上国家”,某种意义上说,越国其实是吴国的“翻版”,越国不仅和吴国学打仗,其他方面也全面沿袭吴国。整体看来,越国一直都不过是对吴国“亦步亦趋”,只是“青出于蓝”而已。

  因此,吴国的昨天很可能便是越国的明天,勾践及越国高层不能不对吴国的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和借鉴。

  尤其是吴国北上中原称霸策略的正误,越国必须作出明确结论。显然,吴国当初的“失策”主要是因为吴军主力空国而出、远离本土,从而给了越国实施偷袭的“良机”。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恰恰是因为地理因素,吴国毕竟地处江南,远离中原,要参与中原争霸,不仅后方势必空虚,军队和后勤的转运也耗费巨大。

  既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勾践和越国自然要加以预防和解决,而办法便是“迁都”,不是距离中原远、每次赶过去都成本高么?那搬过去不就解决了么?同时,既然首都迁走了,也就无所谓被偷袭了。

  所以勾践于灭掉吴国的第二年就开始建设琅琊,战略眼光不仅优秀,而且长远。因为它实质上是把越国从“江南”国家变成了“中原”国家,越国在两淮、江南的属地都只是越国的后方补给基地。

  可以说,正是这一举措奠定了越国未来近一个世纪的霸业根基。在齐鲁的南方,从此真正多出了一个国家来。

  [attachimg]871[/attachimg]

  ▲越王勾践剑

  也正是因此,越国可以在中原舞台上很便利地大展拳脚,正如墨子所说:“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越国竟然取代了这一时期(前470——前380年)估计很落后的秦国,成为了天下四个头号大国之一。

  前465年,勾践去世,据说他临死之前曾告诫子孙们要吸取各国教训,守住霸业。此后越王有鹿郢、不寿、朱句等人。

  其中朱句应该是勾践之后最具作为的越王,他在位期间(前448——前412年)主要做了几件大事。一个是对抗楚国,这一点在《墨子》中有所反映,大致意思是楚越两国经常在长江上打水战,因为越国是逆流而上,有利可图才进军,即使打输了也容易撤退,但楚国反了过来,容易进军却不容易撤退逃跑,所以越国常常能击败楚国。这是自然条件所限,相比地缘因素,可称之为“水缘因素”。

  当然这一自然条件也并非人力不能抗衡,这就要说到大名鼎鼎的“公输班”也就是鲁班了。在后世,公输班主要以木工发明而备受推崇,但当时他可首先是“军工”人才,专门负责研发战争武器乃至各种“黑科技”。(这一点不难理解,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发明都首先应用于军事国防和战争领域,即使到今天都不例外,只是内部严格保密,社会大众不可能知悉而已。)

  比如针对战船水战,公输班就为楚国发明了“钩拒”,应该是两种武器,一个是“钩”,越军的战船不是顺流跑的快、以前都追不上么?现在可以用这个“钩”把它钩住,这样越军的战船就没得跑了。而“拒”则反过来,越军战船进攻或追击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拒”将其推开,使其不能接近。想想挺有道理吧?

  [attachimg]872[/attachimg]▲“兵技巧家”公输班

  因此,虽然没有多少人会把公输班归入兵家,但显然,所谓的“兵技巧家”,无疑与公输班大有渊源。

  而公输班的“天敌”正是墨子,这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墨子为了劝说楚国别攻打宋国,亲自跑去楚国和公输班来了一场“沙盘城市攻防战”(其实是腰带+木片),公输班使出浑身解数都没能成功,而墨子还有很多后招没用呢,因此楚王断了攻宋的念想。

  其实此事和越国也有一点关系,当时的越王正是朱句,他听说后很高兴,决定邀请墨子来越国,并打算分封五百里地给墨子。如果这是真事的话,恐怕朱句不仅仅是推崇墨子,更是想从墨子身上获得对付“钩拒”乃至公输班发明的一众武器的办法,毕竟墨子比公输班厉害嘛。可惜,墨子最终没来。

  整体来说,虽然有“钩拒”,但这一时期越国战胜楚国、保持对楚优势才应是常态。

  除了楚国,齐国也是越国的攻打对象,前441年和前430年,越国两次和三晋(魏赵韩)联手进攻齐国,取得赫赫武功。尤其是这一时期齐国开始在国家南方修建齐长城,自然是为了抵抗越国等国的入侵。从中可见越国对齐国的战略压力。

  而朱句的贡献,还有于前414和前413年分别攻灭了滕国和郯国,扩大了越国的版图。

  朱句之后的越王翳同样雄心勃勃,而且贡献了几次高光表现。其中一次便是前404年,魏赵韩三家以周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联合讨伐齐国,越国不仅参与,而且和魏赵韩两路并进,打齐国也应打的最厉害,所以齐国没有办法,通过外交手段割地、送人,请求和越国结盟,这才止住了越军的进攻势头。

  据说结盟的时候,当时鲁国国君鲁穆公为越王翳驾车,齐国国君齐康公当车右,而越王翳站在车左,从当时的实情看,齐国是有求于越国,鲁国应该是居中协调者,但这样的局面即使在史家看来,都大有丢人之嫌。当然,越王翳是凭实力出的风头,大概想低调都不允许……

