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楼梦之下读者的心理

《红楼梦》之下读者的心理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宏观巨著,是一部被作者誉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文学作品,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从问世起就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它的存在已不仅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种影响中国人的“行为”。而在这种影响的实现中,读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与作者进行着交流。有时产生了共鸣;有时产生分歧;有时读者会和作者一同交流。读者的心理在红楼梦的发展史中又形成了一部格外引人注目的发展史。读者在进入《红楼梦》的阅读时,其心理也是一个探寻的过程。

关键词:红楼梦 读者心理 探寻神秘

找寻自我 悲的认同

一、第一阶段读者探寻书籍神秘的心理

《红楼梦》是一部被无数人推崇的作品,它的故事内容无人能及,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学的集大成者,但它的来源及发展也是令人感叹、深思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也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是中国的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乾隆四十九年甲辰,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原本共120回,但后40回失传。现今学界普遍认为通行本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不知为何人所作。今传为高鹗所作。无论是谁所作,无论是谁所著下的这鸿篇巨制,《红楼梦》的起源及发展都是耐人寻味的。所以它的读者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还得到了另外的福利,那就是解读它那耐人寻味的发展史及起源。《红楼梦》的读者可以带着探寻神秘的眼光来欣赏它。在这一阶段,《红楼梦》之下的读者心理就表现出来了,读者是以一种探寻神秘书籍的心理开启了红楼梦的世界。

二、第二阶段读者在求同存异在找寻自我

《红楼梦》里的个个人物也让读者回味无穷,金陵十二衩各具特色,宝、黛、钗更是一等一的仙奇人物。贾府中人个个形象鲜明,夫人、老爷、公子、小姐个个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特色,他们同于世人,又异于世人,连每个丫鬟每个小厮都那么值得深究,这就是《红楼梦》带给世人的惊叹,也是《红楼梦》留给中国文学的奇迹。打开书卷,仿佛一个个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读者的眼前。就因为《红楼梦》里人物形象的丰富,使得读者在品味《红楼梦》时会或多或少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这一阶段,《红楼梦》之下读者的心理是求同存异,力求在书中找到自我。

而说到人物我们先从宝、黛、钗这三个重要的主人公说起。宝玉,他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而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但对于宝玉来说在那个时代我们赋予他很多值得争议的地方,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说,宝玉有性格中的抗争性才是真正走在前沿的,世人给他的争议性也已被作者赋予的“通灵宝玉”所取代。

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直说她是一个负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孩”。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皎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而在红楼梦曲中这首《枉凝眉》就是对林黛玉的诉说: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钗,薛姨妈之女。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看似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第38回作《螃蟹咏》,对当时横行霸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尖锐讽刺。大众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外表看似平静,其心底却暗藏汹涌。这首《终身误》就是对薛宝钗的诉说: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三位就是《红楼梦》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贯穿了全书,宝黛爱情极具悲剧色彩,宝钗与宝玉之间的婚姻有份无缘且带有极强的封建色彩。在这三人之中,以及他们的爱情婚姻之中,读者在尽力的找寻自己的角色,且对待宝黛爱情以及宝玉、宝钗的婚姻都各自有各自的看法,有人倾于宝黛,有人喜于宝钗,同于大观园每个人的心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喜好。有人惋惜于宝黛的爱情,有人无奈于宝玉宝钗的婚姻,有人看到金陵十二钗的遭遇默默流泪,也有人在他们的故事里回忆憧憬着自己的人生,无论怎样读者无时无刻都在与作者交流着,与书中的人物比对着。

还有湘云的豪爽,探春的才气逼人,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泼辣,以及秦可卿的婀娜多姿,尤二姐的美丽风流等等一系列的人物都在为读者诉说着一个个凄美的故事。《红楼梦》之下读者的心理我们谈到了开始的探寻神秘的心理以及中间阶段读者求同存异,力求在书中找到自己。

三、第三阶段读者在悲中寻找人生的悲哀的心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悲剧色彩的作品,其中宝黛的爱情是悲的,金陵十二衩的归宿与遭遇是悲的,贾府最终的结局也是悲凉的,人情、世情的苍凉在《红楼梦》这样一部鸿篇巨制中显现出来。而在人生这条道路中,有一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人都会在人生道路中感受到人情、世情的苍凉,都会体会到人生固有的一些悲哀,这些读者在进入《红楼梦》的世界时就会探寻到属于自己的悲哀,所以《红楼梦》的读者的流泪点不同,且每个人对应到自己的人生悲剧点也会不同。如毕业季的学生在《红楼梦》中就会找到聚散离别之悲。元春省亲后,众姐妹们住进大观园,但后面宝钗搬出大观园,黛玉回家,大观园由聚到散,剩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毕业季的学生在看到此情此景无不感伤落泪。贾府由盛到衰也给作品奠定了一个悲剧的感情基调,老年人如若看到这一幕也会怀念自己年轻时的美好年华。

悲喜交加最使人揪心,因为那就是人生的常态,就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也是每个人觉得宿命论无法逃避的一个厄运,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悲剧的存在,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欢乐的到来,而有喜就有悲,我们无法改变,无法只要喜而除去悲,所以我们的人生注定有悲,而且不如意乃十之八九。读者这一时期在《红楼梦》里寻找人生的缩影,寻找自己人生的悲哀之处,感伤着那似水的年华,感伤着曾经也陪伴过我们的人离我们远去。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小说沉迷现象心理分析
下一篇:论中国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方法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