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军火库] 世界军火库 [空军] 其他国飞机

  战斗机

  以色列“幼狮”战斗机

  以色列“幼狮”战斗机是以达索“幻影”III/5机体为基础,改装美国通用电气公司J79-GE-17涡喷发动机和以色列电子设备而成的改进型战斗机。研制厂商为以色列飞机制造公司(IAF)。因此“ 幼狮”成为了以色列第一种国产战斗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幼狮”基型于1973年6月首飞,随后于1974年转入小批量生产,仅生产27架,装备了两个中队。首架“幼狮”于1975年以色列独立日正式交付以色列空军,并进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J79-GE-17最大推力52.8千牛,加力推力79.62千牛。基型也被成为“幼狮”C1,很快就改进为了“幼狮”C2型。

  “幼狮”的研制背景和过程比较复杂,可以说是“偷”来的。60年代以色列购买了法国达索公司“幻影”IIIC战斗机,在1967年阿以战争中“幻影”IIICJ起了重要作用。法以技术小组对这些战斗机作过400余项修改,培养了大批以色列技术人员。1967年阿以战争后,法国为保持中立,于1968年对以色列实行禁运。以色列空军得不到飞机补充,原已定购的50架“幻影”5也被撤消。以色列决定依靠自己力量制造“幻影”飞机的零部件,并以此为基础研制新的战斗机。经过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努力,首先窃取法国“幻影”5及其“阿塔”8C发动机的制造图纸。1969年代号为“黑帘”的秘密发展计划启动。1969年9月,命名为“鹰”(Nesher)的原型机首次试飞,装的是“阿塔”发动机,外形与“幻影”5十分相象,但使用以色列武器和电子设备。试飞后改名为“闪电”(Barak),1972年服役。该机使用埃尔塔公司的电子火控系统、马丁·贝克公司JM.6弹射座椅、“蜻蜓”空空导弹、一门30毫米“德发”553机炮。对地攻击比“幻影”有改善,估计其中40架参加了1973年的“十月战争”。根据实战经验和试飞结果,以色列在改进该型号的过程中,改装1970年从美国提供的F-4E的J79-GE-17发动机。J79发动机比“阿塔”发动机短60厘米,直径小28毫米,重量增加320千克,对冷却和热部件的隔热要求高,机身修改量大。机身前部下表面加宽并改平,垂尾根部增加冷却进气口,机身上加了4个小进气口,为加力燃烧室提供冷却空气。起落架加固,采用长行程的油气减震支柱。座舱重新设计,加装以色列电子设备,增加了机内油箱。该机沿用2门30毫米“德发”机炮,增加使用LUZ-1空地导弹的能力。这种新的飞机于1975年4月公开,并定名“幼狮”C1。

  幼狮”基型很快换装了马丁·贝克公司的MK MJ6零零弹射座椅,同时加装了小型切尖三角鸭式前翼,改称C2型。鸭式前翼不影响向前、向下的视界,对进气道也不产生不利影响。该前翼既增加了翼弦,又缓和了翼尖失速的危险。如任务不需要高机动,可将鸭式前翼拆卸。C2与基型不同之处还包括机翼前缘的锯齿,缩小的机头。这些改进使得C2的攻击能力和飞行性能都得到了提高。C2装有Elta EL/M-2001或者EL/M-2001B搜索雷达,以及拉菲尔·马哈特武器投射系统,或IAI WDNS-141武器投射系统。

  “幼狮”C2的作战最大载重为5775千克,推力为一台IAI贝德克J79-J1E涡喷发动机(通用电气公司研制),推力52.89千克,加力推力79.62千克。其外挂油箱组合共可携带3075千克燃油,具体为三个1700升副油箱,其他组合包括1300、825、600、500升副油箱。C2的空重为7285千克。执行截击任务时的正常起飞重量9390千克,包括外挂两枚“蜻蜓”近距空空导弹,50%的机内燃油。也可携带两枚“蜻蜓”,两个外挂副油箱,起飞重量14270千克。或携带两枚“蜻蜓”,7枚227千克炸弹,两个副油箱,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起飞重量14670千克。携带两枚“蜻蜓”,两个500升副油箱,执行作战半径346千米的高-高-高剖面拦截任务时,最大起飞重量16200千克。如果携带两枚“蜻蜓”,三个1300升副油箱,执行拦截任务,则作战半径可达699千米。执行最大起飞重量下的高-低-高对地攻击任务时,可携带两枚“蜻蜓”、两个1300升副油箱、7枚227千克炸弹,作战半径768千米,过载限制7G。

