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BBS
综合导航
小说教程
大纲素材
世界创作
角色物品
文笔描写
操作说明
常用网址
登录
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本版
首页
精简一套
签约引导
创作流程
大纲详解
题材参考
情节创作
世界素材
写好人物
人物素材
文笔描写
描写素材
学海无涯
免费赠品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
浏览历史
退出
腾讯QQ
微信登录
首页
›
题材参考
›
新手男频
›
查看内容
搜索
搜索
古武器
©
1 人收藏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习、共进步
仅供交流学习
男频江湖
男频江湖:
江湖 » 兵器
近战攻击类:刀剑类
剑
古代和中世纪步兵及骑兵使用。通常为直形双刃,带握柄,前端有尖。青铜剑出现于公元前二千年中期,铁剑出现于公元前一千年初期。分为刺剑、劈剑、刺劈两用剑。最古老的剑很短,主要是刺剑。公元前二千年末至公元前一千年初,在欧洲和亚洲出现了长劈剑,用来装备步兵、重骑兵,但由于战车的广泛使用,以及骑兵有时须下马步战,短剑仍未失去作用。
古罗马人(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三世纪)有供步兵使用的短刺剑和宽刺剑,供骑兵使用的长劈剑。许多国家还有大的双手握长柄剑,但应用并不广泛。
十四至十五世纪时,骑士队装备了双柄剑,通常是在剑柄与剑身之间加装带有套环的护柄。一百多年后,步兵也使用这种剑与骑兵作战。十六世纪初,由于火枪类武器的推广,步兵不再用剑,骑兵则改用马刀、军刀等。
匕首
用于白刃战的一种刺杀冷兵器。有短刀身和刀柄,刀身有直形、弯形,也分单刃、双刃等不同形式。古代匕首由石头或动物角制成,以后演变成铜、青铜、铁、钢等。
怀剑
匕首的一种,由金属书写工具----尖笔发展而来。通常有锋利的三棱剑身和十字形剑柄,置于武装带上的鞘内作为仪仗装饰武器,或藏于衣中。基本不用于战斗。十五至十七世纪在西欧各国最为盛行。
短剑(刀)
剑(刀)身通常长49-67厘米,宽4-6厘米,有十字形或弓形柄,形状或直或弯,双刃或单刃。
小剑
一种有双锋刃和十字柄的弯曲短剑。通常装在包着皮革并涂上漆的木鞘中,剑鞘用一个环系在腰带上。
三棱剑
古代东方使用的刺杀武器,剑身直长(约1.5米)而窄,呈三棱或四棱。用于刺透环状盔甲。可置于剑鞘佩在腰间或系于马鞍上。
佩剑
直而薄的棱状双刃匕首,带鞘,佩于腰带上。出现于十六世纪末期,初为接舷战肉搏武器,后成为许多国家海军制服的佩饰武器。
长剑
剑身笔直,带锐剑头(用于作战或决斗)、钝剑头(用于训练)或有固定保护帽的剑头(用于击剑)。有护手和带纹防滑握把。
巨剑
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西欧步兵使用的双手握大型重剑。
刺剑
多用于刺杀,少数也用于劈刺。剑柄有握把、护手和各种形状的柄圈。剑身直而长(约1米或1米以上),单锋或双锋,扁平带槽或呈棱状。刺剑是剑的进一步发展。十六世纪盛行于西欧,是表明贵族身份的武器,也装备步兵和骑兵。十八世纪逐渐被马刀和大军刀取代,十九世纪上半叶停止装备部队。一些国家仍保留刺剑作为荣誉武器和仪仗武器。也作为体育击剑用。
曲剑(弯刀)
出现于十六世纪,用于劈杀与刺杀。剑(刀)身逆向弯曲,凹侧为刃,凸侧为弓形背。少数则为双曲形,底部逆弯,战斗部分为马刀形。柄有骨制、金属制(较少),加粗把(把耳),便于抓靠。无护手盘。鞘通常为木质,用皮革或金属包面。一般全长80厘米,身长65厘米,弯度4厘米,不带鞘重约0.8公斤。多见于土耳其、近东、巴尔干半岛各国、南高加索。
