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综合导航
小说教程
大纲素材
世界架构
人物资料
描写用语
操作说明
常用网址
登录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本版
首页
精简一套
签约引导
创作流程
大纲详解
题材参考
情节创作
世界素材
写好人物
人物素材
文笔描写
描写素材
学海无涯
免费赠品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
浏览历史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首页
›
文笔描写
›
人物塑造
›
查看内容
搜索
搜索
景物与人物心理的关系
©
0 人收藏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习、共进步
仅供交流学习
人物塑造
人物描写:
景物
景物与人物心理的关系
前言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就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写景是手段,是方式,写心理写感情才是目的,才是重点。
这样的景物一般带有感情色彩,带有人情味,因而既有主观性,即作者的主观意图比较明显,又有转移性,即将某种心理感受转移到景物上,还有寄托性,即不直接表露出心情,而是把某种情感寄于景物上,并通过景物来折射出心理活动。
可见,这是一种比较巧妙省力的心理描写方法。
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就景物与人物心理的关系来看,不外乎两种情况:
运用一
一、借助景物的反衬来描写心理。
就是作者或文中人物的心情与所写景物色彩相反,心情是美好的,而景物却是恶劣的;或者心情是不好的,而景物却又是优美的,从而产生描写效果。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客观性,有一定的悬念。
请看《挖荠菜》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鸟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这段文字,具体写“我”在田野游荡不敢回家而所见到听到的景象。
这里,有远景有近景,有天上景有地上景,有植物景有动物景,有视觉景有听觉景,有动景有静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静穆的“晚归图”,应该说,景物是比较美好的。然而这些,与“我”此时的心情是极不相称的,“我”连乌鸦之类的动物都不如,尽管听到妈妈焦急的呼喊,可是“我”却不敢答应,不能回家。这种强烈的反差,揭示了“我”此时恐怖、害怕的心理状态,景物描写对心理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运用二
二、借助景物的正衬来描写心理。
就是作者或文中人物的心情与所写景物类型相同,心情是美好的,景物也是优美的,或者心情是不好的,景物也比较恶劣,从而达到提高心理描写效果的目的。
这种景物带有主观性,与文中人物心情一致,甚至就是通过主观制造出来的。例如鲁迅的《高老夫子》这篇文章,对文中的主要人物高尔础,就有一段景物性的心理描写。
他连忙收回眼光,再不敢离开教科书,不得已时,就抬起眼来看看屋顶。屋顶是白而转黄的洋灰,中央还起了一道正圈形的棱线;可是这圆圈又生动了,忽然扩大,忽然收小,使他的眼睛有些昏花。他豫料倘将眼光下移,就不免又要遇见可怕的眼睛和鼻孔联合的海,只好再回到书本上,这时已经是“淝水之战”,符坚快要骇得“草木皆兵”了。
这段文字,主要是写高尔础在女学堂里讲课受窘的情景,通过他的视觉,来写主观色彩很浓厚的景物。他不学无术,在学生们众目睽睽之下大出洋相,因而在他的眼里,不变的景物忽然都活动、变幻起来,先后涉及屋顶、棱线、眼鼻等景物,并赋予人为的色彩,这就揭示了他的窘迫、紧张和慌乱,不敢正眼直视学生的心理。
运用这种方法,要根据心理倾向的需要来选定恰当的景物,不是所见的景物全都写出来,要有所取舍和详略,并寄于一定的情感,使景物具有一种人的灵性,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对人物的心理乃至心理描写产生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
如何运用景物描写表现人的心理
下一篇:
心理描写方法
收藏
回复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羽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