  在贝卡谷地一役中,“幼狮”战斗机与F-15、F-16组成了攻击编队。“幼狮”因性能较差主要担任对地攻击任务,携带CBU-58集束炸弹等摧毁了大量叙利亚防空导弹系统。

  以下详细的谈谈“幼狮”的结构特点。机翼为悬臂式三角形下单翼。相对厚度4.5~3.5%,安装角1°,下反角1°,前缘后掠角60°34′。采用全金属盒形翼梁,机加工整体加肋壁板应力蒙皮。机翼后缘有两段升降副翼,内侧副翼上有升降舵/调整襟翼。副翼由液压作动筒驱动,调整襟翼伺服传动。在机翼的上下面前缘处有铰接的减速板。与C1相比,部分“幼狮”C2的的半翼展三分之一处装有小型的前缘翼刀。 翼展:8.22米

  前翼翼展:3.73米

  翼面积:34.80平方米

  前翼翼面积:1.66平方米

  机长:15.65米

  机高:4.55米

  主起落架轮距:3.20米

  空重:7285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041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6500千克

  机内燃油:2572千克

  最大外挂燃油重量:3727千克

  最大速度:2440千米/小时(10975米高空),1389千米/小时(海平面)

  转场航程:3232千米(一个1300升加两个1700升副油箱)

  作战半径:776千米(高-高-高,两枚“蜻蜓”导弹,一个825升加两个1300升副油箱) 882千米(1小时巡逻,两枚“蜻蜓”,一个1700升加两个1300升副油箱) 1186千米(高-低-高,两枚363千克炸弹,两枚181千克炸弹,两枚“蜻蜓”,一个1300升加两个1700升副油箱)

  最大爬升率:14000米(海平面) 15240米/5分10秒(满载内部燃油,两枚“蜻蜓”)

  有效升限:22860米 17680米(稳定超音速飞行)

  最大过载:7.5G

  翼展8.22米

  前翼翼展3.73米

  机长15.65米

  机高4.55米

  机翼面积34.8平方米

  前翼面积1.66平方米

  主轮距3.2米

  前主轮距4.87米

  空重(截击)7285千克

  最大可用燃油(内部)2570千克

  (外挂)3730千克

  最大外挂载荷6090千克

  典型作战重量(截击作战,带2枚“谢夫里”导弹9390千克

  (截击作战,2枚“谢夫里”导弹,2个500升副油箱)11600千克

  (空战巡逻,3个1300升副油箱,2枚“谢夫里”导弹)14270千克

  (对地攻击,2个1300升副油箱,7颗227千克炸弹,2枚“谢夫里”导弹)14670千克

  最大无外载起飞重量1041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6500千克

  作战翼载(机翼/前翼,作战重量9390千克)2.53千牛/平方米(257.5千克/平方米)

  作战推重比(作战重量9390千克)0.91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1000米以上)M2.3

  最大持续平飞速度(高空,无外挂)M2.0

  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M1.1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233米/秒

  实用升限17680米

  动升限22860米

  爬升时间(至15240米,机内满油,带2枚“谢夫里”导弹)5分10秒

  盘旋性能(高度4575米,作战重量9390千克)

  持续盘旋角速度9.6°/秒

  瞬时盘旋角速度18.9°/秒

  持续盘旋半径1326米

  瞬时盘旋半径671米

  起飞滑跑距离(最大重量)1450米

  着陆距离(自15米高,着陆重量11570千克)1560米

  着陆滑跑距离(重量11570千克)1280米

  作战半径(20分钟燃油储备)

  (高空截击,1个825升和2个1300升副油箱,2枚“谢夫里”导弹)780千米

  (空中巡逻,1个1300升和2个1700升副油箱,2枚“谢夫里”导弹,巡逻60分钟)880千米

  (对地攻击,高-低-高,2颗364千克和2颗227千克炸弹,2枚“谢夫里”导弹,1个1300升和两个1700升副油箱)1190千米

  转场航程( 3×1300升副油箱)2990千米

  (1×1300+2×1700升副油箱)3230千米

  限制过载+7.5g

  以色列“狮”式战斗机

  “狮”式战斗机是由美国和以色列联合出资,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轻型战斗机,在以色列空军的高低搭配中充当低档飞机,其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遮断,第二任务是截击防空。“狮”式的设计是以满足以色列军方的要求为根本,采用三角翼和鸭翼的布局、放宽静稳定控制等先进技术,并使用发动机深埋、翼身融合和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等技术来提高飞机的隐身性能,该机具有机动性好、突击能力强和生存力强等特点,将用来取代以色列的A-4和F-4等飞机。

