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如何将文章写出画面感

文笔手法
文笔手法: 文笔提升
文学,我个人更愿意把它看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篇文章的好坏,主要由它的艺术表现力来决定。各位,你们认为当今世界上,艺术表现力之王是什么形式哩?

我个人认为是电影!

电影是由一群专业的人,用专业的镜头,把最精彩的故事,用最干净利落的剪辑手法,最漂亮的后期渲染画面,呈现给了大家。(烂片滚球!)现在几乎所有的现代流行艺术,都在竭力的向电影靠拢。

歌曲通过MTV(音乐电影)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游戏通过分镜剧本,来增强电影化叙事风格。迈克尔杰克逊的《逼裂》,饭野贤治的《D之食卓》(游戏),都是其中的先驱与优秀代表。说到这,不得不感叹一句:目前还坚持原创文章真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们写原创文章的,如果没有一点功底,是真吸引不到人的。

其实这很正常,枯燥的文字,比起简短,信息量极大的视频来说,确实很难让人心生亲近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在这里点个题了,要想人们还能看得下去你的文章,就得想办法做到:使文章具有优秀的画面感。

阅读文字,画面感却扑面而来,这才是让人家对你文章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感悟,说出几点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第一篇

学会在文章段落中使用镜头语言。

什么是镜头语言哩?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大家看过以前TVB的电视剧没,里面如果有几个人对话的话,一定是甲说话时拍甲,乙说话时拍乙,丙说话时拍丙。

这就是一种镜头语言。如果这种镜头语言出现在我们文章里会是什么样哩?

那一定是:

甲说:吧啦吧啦

乙说:吧啦吧啦

丙说:吧啦吧啦

…………

你别说你看得瞌睡,我打字也打得瞌睡啊!

诸位,电影电视镜头这些年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当然是摇臂,游轨,斯坦尼康,无人机这些新鲜元素的加入啊,它们丰富了镜头语言,使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画面更加动感,更加新鲜啊!

好啦,我们文章中也可以模拟这些镜头语言啊!你要明白,你写一句,甚至一段,笔下的文字就仿佛在银幕上表演了一段情节,这段情节,便是我们使用技巧,使读者获得极佳阅读效果的利器!

一:文字中的动态镜头与追焦效果。

在用文字描写一个场景时,需要一种微妙的刻画感,让人的注意力集中,脑海中对你文字描写的场景,产生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

比如场景一:

潘金莲色诱西门庆。

一般人可能描写为:潘金莲轻振香肩,酥胸半露,向西门庆靠过去,雪白的脸上有着酒醉般的红,她吐气如兰,媚眼如丝……

你可能会说,这样写没什么问题吧。

看看变先生在《新编金瓶梅》中的描写是怎样的?潘金莲伸出一只胳膊,纤细的食指落在西门庆手中的酒杯中。涂着蔻丹的指甲整个浸入到酒中,指尖温柔的绕着杯口转了两圈,随即缩了回去。醮着酒的指尖,又落在她另一条雪白的胳膊上,指甲在娇嫩的皮肤上轻轻向上滑动,留下微红的流痕,鲜红的指甲跃过粉色的肩带,又贴着她细细的锁骨,滑到她尖下巴上。指尖继续流动般滑到她樱桃小嘴边,一点丁香舌儿吐出,似吸似卷,一下将那白嫩纤细的手指吞入,亮亮的口津,微微从唇间,溢了出来。

西门庆眼光上移,看到潘金莲一双眼睛,如着了火般,热烈地看着自己。

大家觉得是哪种描写画面感强?无疑是后者!

这处的描写,实际就是用了运动镜头的描述方法。

镜头将焦点定在潘金莲涂了蔻丹的指尖,这是颜色鲜艳容易引起人直观幻想的一点,镜头跟着指尖游走,定格在暖味的红唇间,最后镜头上移,潘金莲多情热烈的眼睛出现在最后。

情欲的氛围,虽不用太多露骨的词语,亦能在人脑海中构建出香艳的场景。这就是运动镜头加追焦的妙处。文字中只出现纯粹的意象物,使读者精神高度集中,沉浸在你的描写中。

来,我们再举几例:

两只燕子嬉戏着穿过岸边垂下的柳枝,在水雾笼罩的湖面上轻点了几处水晕,向远处隐隐一片大屋的黑影飞去。

这里通过对燕子运动轨迹的追焦,简单说明了环境,并最终将人的视线导向远处的大屋。顺利将情节自然流畅的承接下去。

又如:

笔尖落在纸上,轻快的滑动起来,油墨从笔尖分叉处畅快的落到纸上,勾勒出一笔笔漂亮的笔画,又组成一个个文字,写到“爱”时,笔尖突然迟滞,在纸上如落入一片淤泥中,每行一步都似乎要千斤力气。笔尖越来越慢,突然地一沉……

作者丢下笔,看着纸上戳破的洞,脸上渐渐苦闷起来。

这段通过对笔尖运动的追焦,表明作者遇到了创作问题,从新角度给人以新体验。

说了这些,大家应该对运动镜头和追焦的文字表现有了基本的理解。

那么在使用这些方法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哩?我认为,一是描写物在当下场景中,一定要是细微的物体,这样会让人下意识提高注意力。二是它的运动要有意义,有一种隐喻的意思在里面。三是它的运动要有条理,由东而西,由快而慢什么的让人一看就明白,不能你写的你自己都不明白它在怎么动,那就失败了。

二:灵活运用变焦手法

说起变焦啊,其实就是镜头的zoomin和zoomout。有喜欢看香港老片,特别是邵氏影业出品的功夫片的,一定对这两招记忆深刻。

比如,镜头中,一群人站在一起,准备开打啦,然后镜头高速接近,主角一张脸占满了银幕,他大声吼一句,皱皱眉头,然后镜头又高速拉远,一群人劈里啪啦的便打在一起。镜头变焦时,往往配以非常戏剧化的音乐,给人以极强的戏剧感。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文章中引入这种手法哩?