军刀
用于劈刺。刀柄通常无护手盘。典型的高加索式军刀,长约70至90厘米,宽约4厘米,带鞘重约1.2公斤。军刀的刀身稍弯(弯度约3厘米),但与曲剑不同,凸侧为刃,前端战斗部分为双刃。用于装备骑兵,后也用于装备炮兵。现代一些国家把军刀作为某些部队(如合成军队和炮兵)将军佩带的阅兵武器。
大军刀
用于劈刺,直刀身单刃(刀尖部为双面刃)。有护手盘。刀身通常长85厘米。置于腰带上的鞘内或挂在马鞍上。出现于十六世纪。十八至十九世纪在俄国装备属于重骑兵的胸甲骑兵团、龙骑兵团和马枪团。在海军中作为接舷战搏斗武器,但刀身较短。
马刀
用于劈砍、劈刺。刀身呈弧形,凸侧为刃,有刀尖(有时刀身带槽)和安刀柄的刀尾。由于刀身弯曲较大,重心远离刀柄,增加了挥动时的杀伤力和杀伤范围。刀柄有系缨穗的握把,东方马刀柄通常配十字横档,欧洲马刀柄则配护手盘。鞘为木质,裹皮革、山羊皮或丝绒,十九至二十世纪多使用表面烧兰、镀铬或镍的金属鞘。
马刀出现于东方,七至八世纪盛行于东欧和中亚游牧民族,主要用于劈刺。十四世纪演变为宽脊,加宽处逐渐变尖,两面开口,用于增加重量,增大撞击力,此后主要用于劈杀。此类马刀中典型的是土耳其马刀和波斯马刀,两种均为直把,刀柄带十字横档,重量较轻(无鞘重约0.8至1公斤),弯度大(14厘米左右),刀身长75至85厘米,全长95至97厘米。在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军队中,马刀刀身为中等弯度(4.5至6.5厘米),刀柄为呈1至3个弧形的护手,也有碗状的,长90厘米以上,全长1.1米以上。十九世纪马刀弯度减小,又重新具备劈刺功能。
近战攻击类:枪矛类
矛
世界上多数民族过去在狩猎和战争中都曾使用过的刺杀武器或投掷武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最初的矛是削尖的棍棒,后来是在矛杆上加装矛头,全长从1.5米至5米不等。石器时代用石质和骨质矛头,青铜时代开始使用金属矛头。矛使用最广泛的时间是在铁器时代。罗马步兵装备矛头重而长的投掷矛(重矛枪)。中世纪时由骑兵和步兵使用。军人通常将短投掷矛放在特制的矛筒内随身携带。
矛的头部称为矛尖,套在矛杆上的矛头的管状部称为矛盔。矛头和矛盔相连处的粗大部分通常制成球形或苹果形。矛杆末端装有金属套箍。
一种长杆轻便矛(长矛)在步兵中一直使用到枪刺的出现(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而在骑兵中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镖枪
一种带镞的短投掷梭镖。在上旧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晚期)使用石镞和骨镞。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都曾装备过铁镞镖枪。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专门编有镖枪投掷手分队,以散开的队形行动,向敌军发出第一次突击,为步兵进攻做好准备。为使镖枪投掷得更远(达70至80米),镖枪上装有皮带环,使投掷力量显著加大。对于不懂使用弓箭的部落(如澳大利亚)和不使用弓箭的部落(如阿留申群岛),镖枪是一种基本武器。在西欧,镖枪一直流传至中世纪。
长枪
一种长杆矛,用于刺杀。古代,长枪装备于步兵和骑兵。长枪有三棱或四棱金属头和枪杆,一般长3.3米(枪头长12厘米),重3-4公斤。在步兵中一直使用到十八世纪初,在骑兵中则使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杰里德矛
