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综合导航
小说教程
大纲素材
世界架构
人物资料
描写用语
操作说明
常用网址
登录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本版
首页
精简一套
签约引导
创作流程
大纲详解
题材参考
情节创作
世界素材
写好人物
人物素材
文笔描写
描写素材
学海无涯
免费赠品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
浏览历史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首页
›
文笔描写
›
人物塑造
›
查看内容
搜索
搜索
小说人物的性格与描写
©
0 人收藏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习、共进步
仅供交流学习
人物塑造
人物描写:
个性
人物的性格
小说人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我们把多愁善感的称作“林妹妹”,把多疑狡诈的人叫作“活曹操”,把性急刚猛的人称为“猛张飞”等等。这些本属于小说中的人物,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冉欲达在《文学描写技巧》一书中把人物的性格大致区分为三类:“美好的性格、有缺陷的性格和丑恶的性格”。美好的性格如:翠翠的淳朴天真、刘备的宽厚仁爱、赵云的英勇无畏、吴用的足智多谋、觉慧的向往自由、林黛玉的深情、欧也妮的善良、桑提亚哥的坚毅,等等。有缺陷的性格如:关羽的刚愎、薛宝钗的世故、觉新的怯懦、曹操的多疑、周瑜的心胸狭隘、阿Q的麻木愚昧,等等。丑恶的性格如:董卓的残暴好色、李甲的负心薄情、老葛朗台的贪婪狡猾,等等。
上述三类性格中,还可以举出很多词汇来表达。比如美好的性格还有聪明、机警、大方、豁达、率真、镇定、慷慨、忠义等;有缺陷的性格还有保守、鲁莽、冲动、犹豫、自私、颓靡、虚荣等;丑恶的性格还有冷酷、邪恶、荒淫、昏庸、阴毒、专制、谄媚等。
优秀的小说总能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读者要读懂小说或是鉴赏小说就必须把握人物的性格。这里介绍几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第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平台,人物的性格不可能在故事的一开始全都展现出来,复杂的人物性格一定是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显露,所以要据情论人。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反抗性格并不是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在不断受到欺骗、陷害乃至家破人亡后,林冲才由最初的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在这一波三折的情节中人物的性格不断变化,越来越充分地表现出来。再如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万事通》,小说一大半的篇幅都在表现主人公柯拉达先生的精明过人、处处炫耀。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事件急转直下,人物形象也丰富起来。在小说的结尾,读者看到了在柯拉达“精明”的背后还有着理解、同情等美好的性格。
第二,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抢梳妆匣一节中,过了76岁的老葛朗台在看到妻子和女儿把玩查理留下的金梳妆匣时,竟抢过梳妆匣,举刀要撬梳妆匣上的金子。女儿以死相逼而妻子气得晕死过去时,他担心如果气死了太太,女儿按法律将继承家庭财产的一半,不得不放弃了金梳妆匣。父女、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十分激烈,老葛朗台的贪婪、嗜钱如命、不顾亲情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第三,从人物的描写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都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契诃夫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从的人。他的这些性格特点在言行举止中都能看出来。例如外貌描写“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体现了别里科夫较为封闭。动作描写“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体现了他胆小多疑。再如海明威的小说《杀人者》,整篇小说由人物对话构成,故事情节由人物对话推动发展,而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所以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项链》描写的是19世纪末的法国社会,当时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着整个社会。小说第一部分对玛蒂尔德“白日梦”的描写说明追求不劳而获、奢侈浮靡的生活已成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可见,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是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第五,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读者可以通过作者的介绍,了解人物的相关信息,从而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们在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时应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人物的描写
一篇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人物形象是否丰满、典型、有个性。因此,塑造人物的方法、描写人物的技巧尤为重要。这里就常见的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做个介绍。
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它包括人物容貌、身材、衣着、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等。例如《孔乙己》中写道:“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肖像描写简洁、明了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旧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形象。
肖像描写的目的在于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表现人物内心变化的最好方法就是描写人物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先生也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表现了她命运的变化。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只是顺着眼”,这反映了她温驯的性格,此时她刚失去丈夫,心境也较抑郁。祥林嫂二到鲁镇时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此时她丧夫,失子,被逐,遭遇了连续的打击。命运悲惨,内心痛苦,都折射在这眼角边的泪痕上,这一次祥林嫂所承受的精神折磨比前一次更加深重。祥林嫂临死之前作者对她眼睛的描写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在长期的迫害和精神的打击下,祥林嫂已经完全麻木了,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犹如行尸走肉。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典型的动作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在特定情势下的行动,还要写出人物以何种独特的方式完成这个动作。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红楼梦》第四十回写了在贾府的家宴上,因为凤姐的捉弄、刘姥姥的逗趣,主仆众人表现出不同的笑态。作者还加上了一些动作: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主子们由于自己的地位,尽管虽有长幼之别,却都可以放纵一些。而奴才、丫鬟们则是:“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的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丫鬟们不忘自己的奴婢身份,忍不住笑的同时竭力地收敛、回避,以免失仪、失态、失责而遭致主子的责骂。同一场面,不同的动作表现,很好地反映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
