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数一数春秋战国十个自杀事件

数一数春秋战国十个自杀事件

  数一数春秋战国十个自杀事件


  作者:芝崎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群雄并起,各国、各人为着领地、理想、利益纷争不已。百家争鸣,文化灿烂,其血性激荡,后无来者。由于还未受到礼教与封建思想的深刻束缚,这一时期的民族性格深可探讨。本篇选出的十个自杀事件的当事人,无论是正气浩然、傲视无物、悲愤难遣,还是狡滑奸诈,无不展露鲜明个性,透露出当时阔丽壮烈的社会背景及人文生态。历经漫长周转,炎黄子孙的性格里积淀了几许奴性和老诚,想像力和创造力至今桎梏难解。当我们转身回视,溯血液而寻,实现中华民族及中华性格的伟大复兴,或许才会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骊姬之乱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诡诸攻打骊戎,大胜,杀了骊戎首领,虏获其女骊姬姊妹;后来骊姬生子奚齐,其妹生卓子。晋献公所出甚多,名者有三:太子申生、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骊姬为使奚齐成为太子,想方设法贿赂献公身边近臣,挑唆献公分配太子申生去主管晋的宗邑曲沃,以御秦国;让重耳和夷吾去主管边疆的蒲地与屈地,以镇戎狄。三子被排除远走,骊姬却没有心安。不久,她找来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其母齐姜,让他赶快前去宗庙祭祀。太子祭祀毕,按周礼将祭品带回献给献公,是谓“归福”。骊姬趁机在祭品中施了毒药。外出打猎的献公回来,以酒祭地,酒使土起;把肉给狗吃,狗死;给宦官吃,宦官死。以哭动人的骊姬飞洒眼泪,说是太子妄图弑君。申生闻风逃回曲沃,献公则杀了他的保傅。


  有人劝申生辩解,但申生认为,国君失去骊姬,会居不安,食不香,如果辩解,骊姬必定获罪,国君也会因此不爽,他自己也会因之不快。尽忠尽孝地上吊自尽了。


  骊姬在诬陷申生的同时,自然不忘“惠顾”重耳和夷吾,说他们是施毒事件的帮凶。二人闻讯逃亡,其他公子也相继被逐,奚齐如愿被立为太子。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临死前召见大臣荀息,把奚齐托付给他,荀息等人拥立奚齐为君。但重耳的老师里克和大臣丕郑不答应,力主重耳回国继位,他们联合申生、重耳和夷吾旧部,杀死骊姬和奚齐,荀息等人又立卓子为君,也被里克等人在朝廷上杀死,荀息悬梁自尽。


  此时的重耳觉得国内局势动荡,怕遭逢与奚齐、卓子相同的命运,谢绝归国为君的动议。


  公元前650年,逃亡梁国的夷吾在周襄王、齐桓公和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是为晋惠公。惠公上台后,囚禁了里克,迫使其自杀,以翦灭重耳在国内的力量。不久,惠公死,太子圉即位,是为怀公,一年后,流亡在外长达19年之久的重耳复国,派人杀死怀公,即位为文公,晋国由骊姬之乱引出的更换国君的运动始告结束,在大器晚成的晋文公治下,国力日盛,称霸诸侯。


  同是尽忠,申生和荀息,愚忠而死;里克目光远长,与随重耳辗转流寓的将相一样,敢于相信重耳的能力,奋力要将失落的太阳托出地平线,算是死得其所;而让一位国君不惜牺牲掉所有儿子以博欢心可见骊姬攻心力之强,她的哭,似是遥遥地呼应了褒姒的笑,后者的笑毁掉一代王室,骊姬的翻转动荡非但没有阻止历史的选择,反而葬送了儿子和自己,留下“最毒妇人心”的口实,早早地为“女人”二字凭添上许多令人感喟的材料。其实,将后果追溯至前因,很容易从这个女人身上读出“可怜”二字:在残酷的生命情境中,她极端真实地呈现了内心的焦虑与悲剧意识,其行为源自于对内心忧虑的疯狂反抗。


  骄傲子玉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欲伐宋。这一天,成王派前令尹子文在睽地演习练兵,派令尹(相当于宰相)子玉在蒍地做战前演习。子文很快完事,没有惩罚一人;子玉则用去一天,鞭笞七人,箭穿三人之耳。在子文设的宴席上,元老纷纷祝贺,只有年轻的大夫蒍贾不咸不淡。他认为子文不该把大权让给子玉,认为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内不能治理百姓,对外率领兵车超过三百乘,恐怕就要吃败仗;而子玉是子文举荐,如果子玉失败,子文也难辞其咎,等到子玉凯旋归来,再贺不迟。