很简单,所谓以小见大,由大见小。

先描写一件极小的,寻常的事物,然后笔锋一转,整个视角转换到广阔的世界,岂不是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

请看例文:

一片宽阔的草叶突然颤抖起来,一只青黄色的蚱蜢慢慢的爬了上来,它刚收了翅膀,歪着头向草叶最上方爬去。草叶往高处,已经向外折弯了,蚱蜢爬到弯处时,突然停住了。

一粒暗红色的血珠,挂在草叶一侧,似乎马上要滚落,又似乎凝固。

蚱蜢突然警觉起来,它竖起粗壮的后腿,准备摩擦翅膀。因为整片草叶开始晃动起来。似乎早已经凝固的血珠突然向一侧滚落,蚱蜢振翅飞起,将血珠击成一团血雾。

地上闷雷般的震动中,无数飞虫从草间飞起。

无数铁骑自天边飞一般而至,马蹄翻飞,草叶溅起。无数小虫被马蹄踏落,没入泥土。兵器上血肉零碎,衣甲上烟尘血渍。西旗国五万骑兵,从昨晚倒在这片草地上的万人尸体上踏过,如洪水般席卷而去。

这就是一种非常戏剧化的以小见大的“变焦”手法。

最开始聚集在一片草叶上,一只蚱蜢慢慢爬。到血珠出现时,已经隐隐给人以不好的预感,等到血珠滚落,蚱蜢飞起,突然拉过多镜头,草地上大军行过……

这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有味道的画面感,它不一定写了什么意义,但于文字表现力上,却有着巨大的力量,你在这里,也操纵了读者的视线,从小到一片草的微观视角,突然到充斥天际线的滚滚铁骑。文字在此,也有了生动的跳跃感。

空在这里分析,这是战争毁掉生命与美的隐喻啦什么的,其实都是屁话。

我写这些完全是追求一种镜头感。由大而小,由宏观到微观。文字变得生动。

大家发现没有,我举的两个例子,都是极端的。是极广与极微的“变焦”。

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我的文字没有力量,要像像电影镜头语言那样表达丰富内涵,基本不可能!

所以,我在使用“变焦”手法中,会故意在两个极端中转换,从一片草到战场,从战场到一朵花,其实正是因为我文字的弱,才迫使我使用这种更戏剧性的方法,来引起人注意。

场景的巨大转换,描写物的剧变,都会使读者产生一种新鲜感。

文字的纵深感,与宽广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这就是变焦手法的妙处。

三:镜头的留白

留白,本来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种技巧。

对一个初学山水画的人来说,知道纸上哪里留白,要比知道纸上哪里要画点什么,要难得多。当今许多优秀电影工作者,无疑将这种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人人问我:“色情片与情色艺术片的区别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色情片不懂留白,它所有的镜头都塞满了人赤裸的胴体。情色艺术片懂得留白,一只屈着指头的脚,几滴耳后的汗珠,说出的故事其实更多。”

一部电影中,镜头是珍贵的,它不允许用于无意义的内容展示。

一篇文章中,文字是宝贵的,它不允许描写无关的内容。

一篇小黄文,男女大战之前,吃晚餐的剧情要尽量少,如果你还写起晚餐菜的做法,那简直是找死!那么,我们的文章,要用怎样的镜头留白,达到短短几句,胜似千言的效果?

此为例文:

马车行在官道上,不用驾驭,马也识得自顾自走着。

西门庆再也忍不住,一下回头蹿进马车车厢内。潘金莲惊叫一声,叫到中途,便被什么堵住了嘴。

月亮又白又圆,洒下的光如水般温柔。

马车颤抖着前行,车轴发出悠长的声音。

一只小巧白净的脚突然从窗口伸了出来,淡黄色的蚕丝短袜已经褪至圆润的脚踝。那五粒粉嫩的脚趾,在丝袜中挣扎着屈伸,突然,泛着淡青色青筋的足背一下伸得笔直,红嫩的足弓处,也压起层层的褶皱,那淡黄色的袜子,终于从光滑的脚上落了下去。一只大手从窗口伸了出来,抓住白嫩的小脚,一起缩进颤抖的车厢中。

你看看,这就是留白的镜头语言。你虽然没有用一句话写车厢里活动,但每个读者都在脑海中构建出车厢中的一切!(有读者插嘴:“放狗屁!!老子想看的都没有啊!”)

比起直白的描写,留白的方式,更能给人回味。其实,我不说大家不知道,大家其实用这个方法已经很久了。

什么,你不信?

请再看例文。

我把捡到的钱交给了警察叔叔,他表扬了我。

回家的路上,夕阳照耀着我,我低头一看,我的红领巾似乎更加鲜艳了。

你看看,不写因为我做了好事,心中高兴,也不写我坚持了拾金不味的原则,心中高兴,更不写我这钱是偷拿的讨厌同学小胖的,心中高兴……

只以一句:“我的红领巾似乎更加鲜艳了”来结尾。

实在有一语千言,给人百般回味的妙处啊!



上一篇:文笔是什么?
下一篇:快速提高文笔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