形似镖枪的细短投矛。通常装于不大的特制矛袋(吉杰)中,佩于腰带左侧。
投矛器
用于提高矛的投掷距离、打击力量和准确性的最简单的装置。通常是一条扁平的骨头或木板(长30-150厘米),板上装有矛杆托架和握把,握把上有指槽。出现在太古时期,在考古发掘时曾在上旧石器时代(公元前一万二千年至一万年)地层中发现投矛器。澳洲土著、巴西印弟安人和其他一些民族都曾使用。
羽形矛
古代狩猎大野兽的武器,有矛杆,矛头较粗重。后来主要装备步兵。十六世纪起也装备贵族骑兵。
长矛
公元前四至三世纪,古希腊(古马其顿)及其他一些古国长矛兵的基本武器。起初长约3米,用于投掷和刺杀,后增长到6-7米,仅用于刺杀。
近战攻击类:打击类
狼牙棒
一种极简单的打击或投掷武器,远古时代即用于装备步兵和骑兵。通常用坚木制成,长1.2米左右,头部比握把处粗2-4倍。粗端有的外包金属,有的嵌入尖刃石或钉入粗大的钉子。重量可达12公斤。南美洲、澳洲、非洲及大洋洲诸部落也使用几种骨制或石制的狼牙棒类武器。
一般认为回旋飞镖即是从投掷狼牙棒发展而来,在古埃及、澳洲诸部落、南印度、东南亚及墨西哥用于战斗和狩猎。
短锤矛
狼牙锤的一种。在短杆一端装有用金属叶片(盾片)制成的小头。十六至十七世纪的短锤矛长约50厘米,带有直径14厘米的铁头,上有14个叶片。也作为首领或军事长官的权力象征。
尖锤
一种装在手柄上、头部磨尖的金属锤。常作为首领功勋标志。
短柄流星锤
古代打击武器。形为一根短棍,一端用皮带或铁环系着重物(石块、铁锤或特制的多棱铸铁块),另一端有绳套或系带套在手上。许多东方国家都使用过这种武器。
六翅杖
古俄罗斯的打击冷兵器,又是一种权杖。杖头装有金属板,形如翅,数量从四个到八个不等。盛行于十五至十七世纪。翅上饰有模压花纹、贵重金属和宝石的六翅杖也是军事长官权力的象征。
滚木
用于防卫堡垒、高地时,从高处投放或滚放的长粗圆木。
近战攻击类:其它类
战斧
用于投掷和劈杀,北美印弟安人经常采用。最初的战斧是磨利的木把石斧,后出现铜、铁战斧。
长柄斧
最古老的劈杀武器之一。通常为半月形宽刃,斧背装在长杆(柯)上。有时斧背带钩,步兵用于把骑兵钩下马。早在青铜时代就已出现。平均尺寸为:斧刃长20至30厘米,连斧背宽13至18厘米,柄长80至100厘米。十六世纪被戟(西欧)和钺(俄国)代替。
钺
古代斧类武器。刃宽阔(40-100厘米),呈半月形,装有两米多长的柄。十五至十七世纪俄国用钺装备步兵时,用皮带背在肩上。十八世纪,钺和戟是宫廷卫士和岗哨的仪仗武器。
戟
形状似矛,顶端装有一柄战斧或长柄斧。十四至十六世纪,戟作为许多欧洲国家的步兵武器。一直沿用到十八世纪。
藤鞭
长而柔韧的植物或皮革细条,也有用纤维绞入金属丝制成。通常用于体罚,极其残酷,常令受罚者死亡。
远程攻击类:弓弩类
弓
自太古时代就已出现,几乎所有种族和民族都曾使用过。简易的弓是一条弯成拱形的木杆,两端用弦系紧。优良的弓,基架外边用腱筋、里面用角质薄片加固,木基架各部分牢固胶合,在坚固程度和射程上远胜简易弓。弓弦常用大牲畜的腱筋、窄的鞣皮条、鬃毛和植物纤维搓成。有效射程可达200米以上。
箭
用于弓、弩、机弩和某些投射机发射。通常由箭杆、箭镞、箭翼和箭鼻组成。箭杆长60-120厘米,粗0.5-1.2厘米,材料为各种直纹木材、芦苇或竹子。箭翼位于尾端,通常由大鸟羽毛、树叶制成,用于保持箭飞行的稳定,有两羽、三羽、四羽等。箭镞形状各异:最古老的是叶状镞;若敌军披甲,常用窄镞、三棱或四棱镞;敌军无防护时或狩猎时用菱形镞、叶状镞、双钩镞等;射马或狩猎时用宽刃镞或分叉镞代替尖头镞。箭鼻(箭杆尾端搭弦的装置)用骨或角制成,用接榫固定。
弓箭
骑兵手射武器的成套装备。出现于五至六世纪,十至十九世纪在蒙古族和突厥族中非常盛行。通常包括弓、弓囊、箭和箭筒以及箭筒套(护套)。挂在武装带或专用腰带上,弓囊在左,箭筒在右。弓囊和箭筒一般由皮革或山羊皮制成,也有木料、竹子的,后来用金属制作。饰有花纹或金属牌。有的箭筒按箭的数量分为几格,大箭筒还有放鞭子、短柄流星锤等的明兜。护套罩在箭筒上,防止箭受潮。