  不久,楚成王会同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攻宋国。


  宋国慌忙派人到晋国求救。晋国将军先轸和国舅狐偃建议先征讨曹国和卫国,曹卫两国同是楚国的盟国,楚军必会救之,晋军埋伏半路截击,定可取胜。晋文公认为这主意相当不错,亲自率领大军,袭卫攻曹。楚国派出的援兵遭袭,不能取胜,眼见二国已失,也不再前去搭救,反率陈、蔡军队加紧攻宋。宋国再派大夫告急。晋文公很为难:舍弃不管吧,宋会与晋绝交;如若与楚作战,实力难以保证,东面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又不会派兵支援。进退两难之际,将军先轸献出一条反间计:让宋国用财物去贿赂齐、秦两国,请他们出面求楚国退兵;另一面,晋国分曹、卫两国土地给宋国,楚国见友国土地被分,必定不会答应齐秦二国的调解,齐秦二国接受了宋国贿赂当然也会恼恨楚国不给面子,必然出兵伐楚。


  此计一施,果然,齐、秦与晋联合了起来。


  楚成王见势不利,忙退回申地驻扎,以防秦国袭击,又命令围攻宋国的子玉率部撤退,避免与晋军交战。他认为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险阻艰难,都经历了;民情真假,也都知道了,上天使他享有高年,同时要帮他除掉祸患,天所予,不可败。但子玉坚持要与晋军作战,扬言虽不敢保证能建立什么了不起的功勋,但希望用胜利堵住某些“奸邪小人”的嘴巴。


  他派大夫宛春到晋军中谈判,开出条件:恢复卫侯君位,退还曹国土地,然后楚军解除对宋的包围。这显然太无礼了。不过,将军先轸认为楚国的一句话就能使曹、卫复国,宋国解围,三个国家都安全,晋国如不同意,三国均灭亡,这就是晋国的无礼了,不如暗中答应恢复曹卫,使他们叛离楚国,再扣留楚军使者以激怒楚国,等打完仗再考虑曹卫的问题。


  晋文公又采纳了他的建议,曹卫两国果然派人到子玉营中同楚断交。


  盛气之下,子玉立即率军北上与晋军作战。晋文公为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对楚成王的许诺:“两国若交兵,退避三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相报”,下令退避三舍,在卫国的城濮驻扎下来。子玉却以为晋军这是怯场,刚扎下营盘便派人向晋文公挑战,并夸下海口:晋军今日必定覆没!


  晋军有战车七百乘,兵员三万七千人,另有齐、秦、宋的支援,分为上中下三军。


  楚军的构成:子玉为中军主帅,指挥警卫王室的西广、东宫、若敖六卒,共有战军一百八十乘;子上为右军主将,指挥陈、蔡两国军队;子西为左军主将,指挥申、息两地的地方部队。


  战争打响了,晋下军副将胥臣命令士卒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向楚右军发起攻击,陈、蔡的军队从楚本是不得已,突然之下,立即溃散,晋上军主将狐毛乘机出击楚军逃兵,楚军右冀被彻底打垮了。晋下军主将栾枝命令士卒砍伐木柴拖在车后,以扬起沙尘,伪装败逃,楚左军主将子西求胜心切,见势立即率部追赶,造成楚军侧翼空虚,晋军元帅先轸见敌中计,率领中军精锐拦腰截击,狐毛这时杀出一记回马枪,前后夹击,楚国左军亦被打垮。子玉见左右两军全垮,急忙收兵,才不至全军覆没。


  城濮之战使得晋国声威大振,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此战得以成就。


  楚成王心中愤懑,听说子玉大败而回,派人去对他说:“你若活着回来,有何面目见申、息两地父老?”意思是逼子玉自杀谢罪。可是打发走使者后,楚成王后悔了,忙派人去收回成命,为时已晚,目空一切的子玉想必也目空了生死,骄傲的他已在连谷(今河南西华县南一带)自杀身亡了。


  侠士鉏麑


  论语曰:“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赵盾是晋国重臣赵衰之子。赵衰随重耳流亡于北狄时,狄人讨伐咎如部落大获全胜,把咎如的美女叔隗、季隗作为战利品赐给了重耳与赵衰。重耳娶了季隗,叔隗则妻事于赵衰,赵盾便是叔隗所生。赵衰暮年执掌晋国朝政,死后赵盾继承了他的地位。


  公元前619年八月,晋襄公死,尚在襁褓之中的太子夷皋被立为国君。十几年后,小太子生长发展为暴虐无道的晋灵公,执政大夫赵盾屡次劝谏,心长语重,只惹得少年灵公耳痛心烦,竟起了杀害之意。他派出一个名叫鉏麑(音:锄麋)的刺客去杀赵盾。


