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民国十六年)8月至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亦称土地革命战争。

  1924年至1927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下,取得很大胜利。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发动政变,背叛孙中山倡导和实行的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政策,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遭到失败。为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领导中国人民继续战斗,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号召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奋起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宁都起义和其他各地武装起义,从而开始了独立创建红军和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地方武装,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红军也相继创建大小不等的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春至1930年秋,各地红军乘国民党新军阀之间混战之机,广泛发展游击战争,逐步巩固和扩大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在红军建设上,逐步形成独创的建军原则。1929年12月,中共红军第4军第9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古田会议决议),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成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经过3年游击战争,红军和苏区有了很大发展,红军战斗力大为提高。1930年6月前后,各地红军分别进行整编,组成红军红一军团、红二军团、红三军团和第l、第7、第10、第11、第13、第14、第16、第20、第21、第22军。总人数达7万余人。并开创子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湘赣、赣东北、广东的东江、广西的左右江以及赣南、闽西苏区。8月,红1、红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革命战争的发展,引起国民党当局的震惊。l0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迅速调集兵力,组织对各苏区和红军的大规模围剿,并把重点置于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即赣南、闽西苏区)。从11月至1931年9月,先后以10万、20万、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丁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第二次反围剿、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共歼国民党军7.5万余人,并形成了一整套作战原则。与此同时,湘鄂西苏区的洪湖地区军民,相继打破了国民党军对该地区的第一(参见洪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第二、第三次围剿,歼国民党军近3个旅,俘6000余人。鄂豫皖苏区军民打破国民党军第一、第二次围剿(参见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于11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接着又连续取得4次战役的胜利(参见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共歼国民党军6万余人。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宣告破产(参见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湘赣、湘鄂赣、赣东北等苏区的红军在反围剿中也取得不少胜利。陕甘边和陕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也开展了游击战争。到1933年中国红军发展到约20万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地迅速掀起了抗日浪潮。在这一新的革命形势下,中共临时中央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过分夸大国民党军的失败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不顾主客观条件,错误地反对已被实践证明正确的红军反围剿作战原则,致使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反围剿失败。1933年2月至3月。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灵活地运用以往反围剿作战的经验,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参见第四次反围剿)。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在反围剿的作战指导上开始时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冒险主义,继而实行与国民党军拚消耗的军事保守主义,使红军完全陷入被动地位(参见第五次反围剿)。湘鄂西苏区于1932年9月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3军(由红2军团改称)被迫转移湘鄂边,1934年5月又转至黔东,至7月创建了黔东苏区。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领导下,主力退出鄂豫皖苏区向陕南转移(参见红四方面军转移之战)。12月,创建了以通(江)南(县)巴(中)为中心的川陕苏区。接着取得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的胜利(参见川陕苏区反三次围攻、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扩大了川陕苏区。湘赣、湘鄂赣和闽浙赣苏区(原为赣东北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也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战略指导而遭到失败。活动在陕甘边和陕北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先后开辟了陕甘边和陕北两苏区,成立了红26、红27军,至1935年7月,打破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使两苏区联成一片而发展为陕甘苏区。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令离开湘赣苏区西征(参见红六军团西征),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l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率领中央红军主力第l、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与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撤离中央苏区,向湘西转移,开始长征(参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初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由军事保守主义变为转移中的逃跑主义,虽经苦战连续突破国民党军的四道封锁线,但红军损失过半(参见湘江战役)。在此危急之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接受了毛泽东的提议,决定放弃原定北出湘西与红2、红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黔北和川黔边前进。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实行高度灵活的运动战,纵横驰骋于国民党军的重兵之间,先后四渡赤水河(参见四渡赤水战役)。在遵义战役中,取得了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的重大胜利。接着南渡乌江,威逼贵阳,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尔后,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参见泸定桥之战),翻过夹金山,于6月在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此之前,鄂豫皖苏区的红25军于1934年11月开始长征(参见红二十五军长征),至1935年5月,创建了鄂豫陕苏区。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为创建川陕甘苏区进而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决定集中兵力向北进攻。但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借口“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拖延行动。8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下旬,当中共中央所在的右路军通过草地到达巴西、班佑,左路军进至阿坝等地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令左路军停止前进南下川康边,并背着中共中央电令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央。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于9月10日率红1、红3军(7月由红1、红3军团改称)和中央直属队先行北上,12日到达甘肃省迭部县俄界,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陕甘支队越过岷山,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至此,胜利结束了历时1年、纵横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随后,到达甘泉与红十五军团(由鄂豫陕苏区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和陕甘苏区的红26、红27军组成)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中共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中央红军长征前向湘西转移的红6军团于1934年10月到达黔东与红3军(随即恢复红2军团番号)会合后,发动湘西攻势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继而粉碎了国民党军80多个团的大规模围剿(参见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1935年9月,红2、红6军团在国民党军调集130多个团重兵围剿的情况下,于11月19日离开苏区开始长征。经湘中、黔西北,西进云南。1936年4月渡过金沙江,7月2日进抵西康省甘孜(今属四川省),与南下受挫后于同年4月转战到道早、炉霍、甘孜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师。5日,红2、红6军团与红32军(1935年7月由红9军团改称)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7月上旬,红二、红四方面军分为左、中、右3个纵队离开甘孜地区北上,先头部队于8月10日占领哈达铺,进入甘肃省南部地区。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今子长县城)举行会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策,并确定将国内革命战争同民族革命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根据上述方针,1936年2月和5月,红一方面军先后发起东征战役和西征战役,进一步扩大了红军和陕甘苏区。8月底,红一方面军主力为策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于8月底由宁夏豫旺堡挥师南下。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静宁县将台堡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国民党军调集重兵向红军进攻。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红二方面军配合下,于11月22日在山城堡地区全歼国民党军1个旅另1个团,迫使其停止了对陕甘苏区的进攻。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实现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但蒋介石和国民党仍继续坚持其内战政策。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第17路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及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以及各游击区中共组织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利用有利地形,分别在15个地区与持续清剿的国民党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参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并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东北3省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和领导下,纷纷组成抗日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参见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日作战)。1934年11月,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开始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


  点评:在1927年至1937年的10年间,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一条艰苦曲折的道路,积累和丰富了斗争经验,造就了一大批英勇善战的指挥员,并形成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原则,为迎接中国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解放战争综述
下一篇:宋朝军队作战的兵器与配备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