箭筒
形状似矛,顶端装有一柄战斧或长柄斧。十四至十六世纪,戟作为许多欧洲国家的步兵武器。一直沿用到十八世纪。
弩
又称十字弓。古俄罗斯称之为自射器。发射箭或石头等。通常由大弯度木制托架(机架)、拉弦装置(蹬环或带曲柄的绞轮)、控弦和放弦装置。弩比弓射程更远(普通弩发射短箭可达150步),准确度更高,但造价昂贵,制作复杂。
弩分作战用和狩猎用两类,作战用又分轻重两种。轻弩是一种嵌入木槽、带托架的弓,上弦用跳蹬(脚踏铁环)拉紧,使用极简单的装置发射。重弩本体是带轮的特制床架,装以钢弓和用牛筋或绳制的粗弦,用摇柄齿轮装置拉弦。使用摇柄是弩的巨大进步。十二至十四世纪的重弩需要50人才能拉开。在西欧,弩始于十一世纪末。十七世纪被火器取代。
狩猎用弩经常把一根经过伪装的细绳横拦在野兽出没的道路上,野兽碰到绳子,机弩即被触发。
远程攻击类:投射类
手抛投石带
广泛用于古代世界(埃及、希腊、罗马等国)和中世纪各国。由兽皮、毛或植物纤维做成带状,中间部分宽,一端有环扣,套在投石手的手上或木柄上(长鞭投弹带)。弹丸放在中央的宽部,通常为鹅卵石、金属球。投石手同时握住两端,在头顶不断旋转加力,然后松开无环扣的一端。有效杀伤距离150米,介于投矛和弓箭之间。投石手通常带有十发以上的弹丸。投石带有多种形式,澳洲、非洲、大洋洲诸部落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初叶。
弩炮
古代投射武器。利用纤维(筋头、肠、鬃毛、绳索等)的弹力发射,用以摧毁要塞城墙、杀伤要塞守卫者。一直沿用到五世纪末期。弩炮可投射石弹(重可达30公斤)、重箭,或是外包铁皮的圆木(长达3.5米)、装有燃烧物(树脂、油类等)的大桶等。射程可达400至800米,发射重箭时达1000米。由数人操作,每次射击准备时间需要15分钟到1小时。
弹射器
借助扭绞的纤维绳发射的投掷器。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至404年)期间首次出现于锡腊库扎,在古希腊和罗马的战争中围攻要塞时使用过。从公元前四世纪起,轻便型弹射器也用于野战。
弹射器的构造为:在坚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绞绳(皮带、鬃绳等),投掷杠杆下端插入绳内,上端有装弹碗。装弹时把绳绞紧,杠杆被绞车几乎拉成水平。投射时,杠杆被松开,迅速向前弹出,被前面的横梁所阻,投射物则飞出。与弩炮的平射不同,弹射器是沿弯曲弹道发射。
弹射器可投掷石块、金属弹、圆木、重箭、燃烧桶或瓶罐、动物尸体等。150-480公斤重的石块射程为250-400米,重箭或30公斤重的石块射程可达850米。在欧洲,到十四至十五世纪,弹射器曾与火炮同时使用。
抛石机
与弹射器不同,抛石机是利用重锤的重力发射。出现于中世纪初期,使用至十五世纪,主要用于围攻和防守要塞。抛石机的机架两支柱间有固定横轴,上有与轴垂直的杠杆,可绕轴自由转动。杠杆短臂上固定一个重物,长臂末端有弹袋(类似投石带的套子)用于装弹。发射时,用绞车把长臂向后拉至几乎水平,突然放开,石袋即迅速升起。当短臂重锤完全落下时,投射物从弹袋中沿约45度角飞出。3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40-70米。
上一篇:
中国古代刀剑艺术
下一篇:
中华兵器详解(精装版)
收藏
回复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羽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