  这天,鉏麑早早赶到赵盾家藏匿起来,寻机行刺。时间尚早,却见赵盾已经恭恭谨谨穿上了朝服,面南而坐,稍事假寐。鉏麑见状退回,认为赵盾居家而不忘恭敬,真乃社稷之臣、民生之主,杀害这样的人是为不忠;而背弃君上之命,又是不义,与其不忠不义必当其一,不如死了算了。遂触槐而死。




  鉏麑无此“壮举”,大概只会是一籍小卒湮没于历史的烟尘,然而他在一瞬之间便有能力辨得起是非忠奸,显出一派大丈夫胸襟;又能在一瞬之间体察大局舍生取忠,从信义精神出发舍生取义,没有一丝苟且之心,可谓胆识过人;其胸襟胆识于瞬间浩荡不已。


  相对于要离的“杀妻断臂”只求青史留名和“士为知己者死”维护没落权贵的荆轲,有过之无不及。


  灵王乱楚


  “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这个楚王,指的是楚灵王。


  楚灵王,名围,是楚共王审的庶子,康王招的弟弟。楚共王死时传位于康王,康王在位15年,他十分宠爱四个弟弟,子围、子比、子晰和弃疾。康王死后,其子员即位,就是郏敖。郏敖继续重用他的叔叔公子围,任命他为令尹,主掌军事,而公子围却在窥视郏敖的王位。公元前541年,公子围在出使郑国途中闻知郏敖患病,立即折返回国,趁入宫探病之际勒死郏敖,并杀死郏敖的两个儿子。公子围的弟弟子比出奔晋国。子围即位为楚灵王。


  灵王本性暴戾,行事多荒唐,在位12年仅两年无战事。登基第四年,他把晋国送嫁的大夫韩起、叔向施以刖刑和宫刑,又把前来犒师的吴王的弟弟蹶由杀血涂鼓;第七年,建起专供享乐的章华台,下令收纳逃亡者充当仆役;第八年,派其弟弃疾攻灭陈国;第十年,设宴诱杀蔡侯,封弃疾为陈蔡公;第十一年,攻徐吓吴,彼时天寒地冷,铁甲兵器中的将士冻得不行,灵王却皮帽裘衣锦靴,站在军帐前观赏雪景大赞好雪。他即位时是楚国最强盛的时候,很快被他折腾得国力耗散,民心大失。


  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去乾奚谷行乐,留恋不归。被他杀死的蔡国大夫观起的儿子观从,此时逃到吴国,劝说吴王讨伐楚国;并设下反间计,诈称公子弃疾有命令召回逃亡在晋国的公子比。越国大夫常寿过因为曾受灵王侮辱,也在观从的策动下起兵,与吴军、公子比以及被说服了的公子弃疾在邓城会盟。盟军攻入楚都,入宫杀死太子禄,立公子比为初王,子晰为令尹,弃疾为司马。跟从楚灵王的大臣们纷纷从招,回了楚都。


  楚灵王得知儿子被杀,心疼得跌落车下,不无矫情地询问侍者:“别人爱自己的儿子也会到如此地步么?”侍者答:“有比这更厉害的!”他又自我检讨道:“我杀别人的儿子太多了,能不落到这样的下场吗?!”明智地认定自己已众叛亲离,不可能再有幸福,出奔他国也不过是自取其辱。独自一人徘徊山野,乡野百姓无人敢收留他,饥饿难耐之际,一个叫申亥的人找到他,并把他接到家中供养。申亥的父亲是个看管菜园的,曾几次去章华台抓回逃跑的守门奴却没有受到灵王的处罚,申亥便觉得灵王于自己一家有恩,此举是为报恩。在申亥家中住了没几天,灵王就憋屈得自杀了。申亥不仅安葬了他,还让自己的两个女儿为他殉了葬。


  楚灵王虽死,动乱却并未止息。楚国百姓在没有得到他的死讯前,仍惶恐不安。深谙人心的观从力劝初王公子比杀掉弃疾,初王不忍,观从离去。弃疾却不断造谣说灵王回来了,以此恐吓子比和子晰,逼得同胞兄弟纷纷自杀。弃疾,这个似乎一直面目隐忍、性格模糊的小弟,登上了楚王宝座,成为无道无义的楚平王。


  伍子胥和夫差


  几遭覆国灭族之灾的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使得弱小越国慢慢强大,血海深仇得以雪洗,逼得吴王夫差掩面自杀,夫差死不足惜,可惜的是他在九泉之下无颜以对的伍子胥。


