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关于古代耳饰的资料常识

关于古代耳饰的资料常识

  在古代,耳饰的分类很多。有圆形环状缺口的,直接夹入耳垂,一般以玉质常见,称为玦。有圆柱形喇叭口的,撑大耳孔后将其贯入耳孔的,常见的有琉璃材质,称为耳珰,尤其以琉璃耳珰为绝妙。有金属制的环形耳饰,扣入耳孔的。有由耳环演变而来的耳坠,在耳环下悬坠一枚或一组装饰,材质丰富多变。后者的发展,也包含了当时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许多约束,在佩戴了灵动的耳坠之后,要求女性仪容端正,要保护耳坠不能移步亦摇,时刻提醒女性自我约束,自我检点。这种严苛的礼教直到唐朝才有所缓解,为了争取平等自由,许多妇女都拒绝穿耳。但是,自由之风没有能够坚持多久,到了宋朝,一切又恢复如昔了。


  玦是一种开口的环状饰物,一般成扁平体,圆形,中心又孔其状于璧相似,唯环身锯断,形成缺口。


  耳珰是汉代妇女常用的一种耳饰。通常以玻璃、琉璃等晶莹剔透的材料为之,作圆柱体,中心穿孔,两端或一端较为宽大,呈喇叭口,中部有明显的收腰。整件器物重量较轻,体积也较小,一般长度在2-3厘米左右,直径约1厘米。佩戴者必须先在耳垂上穿孔,并且将耳孔撑大,戴时将其贯入孔中,因两端粗于中央,戴上以后不易滑脱。(大家记得“孔雀东南飞”里写的吧——耳著明月珰,就是这个)


  耳环最初多用于南北各地的少数民族,后传到中原,也为汉族妇女所接受。早期的耳环多以青铜制成,其形制较为简单,一般用较粗的铜丝弯曲而成,在铜丝的一端锤打磨尖,以便穿过耳垂上的小孔。商代耳环在前代基础上有所发展。最为典型的特成是将耳环的一端加工压扁成喇叭口,另一端仍保持原来的形制,以便穿戴,整个形器呈长圆形,身长8厘米左右。


  唐代妇女不崇尚穿耳,只有在少数歌女舞姬以及从事卖笑生涯的妇女中间才偶尔有戴耳坠的现象。宋代妇女喜戴耳环,却很少佩戴耳坠。明代妇女既戴耳环也用耳坠。



上一篇:四川的习俗、婚嫁六礼 、喝茶(杂谈)
下一篇:〖百花生日〗十二个花神传说
收藏 意见建议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加油共勉之! 靓仔美女 未来属于你们
返回顶部