有所想有所为,人的行为受制于思想。而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行为动作又各不一样。所以人的动作往往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的性格。《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暴发户老葛朗台在弥留之际,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时,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抓”,送了暴发户的老命,充分体现了他的贪婪本性。《孔乙己》中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动作,既表现了孔乙己拮据而又穷酸的本相,又表现了他想表明自己是规矩人,不拖欠酒钱,有钱付账的得意和善良。
另外,精彩的动作描写离不开准确而有特色的动词,我们在阅读分析人物的动作时可以抓住这一点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具体包括人物的对白、独白等。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白就是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那么人物的语言就是构成小说的基本材料。鲁迅在《看书琐记》中提到:“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好的人物语言一定能使读者“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第一,人物的语言要能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经历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而又自恃清高的旧知识分子,所以他说话文绉绉,满口的“之乎者也”。当有人提到他偷书的事时,他回答“窃书不能算偷”。这样的话也只有孔乙己才能说得出吧。《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大骂新党,说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净”,祥林嫂死后,说她“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些话正反映了他是个顽固的维护封建制度的卫道士。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人物的语言要能反映人物个性化的性格特点。《红楼梦》第三回写到了王熙凤出场时一番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样的语言把王熙凤精明泼辣、善于奉承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十分传神。再如“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样半文半白酸溜溜的语言表现了孔乙己迂腐滑稽的性格。“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反映的是李逵粗鲁、耿直的性格和反抗精神。
第三,好的人物语言要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谓“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可以反映出其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比如汪曾祺小说《祁茂顺》的结尾处金四爷两次说到“大酒缸没有了”,就很好地表现了金四爷的心理。第一处“大酒缸没有了”是疑问句,表现了金四爷对大酒缸已经消失的震惊和质疑;第二处“大酒缸没有了”是陈述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现了金四爷确信消息后的追忆惋惜和惆怅落寞。
除此之外,好的人物的语言还要做到简洁有力,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内心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心理描写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解释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和间接表现人物心理。
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内心独白的方式,对人物内心想法直接叙写,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和盘托出。句子中常常会用“想”“觉得”“感到”等词引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能用“心里默念”“自言自语”等词直接表现人的心理。比如《阿Q正传》中:“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形象地表现了阿Q自欺欺人的心理。
间接描写心理的方法比较多,下面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第一,借助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来表现人物心理。这里所说的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主要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外在的表现都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二,通过梦境、幻觉表现人物心理。俗话说,“梦是心头想”“痴想生幻觉”。例如《边城》第十四章里写了翠翠摘虎耳草的梦境:“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蹿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情窦初开的翠翠,听到外公讲父母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梦所反映的正是翠翠的内心渴求,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幻觉描写也能表现人物的复杂的心理。鲁迅在小说《白光》中,就借助一系列幻觉描写,揭示出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旧知识分子陈士成的内心世界,把他那颗被功名财利熏焦的心,解剖在读者面前,从而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第三,借助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衬托出来,做到寓情于景,自然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如小说《在酒楼上》,开头写到S城“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我”住处的窗外“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这些景致与人物懒散怀旧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相吻合,情与景交融营造了一个略带感伤色彩的抒情氛围。在第四段中,作者又描写了酒楼下废园的景象:“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晴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斗雪盛开的梅花、明得如火的山茶与晶莹有光的积雪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图画,透露出“我”的希冀,希望老友重新挺立起来,表达了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塑造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同时当心理描写和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除了上述四种常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是叙事性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塑造人物形象时也常用这种方法。不过细节描写不能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并列,它是一种独立的方法。某一细小的举动可能是一个细节,某一句话可能是一个细节,某一细微的神情也可能是一个细节。
上一篇:
肖像描写有三忌
下一篇:
行动描写
收藏
回复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羽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