  伍家在楚国颇有声望。父亲伍奢为太子建的太傅,楚平王荒淫无道,听信奸臣费无忌之谗,要废掉太子建,伍奢不服,因此落狱。楚平王一面遣人追杀逃亡的太子建,一面迫使伍奢写信召回在外地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兄长伍尚应召前往,结果与父亲一起被杀身死。伍子胥逃往宋国,投奔流亡在彼处的太子建。不料正值宋国内乱,他只好与太子建一起辗转流落到郑国,郑定公待他们不错,谁知太子建利令智昏,暗中勾结晋国,企图灭郑而占其国,后事情败露,郑定公怒杀之,伍子胥只得带上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又踏上逃亡之路。


  他决定投奔吴国,这个地处东南一隅的国家日渐强盛,并且与楚不和,他估摸着吴国兴许能借兵给他报仇。他与公子胜昼伏夜行,历尽艰险混出昭关,终至吴国。伍子胥以勇武名闻天下,吴国君臣对他的到来都很高兴,待之以上宾。但伍子胥攻楚的建议未被接受。


  此时的吴国并不太平。相传,吴国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所创立,太伯为使周强大,自愿把王位让给弟弟季历,以便继而传给有德有能的文王,所以吴国素有礼让之风。到了寿梦为国君的一代,吴国渐渐强盛,开始称王。寿梦有四子:诸樊、馀祭、馀眜和季札。寿梦死,长子诸樊知道父亲生前欲立季札为王,便主动让位,但季札坚辞不受。不久,诸樊死,遗命王位兄弟相传,以便让季札有机会当吴王。馀祭和馀眜相继死后,王权终于传至季札手中,不愿为王的季札却躲了起来。馀眜的儿子僚便被立为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很不满意,一心想除掉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正赶上这场政治斗争,并且迅速捕捉到了局势,他认为公子光能礼贤下士并敢作敢为,决定先助他夺得王位再考虑复仇之事。他把勇士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觅得时机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伍子胥被封为行人,掌管朝觐聘问,参与国家大事,正是在他的主持下,今天的苏州城得以修筑,并且招揽到军事家孙武,整军经武,国势日强。


  时光荏苒,但伍子胥血性不移,始终不忘家仇,终于说服吴王出兵。公元前512年,吴国出兵灭徐,后移师攻楚,公元前508年占领楚都郢都。奈何其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刨其坟鞭其尸三百余下,终于泄了胸中积愤。


  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交战,相比之下,越军势薄,但出兵奇特,志在必得的阖闾兵败负伤,很快死去。临死嘱咐儿子夫差,千万别忘向越国报仇。


  两年之后,越王勾践先发制人,率兵攻打吴国,吴王夫差出动大军迎击,越军大败,勾践带着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与大夫范蠡议计,卑辞厚礼,向吴请和,以得解围,再徐图恢复。夫差禁不起恭维和厚礼美女,加上被越收买的太宰伯嚭旁敲侧击,虽遭伍子胥再四反对,还是接受了越之降,收兵回国。


  在勾践忍辱屈尊、奋发图强的过程中,伍子胥再三再四劝说夫差杀之除患,夫差始终不听,恼怒积累,矛盾渐大,终于听信伯嚭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一死,国事便落入小人伯嚭之手,大悦了勾践心怀。公元前478年,勾践大举攻吴,连破吴兵,直至攻到吴都将吴都围困起来。夫差勉强守了三年,眼看粮尽,派大夫去向勾践请和,勾践可是“过来人”,自然不肯,夫差走投无路,自杀了之。


  两个人的人生线索皆可归为“复仇”二字。伍子胥的复仇信念支撑了他的人格和一生,磊落英爽,气达千古,却因为另一个人的“志气不坚”,而功业失落含愤九泉。


  孙膑复仇


  孙膑为孙武后人,早年和魏人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受邀回国任将军,他深知孙膑学识远在自己之上,若修业完毕回齐国任将,将不利于魏国。因此将孙膑诱至魏,荐给魏惠王;但始终放心不下,恐怕孙膑超过自己,觅得机会以膑刑使其终身残废。后来孙膑乘齐国使者来魏之机,藏身使者车中,逃回齐国。