  “狮”式的研制方案在1979年宣布,当时确定的研制费用约5.8亿美元,而且大部分资金靠美国军事援助。计划在1981年4月选定了普·惠公司的PW1120发动机为动力,并在1982年2月与该公司签定了合作生产PW1120发动机的合同。1983年6月,以色列和格鲁门航宇公司签定了研制复合材料机翼和垂直安定面的合同。1986年7月21日,第一架“狮”式完成装配,并于同年12月31日首飞。到1987年8月30日,共制造了2架原型机,进行了81个起落的试验,发现飞机的气动性能有缺陷,操纵性不好,需要改动机翼的设计。

  在发展过程中,以色列军方不断提高对飞机的要求,使“狮”式发展成了一种性能优秀的战斗机,这就对美国的军机外销市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以色列对高新技术的成本估计不足,导致研制费用不断上涨,到1987年已经达到20亿美元。也由于以色列技术和国力的限制,“狮”计划的关键技术(机翼和发动机)都转包给美国公司,以色列只希望借助美国的成熟技术和材料用于“狮”式。随着研制费用和单机价格的上涨使以色列和美国的分歧越来越大,美国也极力保证自己的军机外销市场,最后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内阁终于在1987年8月30日宣布停止“狮”式战斗机的研制计划。但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仍坚持完成了用于机载设备试验的第三架原型机。

  数据资料

  翼展 8.78m

  机长 14.57m

  机高 4.78m

  机翼面积 33.05平方米

  主轮距 2.31m

  前主轮距 3.86m

  正常起飞重量 9990kg

  最大起飞重量 18370kg

  空战重量 8324kg(机内半油,2枚空空导弹)

  最大外挂重量 7269kg

  最大内油量 2620kg

  最大外油量 4160kg

  动力 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W1120涡喷机

  加力推力82.7KN(8430kg)

  最大平飞速度 M1.85(高度11000m以上) 接受A-4的加油

  低空突防速度 997km/h(2枚空空导弹,8枚M117炸弹)

  1106km/h(2枚空空导弹,4枚MK84炸弹)

  使用过载 -3g~+9g

  持续盘旋角速度 13.2°/s(高度4575m,速度M0.8)

  瞬时盘旋角速度 24.3°/s(高度4575m,速度M0.8)

  最大横滚速率 300°/s

  作战半径 对空作战巡逻 1850km

  高-低-高对地任务 2130km

  低-低-低对地任务 1110km

  起飞滑跑距离 305m

  固定武器 1门30mm“德发”机炮

  外挂武器 6个外挂点,挂各种导弹和炸弹

  主要机载设备 Elat电子战防卫系统

  EL/M2032多模态脉冲多普勒雷达

  雷达告警接收机等

  印度阿三LCA战斗机

  LCA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为满足印度空军需要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性能战斗机。印度空军提出其作战能力必须优于美国的F-20。

  LCA项目是由印度政府1983年提出的,作为米格-21和Ajeet的后继机,1988年底完成任务规划,90年完成初始设计。飞机的研制工作由航空发展局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全国50家公司与机构分工完成,如国防材料研究室研制发动机用超合金,国家物理试验室研制碳纤维,国家航空试验室作疲劳试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静力试验,印度技术学院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作系统模拟试验。可谓印度航空工业整体的结晶。但实际上LCA最终还是依靠了西方和苏联的力量进行研制,如以1000万美元合同从达索公司聘请30名工程师进行技术援助,并向美国提出引进技术的申请。1987年已提出采用美国莫格公司电传操纵系统用零件,利尔·西格勒公司的电传操纵系统技术,霍尼韦尔公司的任务计算机、导航设备,本迪克斯公司的座舱显示、刹车、液压技术,诺斯罗普公司F-20上的电子综合化技术,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发动机。所以LCA并不是靠印度本身的力量所搞出来的。