  尤其是此战之前,缯国仰仗齐国的支持,居然有轻视越国的举动,被越国捎带手就灭了。

  因此越王翳在位期间,齐国估计没少被越国欺负。前391年,齐国田氏将齐康公驱逐到海岛上的时候,越国以此为借口讨伐齐国,当时的田氏家主田和经过深思熟虑后说:“无攻越!越,猛虎也!”都不敢和越国正面交战。

  双方的转折应该是前386年,“田氏代齐”尘埃落定,齐国没有内部之忧,终于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越国,“虎视琅琊”。

  此消彼长之下,越国的霸权受到了挑战和挤压。而此时越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据说是吴国的旧贵族在后方蠢蠢欲动,多重不利形势下,越王翳做了一个改变越国命运的战略举措,那就是迁都于吴,时为前379年。

  这一举措的意义毋庸赘言,正如当初勾践的迁都中原,现在越国反迁江南,即使越国之后没有衰落,也基本告别了中原舞台,实质退出了“争霸”行列。(从前473年灭吴到前379年迁都回吴,便是上面所说的越国百年“霸业”。)

  要注意这个时间点,此时应该正是中原各国效法魏国进行变法图强的时代,比如秦国正是在前386年由秦献公开始变法,越国不进反退,恰恰错过了这个历史潮流。

  而之后的越国进入了争夺王位的内讧时代,越王翳的三个儿子被他弟弟豫杀掉,太子诸咎为求自保,反戈一击,不仅驱逐了豫,还杀死了越王翳。之后诸咎也被越国人杀死,他的儿子错枝不愿当王,都逃到了山洞里,但最终还是被人用烟给熏了出来……

  此后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个中的原因其实和越国错过变法潮流不无关系,因为当时的变法正是废除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度,越国没有赶上这个潮流,仍然坚持分封制,据说仅仅在吴地就大肆分封了各种王和君等,使得世袭贵族的实力持续强大,不仅集权毫无可能,反而加剧了内斗的剧烈程度。

  正是因此,越国耽于内斗,外部也几乎被世人遗忘。越国平民中的人才自知在本国出头无望,只好出走他国,越国人才流失严重。

  这一局面,大概直到越王无疆在位后才稍稍有所改观,此时已经是六十年后的前313年,正是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前夕。当时魏国想起了这位历史盟友,希望越国可以北上进攻齐国,为被齐宋联军包围的煮枣之地解围。

  然而越国中了齐国的“祸水它引”以及贿赂之计,不仅没打齐国,反而掉头向西进攻楚国。这固然说明无疆缺乏智谋,越国也已经没有高级人才,无所谓战略研判了。

  [attachimg]873[/attachimg]

  而经过多年内讧又落后于时代浪潮,此时越军的战斗力也失去了昔日的“猛虎”之势,估计对于楚国也就是骚扰吧。

  而楚国在丹阳、蓝田之战大败后,北上势头受阻,开始打起了“东进”灭越的主意,据说楚怀王派出一个叫“昭滑”的人去越国当了五年间谍,彻底搞清楚了越国的实际情况。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在周王室举鼎意外死亡,秦国陷入内乱,出身楚国的宣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最终上位,和楚国的关系自然有所缓和,正是利用这一阶段的有利空隙,楚国向越国发起了战争。

  这一战应该打得很顺利,尤其是越王无疆战死沙场,并没有来得及指定继承人,越国由此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至前306年,楚国进展极大,几乎灭掉越国,这是相对公认的越国“第一次亡国”。(《史记》等书都将这一事件时间定位在前333年。应误。)

  要再注意一下这个时间点,正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真正可以竞争“战国七雄”的一批国家比如越国、宋国(前284年灭)、中山国(前294年灭)、巴蜀(前316年灭)等集体出局。因为没有“活”到最后,所以这些国家在后世的存在感极为薄弱,越国便是属于此类。

  当然,此时的越国应该没有彻底亡国,楚国短期内显然无法完全吞掉疆域广阔的越国,尤其是《史记》所说的“尽取故吴地至浙江”恐怕不现实。实际上这应该是一个历史过程,楚国对越国采取的是逐步蚕食的策略。

  而越国自然还有势力活跃,只是已然分散,注定成不了气候了。比如其中至少有闽越王无诸、越东海王摇两股,他们都是无疆的子嗣,但相互不服、各自称王,继续开展对楚国的战斗或者说骚扰。

  楚国对其已不再重视,以致他们甚至坚持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被取消王号,这算是越国“第二次亡国”。

  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这两股势力再次起兵,后来分别被汉高祖和汉惠帝分封为闽越王和东瓯王,直到汉武帝时期彻底归顺,“第三次也是最终亡国”。

  以上。可以说越国的主体历史在前306年就基本结束了,而越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应是没有赶上时代潮流,未能实现国家制度由分封制向集权制的历史转型,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抛弃,这大概是越国最独特的地方吧。


上一篇:金朝的灭亡
下一篇:黄巢起义为什么失败? 因为李克用太猛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