  使臣将孙膑推荐给齐国大将田忌,田忌深为赏识,转手让给齐威王。威王与之谈,发觉对方果然才能过人,于是优之以礼,拜之为师。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卫,迫使卫国屈服。卫国原本是入朝魏国的,魏国不能容忍,便派庞涓为师,率兵攻赵,包围了赵都邯郸。相持不下。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田忌领兵骚扰魏国东部边境,又迫使宋、卫两国联兵攻打魏的襄陵,以牵制魏军。十月,邯郸告急,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利用魏国内部空虚,提出围魏救赵策略,采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不与庞涓大兵正面交锋,而率兵袭击魏都大梁,迫使庞涓率兵回救。孙膑则在桂陵设下伏兵,狙击魏军,魏军大败,庞涓收拾残兵逃回大梁。


  魏国此战虽败,但国力未受到大的影响,仍旧保持霸主地位。第二年,魏联韩败齐,赵国也被迫同魏讲和。公元前342年,魏惠王又派庞涓为帅,举兵攻韩。韩国抵挡不住,派大臣到齐国求援,齐威王又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前去救援。齐军仍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顺利进入魏国境地。在韩国前线的庞涓接到消息后,立即回撤。同时,魏惠王派太子申率领留在国内的军队,与庞涓合兵十万,迎战齐军。


  孙膑审时度势,利用庞涓轻敌急进、急于决战的心态,提出“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策略。即:避开魏军锋锐,向东撤退,在撤退过程中,逐日减少军灶数目,制造士兵大量逃亡的假象迷惑庞涓,滋长魏军轻敌的情绪,以期有利时机,集中兵力伏击歼灭。


  庞涓见齐军撤退,认为齐军怯战,下令军队急行追赶。第一天赶到齐军留下的宿营地,清点军灶数目,发现可供十万人吃饭;第二天,军灶减半;第三天,只剩下三万人的军灶了。庞涓中计,丢下步兵辎重,亲率一支轻骑部队追赶齐军。


  尽在孙膑掌握。他预计庞涓追兵将在第三天傍晚到达地势险要的马陵道,便在马陵道布兵埋伏,挑选一万名弓箭手,伏于道路两旁,命令他们见到火光就放箭,并下令把路旁树木砍倒,堵塞道路;只留下道旁一棵大树,刮掉一截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


  当晚,庞涓军到达马陵,被树木挡住去路,庞涓察看地形,见前面的大树上有字,照明一看,大惊,知道中计。这时埋伏道路两旁的齐军弓弩手万箭齐发,魏军登时大乱,庞涓料定无法脱身,拔剑自刎而死。齐军乘胜追击,全歼十万魏军。不久之后,齐国取代魏国称霸诸侯。


  被膑双膝却不曾消沉,积极寻找大显身手的机会,为自己报了仇,为国家报了效,确立了军事家的地位,还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孙膑兵法》。庞涓想不到,失去行走能力的同学会踏着他的尸体上站立起来。


  白起被逼


  秦赵两国长平一役,白起俘虏赵军40余万,挑出其中年幼者240人,其余全部坑杀。不管怎么说,活埋这么多人,用“人性残忍”譬之似乎犹且不及。可是,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时代,这只是一个用不着付任何战争责任、或许也没有任何良心牵扯的军事高潮。而其当事人,是功勋昭彰、无可质疑的英雄。


  白起,战国时秦国大将。


  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性决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名将廉颇与国家一起成为秦国反间计的受害者,在此战中引恨身退,接替他的书呆子赵括则成就了自己遗笑千年的大名。白起歼灭赵军后本想扩大战果,乘机灭赵,不想,危在旦夕的赵国急中生智,亦对秦国行起了反间计。


  此时相秦的是著名纵横家范睢。范睢在魏国被误解,中大夫须贾参了他一本,国相魏齐毒打了他一顿,他装死后被席卷弃于厕,没少受过尿袭。后来他买通看守,逃了出去,化名为“张禄”,跟随秦国使者入了秦国。他伺机主动,展现了世事洞明的才能,被受制于国舅的秦昭王大用,斩断了大权旁落的支脉。他被封于应,号为应侯。魏人都以为范睢早死,须贾出使秦国时,范睢乔装破落步行去见,须贾大惊之余,很觉怜悯,留其吃饭,并赠暖袍一件。范睢说自己服侍张禄,可以带他去见,然后回府,驷马大车来接须贾,至门口,让须稍等,自己则进门去了。须贾长等不见,一问方知范睢便是秦相张禄,又是大惊,肉袒膝行向其谢罪。范睢数落了他一顿,而后入言秦昭王,要须贾回去对魏王说一声,速送魏齐之首。魏齐闻风逃到赵国,藏在平原君家中。秦昭王为替范睢报仇,将平原君骗至秦国作人质,以换魏齐,魏齐无法,只得自杀了断。