  1995年11月17日首架技术验证机TD-1出厂,首飞原定于96年7月,后推迟到99年中,96年底完成第二架验证机TD-2的制造。由于技术和管理的问题,LCA计划进度不断延迟,进展缓慢。1998年印度接连试验核武器,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帮助,同年5月印度不得不将自行开发的GTRE发动机交给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年的测试工作。LCA从70年代提出设想,到2001年1月5日的试飞,整个研发过程历经了近18年,已耗资数百亿卢比。在此过程中遭受过国人的严厉批评和外界的冷嘲热讽。另外印度搞核试验遭到美国制裁使其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两架验证机采用的是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发动机。经过了这些曲折之后试飞成功,自然是一个鼓舞。LCA的试飞的消息传出,印度全国反应强烈,总理瓦杰帕伊向参加试验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祝贺。1月5日,当地各大报纸也都报道了该机试飞成功的消息。难怪印度政要如此高兴,因为它确实来之不易。

  LCA翼展8.2米,机长13.2米,机高4.4米,正常起飞重量8500千克(无外挂),空重约55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M1.7(亦有数据为M1.8),实用升限15240米,限制过载+9/-3.5G。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LCA是一种自重很小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但正因为如此,使用上也会受到一定限制,例如有效载荷不会大大,航程也会受到影响。至今未见公布该机的航程数据,但可以断定它的作战半径也一定不会太大。

  整个LCA计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50多家公司和机构参与,印度斯坦公司负责整体集成。虽然印度政府雄心勃勃,但是仍然不能改变核心技术需要外国提供的事实。1987年美国同意向印度出口航电设备、复合材料等技术。98年美国空军为LCA提供了技术和后勤支援。在项目定义阶段法国达索公司也提供了包括信息数据处理、软件在内的一些技术。

  LCA采取无尾三角翼布局,进气道位于机身两侧机翼下方。飞机按放宽静稳定度设计,集成4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利用垂尾和机翼后缘的两段式升降副翼以及前缘的三段式缝翼对飞机的飞行姿态进行控制。飞机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铝锂合金以及钛合金等先进的材料。其修型三角翼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安装在机身上部,前缘复合后掠,内段后掠角小,外段大。大扭转角,上下单块蒙皮使用螺栓安装在翼盒上,大部分翼肋和桁条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前缘装有三段式缝翼,后缘为两段式升降副翼,气流在前缘内侧的涡流分离器和内侧缝翼的共同作用下,在翼根和垂尾处形成涡流。减速板位于机身上方垂尾两侧。垂尾、方向舵、升降副翼、减速板以及起落架舱盖都采用了复合材料。这一机翼设计非常独特,尤其是向前凸的前沿,但外界普遍怀疑这一设计的合理性,认为外凸设计实际上会减低LCA的机动性能。而且大三角翼并不符合短距起降的要求,因此也不适合舰载使用。另外机翼下还有着非常奇怪的四个大型突起物,但又并非翼刀,估计为作动筒,但若真如此设计,似乎比较笨拙一些。

  原型机采用1台通用动力公司的F404-F2J加力涡扇发动机,推力80.5千牛;批生产型的PV1-5发动机由印度自行研制,带有道蒂/史密斯公司的全权数字式控制系统的GTX-35VS涡扇发动机,推力83.4千牛。进气道为几何不可调Y型方式。但实际上印度自己研制的PV1-5发动机是否可靠,还是很大的问题。2002年2月,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再度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和贸易,同意出售数量尚未公布的F404-GE-F2J3发动机,用于装备LCA战斗机。因此,批量生产的LCA非常可能放弃国产发动机,全面采用F404-GE-F2J3。下图为印度涡扇发动机及图-16发动机试验平台。

  LCA采用了洛克希德·马丁电子公司的四余度电传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实现了“手不离杆”(HOTAS)操纵。武器包括1门23mm GSH-23双管机炮,带有220发炮弹,射速3300发/分。机翼下有7个外挂点,可挂印度的各种导弹和火箭、炸弹等。

  LCA型别有:单座基本型;LCA-T双座教练型,将来可能会取代Kiran教练机;NAVAL LCA,计划中的海军型,将在飞机尾部增加着舰拦阻钩。LCA计划总费用为560亿卢比(1981~1982年值)。美方则估计费用为650~780亿卢比(合50~60亿美元)。除了两架技术验证机外,HAL还在制造5架原型机(PV1-5),目前的客户则只有印度空军,大约需要200架左右,算上海军型也不会太多,生产型的飞机大约单价在2500万美元左右。但是,看现在LCA举步维艰的情形,LCA何时投入、能否投入装备还存在很大的疑问。