  赵国的反间计正是瞅准了这个在异国他乡低俗作品请删除的范睢。间曰:若白起灭赵,功业盖世,必定取他范睢而代之。深知“辱”是什么滋味儿的范睢心头袭上了阴影。他不顾一切地钻入了个人私利,进言秦昭王赵国难灭,最好罢兵了事。昭王从之。秦国失去一次灭赵的大好机会,范白之间也种下了障因。


  第二年,范睢想弥补撤军造成的损失,再次出兵。秦昭王欲再使白起为将,白起以形势已变、攻赵难成为由,拒不出征。秦军久攻邯郸不下,魏楚援军(援赵)又到,秦昭王大急,强起白起为帅,白起个性很大,说他病了,愣是不从。范睢便进言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逐出咸阳,随后逼其自尽。


  白起之死,给秦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不久秦军被诸侯联军大败,按秦律,范睢应按任人不善之罪收三族,但秦昭王不忍,下令谁都不许再谈此事,但不久之后又有与范睢牵联的过节发生,范睢在忧惧之下,谢病归相印,低俗作品请删除身退,得以善终。


  在秦赵两国交恶的大背景下,赵国为历史奉献了一出著名的“将相和”;而白起,这位驰骋沙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秦国上将,不期亡于将相失和,成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韩非孤愤


  关于韩非死因说法颇多。一说是死于李斯的妒嫉陷害,一说是他咎由自取,妒忌别人反害了自己,一说是秦王多疑,杀其人而用其说,一说是纯粹与当时秦韩两国的政治斗争有关,谈不上什么忌害,不过是你胜我败的事情罢了。


  在战国七雄争战不休的形势下,一方面是刀光剑影,战火连天,一方面说客策士巧舌如簧,奔走于各国,忙活于天下。韩非怀抱治世之才却不善口辩、不被重用,最后离乡背井,死于秦狱,不管怎么说都是孤愤难遣,含愤而亡。


  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世家,曾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有些口吃,不会讲话,但写文章是一把好手,又很有思想见识,是先秦“法”、“术”、“势”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有感于韩王无道、法度日驰、国力日衰,上书韩王实行变法,但未被采纳,退而著书立说,以抒郁结,以发心声。其著作《孤愤》、《五蠹》传到秦国,秦王大为倾倒,觉得能得此人,死亦无憾。日后送韩非毒药的李斯也得意地说,写书人是他的同学呢!


  秦王下令攻打韩国,提出要韩非入秦,韩非在国内根本不受待见,韩王很乐意地拱手送出。秦王得到韩非后很高兴,但却并不十分信任,不予重用。至于原因,方方面面也有很多,其中一条是,作为实用主义者,韩非急于证明自己,不惜献策灭亡自己的国家以证明其主张,功利心太过,欲速不达。何况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谗言流言不免因风得势。最后被打入大牢,不能说没有他自身的原因。


  在感时忧国的心怀下,孕育自己的学说主张,希望得济沧海天下,却为己国所弃,又为他国所不容,孤独地惨死于囹圄,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命运之悲莫过于此,更奈何送他毒药以入冥府的,是昔时的同窗好友。细念其生平,悲意刺人心怀。聊可幸慰的是,他的思想学说被秦朝统治者采纳应用,被及后世,光芒至今不息。


  屈原纵身


  纵观历史,为现实中的人物在一年之中单辟一个节日纪念的,惟有屈原。这个众所皆知的故事发展到今天,有了一点荒诞的意味,――“端午节”的域名被一家韩国企业抢注,并且在一番交涉下,由韩方提出将此节日由中韩两国共同申请为文化遗产。


  一方面说明中国人保护传统的意识滞后,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影响广泛,还有一方面说明屈原的人格魅力深入人心。


  屈原名平,出身于楚国贵族,“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有才有能,只是生不逢时,他在世的62年,是楚国走向衰落的时期。


  楚怀王曾任命屈原为左徒,地位很高,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怀王起初很信任他,内政外交都让他参与,遭到他的同事上官大夫的嫉妒。有一次,屈原奉命草拟法令,上官大夫想将其夺走作为自己的成绩。屈原不同意。上官大夫怀恨在心,在楚怀王面前不断散布屈原的坏话,怀王渐渐对屈原疏远了。


  当时,楚齐两国交好,秦国想攻打齐国,派谋士张仪到楚国破坏楚齐同盟。屈原极力反对与秦联合,怀王不听,并且下令不准他参与政事。几年以后,秦国又兴兵伐楚,楚国吃了许多败仗,一直受秦欺压。楚怀王重新起用屈原,派他去重新联合齐国。


  秦昭王上位后,写信邀请楚怀王去秦国会谈,商定盟约之事,秦国吞并楚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屈原极力劝阻怀王,楚王幼子子兰却猛劝怀王去去去,千万莫失这向秦王献媚的大好机会。结果怀王刚入秦境便被扣留,秦国逼迫楚国割地赎人。楚国大臣拒绝割让土地,立太子为新的国君,即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令尹。


  楚怀王被押一年多,最后连气带病,竟死在秦国。楚国人为此不平,对劝王入秦的子兰亦十分不满,特别是屈原,更是气愤,言语诗作中不免有所流露。他劝楚顷襄王亲君子,远小人,操兵练马,报仇雪耻。当然招来子兰仇视,他的一干人等在顷襄王面前说尽屈原坏话,屈原因此被流放到湘南达十年之久。


  满朝奸佞,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心愿,被弃若敝履,屈原到了湘南以后,有感于举世皆浊、举世皆醉,经常在汩罗江畔行吟哀歌,写下许多悲壮诗篇。在他62岁那年,即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鄢郢为秦军所破,眼看祖国即将覆亡,悲愤之下,于五月五日,抱起一块大石,纵身投江,以身殉国。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不仅爱国,亦哀民生之多艰,情感之诚切浓厚,江水诉之不尽,是以得来后世的争夺爱戴。


  吕不韦饮鸩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卫国的奴隶主兼商人,为人精明钻营,善于投机,贱买贵卖于各国之间,很快成为著名富豪。当时社会已礼崩乐坏,群雄并起,奴隶制日薄西山,吕不韦有感于此,将目光从商业转向政治,希望能从政治中寻找到出路,并且,很快找到机会稳准狠地进行了一次长线投资。


  话从秦国质子异人说起。当时诸侯为取信他国常将本国公子派往他国做人质,人称“质子”。秦国的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是其中之一,异人的母亲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因此他被挑中送到赵国。秦国多次攻赵,赵国对异人的态度自然不会太好,物资供应相当贫乏,他郁郁不得志,一副落魄相。有一次吕不韦在逛街时遇到了他,经过一番交谈鉴定,嗅出商机,认为这是个宝贝,奇货可居,值得下注。


  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孩子,这就是吕不韦要钻的空子。他回去和老爹商量了一番激昂了一夜,第二天带上财物登门拜访异人,开门见山亮明来意:鄙人可助你跳脱苦海,光大你的门楣。


  消沉的异人对自己已不抱希望,劝他还是先回去光大自己的门楣。吕不韦坦言道:要等你的门楣光大起来之后,我的门楣才能光大喔!


  异人听出有话,将他引入密室。吕不韦替他分析了形势理清了思路:


  秦昭王年迈,安国君眼看就要继位。华阳夫人虽然得宠,但是没有儿子,她虽无子,可是将来立储的事,安国君定会听从她的意见。你有兄弟二十多,你既非长子,又不是惹人怜爱的幼子,而且长期流落在外,父子之情早就淡薄了,不具备丝毫竞争力。而我呢,却可以帮你上下打点,建立人脉,广播贤名,这样一来希望也就来了。


  异人那颗沧桑孤苦的心顿时兴奋了,可转瞬又茫然黯淡:“一切都是要钱的,钱从哪里来呢?”


  钱,吕不韦有。他将自己的计划托出,异人只有点头称是的份,这桩名动千古的政治交易很快敲定。有了合同,吕不韦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活动,先送五百镒黄金给异人作为广结宾朋的经费,以扩大他的名声和影响力;另外花五百金买了珍奇玩好,翻山越岭来到秦国首都咸阳。


  先去求见华阳夫人的姊姊,献上礼物,吹捧异人,邯郸人民,无人不知这位秦国王孙的贤名,异人心中以华阳夫人为天,心里只有华阳夫人和父亲大人,思之每每落泪。请她将一份厚礼转交给华阳夫人,并代为转达异人心声。果然博得华阳夫人的欢心,拉上了关系。


  吕不韦对华阳夫人说:“我听说,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夫人现在受到宠爱,但是没有儿子,要是不利用现在的时机选一个公子结为心腹,推举他为王储,将来年老难免失去依靠。如今异人贤达,对夫人敬爱有加,夫人若能助他成为王位继承人,那么夫人便由‘无子’变为‘有子’,异人由‘无国’变为‘有国’,将来就有了靠山,一辈子不会失势。正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何乐不为?”