  2002年6月5日LCA第二次试飞,飞行了大约30分钟。令外界惊讶的是该机于2001年1月完成了首飞,直到目前才第二次试飞,进度非常缓慢。印度国防部称已经制定了2008年将LCA引入空军服役的战机发展目标。

  随后,几经计划延期和技术延误之后,第二架LCA原型机在班加罗尔进行了飞行试验。目前看来,在2010年前该战斗机服役的可能性不大。最近有媒体称,印政府正在从国外寻找适当的替换机种。这表明LCA计划的前景潜伏着危机。印度工业界部分人士认为,LCA的拖延,主要是政治而非设计上的原因。一位工业界人士说:“LCA计划受政治驱动,它将继续为政府官员提供就业机会,并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2002年底,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LCA将在3年内投产。他说等原型机完成一系列试验和测试飞行之后,印度将在3年时间内生产该型战斗机,用于海空军。费尔南德斯声称鉴于印度将在4到5年内实现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的国产化,和其他战斗机一起为印度构成一支强大的空军队伍。

  印度信息系统(Infosys)技术公司于2002年7月成为LCA提供机身复合材料的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能力。机身复合材料由轻型高强度纤维混合构成,强度大。估计LCA机身的45%由这种复合材料构成。

  在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计算机设备上,2002年11月确定由英国BAE系统公司提供。该合同是由印度航空发展部ADE授予的。从事飞机飞控系统开发的BAE系统控制公司将提供6套激励器和传感器,每套包括28个可更换元件。该公司同时在两架飞行中的LCA飞机上完成激励器硬件的性能测试。这项工作预计将花费2000万美元。作为主要分包商的Moog公司将生产系统激励设备部分。BAE系统控制公司与ADE在为轻型战斗机设计飞控系统方面具有建设性关系。实际上,随着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技术的引进,LCA的国产化程度与印度官方的说法已经相去甚远了。

  进入2003年后,印度军方一些好高骛远的研制计划开始暴露出其固有缺陷,例如自行研制的高性能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都遇到了无法自行解决的困难,这对LCA的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LCA海军型的模型

  LCA的机载雷达的试验平台机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13.20米

  机高:4.40米

  翼展:8.20米

  展弦比:1.8

  机翼面积:37.5平方米

  主轮距:2.20米

  前后轮距:4.34米

  空重:5.5吨

  最大外挂量:>4吨

  起飞重量 (无外挂)8.5吨

  翼载荷 (无外挂)221.4千克/平方米

  推力载荷 (无外挂)106kg/kN

  最大平飞速度 (高空)M1.6

  实用升限:15240米

  限制过载:+9/-3.5g

  DF“经国号”轻型战斗机

  1979年,台美断交,双方之间正式的军事关系顿然中止,过去依赖美国提供的空防武器,尤其是先进战机,更是受到美国与中国大陆签署“八一七”公报的影响,中断了来源。台湾当时在空防上,面临中国积极发展歼七、歼八的威胁,主力战机F-l04已逐渐老旧,F-5E则仅能低空战术性防卫,如何突破各种困难,尽速获得高性能空优战机,填补即将出现的空防间隙,确保台海制空实力,是在建军发展方面,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国号战机的诞生,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如果没有台美关系的变化、军火来源的中断,以及先进制空武器的迫切需求,台湾当局不容易下这么大的决心,投入钜资,自力发展。但是,从国防自主与发展高科技国防工业的角度来看,1969年先后成立航空工业发展中心、中山科学研究院,就一直朝著这个目标迈进。尤其当时的航发中心,累积了十几年军机合作生产与自主研发的基础,并且在1971年代中期,就已构思研制先进战机,加上台、美双方在没有建交情况下(恢复了实质的军事与技术合作关系,使得经国号战机的诞生,成为必然。

  诺斯罗普公司推出的F20(原F5G)战机,其实是F-5E性能提升型,外表看来F□20与F□5E相当类似,但事实上飞机的机头、进气道口及发动机,都做了完全不同的设计,以F-5E战机其基本轻巧的构型,配合F404涡轮扇发动机强大的推力,使得F20的最大速度很容易即达到2马赫。除此之外,诺斯罗普公司很有野心,想以F20替代已交至国际上使用两千多架F-5E的市场,因此大量投资了全套的雷达、射控及航电系统,因此F20战机乎是一架全新的战机,这也是为何最后会将F5G的型号以F20虎鲨式(TigerShark)的名称取代了。

  然而F20战机的诞生并不顺利,自1982年8月30日试飞以来,F20前后发生了两次重大事故,3架原型机折损了两架。 F20战机在技术评估上非常不错,但两次的失事,其安全性使得台湾政府很不放心,但当时的蒋经国了解台空军换装的迫切性,并考虑外在政治环境,在美国与中国建交后,要从美国购得战机已非易事,因此据了解,经国先生曾同时批示对F16/79和F20战机,各下150架订单的说法,可见当时台湾对战机购买的急迫性。

  由于这段插曲,使得当时购机的呼声高于造机,不但拖延了台湾战机发展的一些时程,而且最后也因政治考量,并未购机成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当时购机不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因素了。雷根政府几经考虑「联共制俄」的原则,为免触怒中国,仍维持遵守八一七公报中“限制先进战机售予‘中华民国’”的条文,因此最后仍然决定不卖F20和F16/79战机给台湾,当然更不卖F16A/B战机给台湾。 这个政治决定在事后也造成3大衍生影响,诺斯罗普公司因F20战机的大量投资不得以回收,美国政府考量其损失,而促使诺斯罗普公司后来得到B-2隐密轰炸机的主合约。而另一边通用动力公司在投资F□16/79后,也没有任何主计划可弥补该公司的损失,或许这就是往后美国政府在台湾政府强力要求下,同意通用动力公司协助台湾自行建造战机的原因吧!所以说同意协助台湾造战玑这件事,实际上也是在替美国政府支付研发经费给通用动力公司,这就再一次证明自主国防科技的无价,靠别人不只要花大钱,还得永远被别人牵著鼻子走。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参与。1982年7月,XF-6战机研制计划重新更名为“鹰扬计划研制案”,而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确知F16/79战机不得出售给“中华民国”后,私下向台湾“国防部长”表示,愿意在对外完全保密的条件下,协助台湾设计高性能飞机。 为何要保密呢?因当时一方面尚未获得美国国务院的核可,另一方面也因为通用动力公司不了解航发中心的能力,因此决定先做试探性的访问。8月中,通用动力公司派出市场开发部经理及先进设计部门负责人等,在副总长陪同下来到航发中心,进行XF高性能战机初步评估工作。这是双方技术人员首度的接触,参与座谈人员包括了前面执行XF-6战机计划的设计团队,会中台湾提报各分项进展,并在高层认可下,将与丹尼尔公司合作设计的两种构型设计资料,交给通用动力公司的工程师带回美国,便于作进一步的评估。并约定10月初再来台湾提出评估结果。

  在此之时,中心主任首先自行前往圣地牙哥通用动力公司总部,直接与其总裁协商,提出如何帮助台湾完成先进战机研析的要求。 通用动力公司表现得非常积极、友善及专业,当下马上就制作了一份初步设计流程图相送,在图中规划有需求文件的分析建立和一些整合设计概念的流程,直到今仍觉得非常有价值。

  直升机

  意大利A129国际多任务直升机(AGUSTA A129 INT)

  A129 国际多任务直升机是阿哥斯塔公司A129直升机的最新机型 ,它可以从事侦察,救援,对地攻击等任务,并有一定的对空能力。它装备基于MIL-STD-1554B 数据总线的国际标准化管理系统,双余度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十分先进。它采用铝合金,复合原料等使机重减轻50%。

  A129 国际多任务直升机配备外挂油箱航程可以超过1000公里。

  引擎:2座低噪音LHTEC-T800涡轮轴发动机

  主炮:1门20毫米3管航炮,备弹500发

  导弹:可以装备陶式II,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火箭发射器,毒刺对空导弹,西北风对空导弹等

  传感器:装有前视红外系统、飞行员头盔显示瞄准系统等。

  导航: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等。

  火控:机顶的瞄准与火控雷达使它可以在树梢后,建筑物后瞄准敌人。它集目标获得,导弹跟踪,激光 目标指定等于一身。

  电子战:一部雷达告警接收机,一部激光告警和红外传感器 ,雷达和红外干扰器,假目标发射器。

  乘员:2人.



上一篇:世界军火库 [空军] 瑞典
下一篇:世界军火库 [二炮部队] 俄罗斯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