  说到心坎,正中下怀。不久华阳夫人便觅得机会要求安国君立异人为其嫡嗣,安国君不仅答应,而且赏了异人一批财物,同时受命吕不韦为异人的“师傅”。异人处境大为改善,吕不韦又挑了个豪家女子和他成亲,就是赵姬。赵姬嫁时已有身孕,后诞下一子,取名为政,即统一中国的秦始皇。


  此时秦赵关系处在恶化期。前有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余万,后有秦昭王再次发兵攻打邯郸,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始得解围。忍无可忍之下,赵国决定杀死异人。吕不韦得到消息,以六百斤黄金买通关卡,和异人一起逃回秦国。他教异人穿上楚国服装晋见原是楚国人的华阳夫人,夫人愈加喜欢,给异人改名为子楚。后来昭王死,安国君继位为孝文王,子楚被立为太子,随后把滞留赵国的赵姬母子接过去。一年后,孝文王死,子楚继位为庄襄王,吕不韦当上宰相,被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三年后,庄襄王死,赢政即位,时年十三岁,吕不韦以“仲父”自居把持朝政。


  至此,吕不韦成功地钻进了秦王朝的中央统治机构,富贵得不行,家中有上万奴隶,门下有食客三千。他收买了一个名叫嫪毐(音:涝矮)的人,让他假冒宦官混进宫廷,以供秦王政的母亲秦太后享乐。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有两块封地,几千奴隶,在宫廷里穷奢极欲,胡作非为,和吕不韦勾结,共同控制了秦国国政,其党羽遍布朝野,形成一个反动的复辟集团,妄图恢复周礼,全面扶植奴隶制度。


  除了玩转商业与政治,吕不韦深知能真正名垂千古的,还是文章之事。他命食客集体创作,各抒己见,揖结成卷,成就了一部《吕氏春秋》,算是他的著作,并悬之于咸阳闹市,悬千金于其上,“有能增损一字者”,即可获得这笔巨赏。谁敢这么不识趣呢?吕不韦洋洋得意地收获了一把名声。


  不过,《吕氏春秋》的确算是周秦诸子中的杰作,学术价值至今不减。


  吕不韦尚儒、佩服管仲。秦王政却讨厌儒家思想,更反感吕不韦将自己与管仲相媲美,这时他已21岁,崇尚法家,对吕不韦和嫪毐的事迹已有风闻,《吕氏春秋》的出笼,更使得他意识到吕嫪权势对中央集权制和统一大业是严重威胁。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按秦律,要前往二百多里外的旧都雍城拜祭祖宗,举行“冠礼”,然后亲自主持国政。吕不韦和嫪毐深知秦王政不是一个甘受摆布的人,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手中权力被收回,决心发动叛乱,除掉秦王政。秦王政早有警惕,临去雍城前,他亲自检阅军队,在咸阳城耀兵三日,显示武装力量。他命令大将王翦镇守咸阳,遇事火速驰报,又令三万兵屯于岐山,控制险要,与咸阳互为犄角之势。部署妥当之后,才与众臣将前往雍城。心怀鬼胎的吕不韦勉强参加了这次加冕仪式。


  在后方咸阳的嫪毐果然盗用太后和秦王的印玺调集了一批包括宫廷禁卫军、门下食客和亡命徒在内的乌合之众,发动叛乱。结果被轻易击溃,嫪毐被悬赏活捉,处以车裂之行,其食客死党也各取其罪。秦王政考虑到吕不韦势力大,党羽多,加上许多人包括李斯为他辩罪,直到第二年十月,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后,才宣布吕不韦同嫪毐叛乱一案有牵连,罢免了他的丞相职务,命令他迁出咸阳,回到封地河南洛阳居住。


  吕不韦自然不会甘心。暗中会通六国奴隶主贵族势力,六国也经常遣使跟他联络,后来索性公开来往,吕府门前,车马不绝。秦王政洞察这一情形,大怒,亲作诏书一封,质责你吕不韦有何功劳,秦国竟把你封在河南,坐食十万户?你跟秦国有什么亲戚关系,竟敢自称为“仲父”?要他带上家眷远远地滚到蜀郡去。


  当时的四川,是秦国流放罪犯的地方,吕不韦心里明了,大势已去,颤巍巍拿起一壶毒酒,喝进了肚子。


  无论史书还是百姓,对于吕不韦向无甚好评。不过他的眼光、魄力、口才、精确的市场把握、策划以及施策的能力在今天看起来却有着生动的先进性,可以说完美到无往而不胜的地步。他重视公共关系,精通各类人物心理,瞅准目标便不惜一切,积极为之,不愧为“大商人”的称号。他的失败则在于逆时而动,妄想恢复周朝礼乐,回到诸侯割据的局面,结果只会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无情地辗碎。



上一篇:埃及《亡灵书》全本
下一篇:〖恐怖秘术〗养小鬼的方法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